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576052)

作品数:20 被引量:52H指数:4
相关作者:徐南平杨刚邢卫红陈星王小丽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厅产学研前瞻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化学工程
  • 10篇理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篇配合物
  • 4篇催化
  • 3篇三齿配体
  • 3篇配体
  • 3篇膜分离
  • 3篇纳滤
  • 3篇分子
  • 3篇分子氧
  • 2篇柱层析
  • 2篇钯配合物
  • 2篇钴配合物
  • 2篇滤膜
  • 2篇纳滤膜
  • 2篇环氧化
  • 2篇氨酸
  • 2篇苯乙烯
  • 2篇层析
  • 1篇蛋白
  • 1篇等效
  • 1篇电荷

机构

  • 18篇南京工业大学

作者

  • 18篇杨刚
  • 18篇徐南平
  • 11篇邢卫红
  • 5篇王小丽
  • 5篇陈星
  • 4篇高宏飞
  • 3篇史宏
  • 3篇郭向前
  • 3篇刘文强
  • 2篇陈雪方
  • 2篇谷秋菊
  • 1篇金万勤
  • 1篇姚强
  • 1篇戚茂飞
  • 1篇朱敦如
  • 1篇王文春
  • 1篇武海洋
  • 1篇滕飞
  • 1篇陈其国
  • 1篇卞晓云

传媒

  • 13篇南京工业大学...
  • 2篇Chines...
  • 1篇化学通报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有机化学
  • 1篇精细化工
  • 1篇Chines...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7
  • 3篇200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吡啶二亚胺钌配合物催化酮的氢转移氢化反应被引量:4
2007年
以2,6-二[1-(苯基亚胺基)乙基]吡啶与三苯基膦氯化钌的配合物为催化剂,考察了苯乙酮的氢转移氢化反应.在苯乙酮、钌配合物和KOH的初始摩尔比为250∶1∶12、反应温度为82℃时,反应2 h后苯乙酮的转化率达到98.3%.研究了反应温度、底物浓度、碱强度等对氢转移催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这种吡啶二亚胺钌配合物对苯乙酮等的氢转移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
陈其国高宏飞杨刚徐南平
关键词:苯乙酮氢转移
4-烯丙氧基-6-乙酰基-2-乙酯基吡啶和4-烯丙氧基-2,6-二乙酰基吡啶的合成被引量:1
2006年
乙酰基吡啶是一种重要的希夫碱前驱体。以白屈氨酸为原料,经酯化反应,合成了4-羟基-2,6-二乙酯基吡啶,再与3-溴丙烯反应,得到4-烯丙氧基-2,6-二乙酯基吡啶。此产物与乙酸乙酯在乙醇纳催化下C lais-en酯缩合反应,当控制乙醇钠与4-烯丙氧基-2,6-二乙酯基吡啶的摩尔比为0.9∶1时,得4-烯丙氧基-6-乙酰基-2-乙酯基吡啶,而摩尔比为5∶1时,得4-烯丙氧基-2,6-二乙酰基吡啶。其中4-烯丙氧基-6-乙酰基-2-乙酯基吡啶为首次报道合成。产物通过核磁共振和红外分析确认结构。
郭向前杨刚金万勤徐南平
四氯合钯(Ⅱ)酸双{[4-溴-2,6-二(N,N-二乙基氨基亚甲基)吡啶基]氯化钯(Ⅱ)}的合成及晶体结构(英文)被引量:1
2006年
A palladium(Ⅱ) complex, PdLCl2·PdCl4, L=4-bromo-2,6-bis(N,N-diethylaminomethylene)pyridine, was synthesized and its crystal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X-ray analysis. The complex crystallizes in monoclinic system with space group Cc, a=0.845 1(17) nm, b=1.836 5(4) nm, c=2.715 8(5) nm, β=93.99(3)°, V=4.204 8(15) nm3, Z=4, R1=0.037 7 and wR2=0.076 9. The coordination geometry of the Pd atom in the cation is a slightly distorted square planar, with one pyridyl N and two N atoms of the diethylamine ligand, together with one Cl atom. The dihedral angle between the square planar (N3PdCl) and the pyridyl ring is 10.3(4)°. CCDC: 623421.
高宏飞朱敦如杨刚徐南平
关键词:钯配合物晶体结构三齿配体
新配体4-(2'-溴乙氧基)-2,6-二(N,N-二乙胺基甲基)吡啶的合成被引量:1
2015年
以白屈氨酸为原料,经酯化反应得到4-羟基-2,6-二乙酯基吡啶(化合物1),然后酰胺化得到4-羟基-2,6-双(N,N-二乙基甲酰胺)吡啶(化合物2),再与1,2-二溴乙烷进行反应得到4-(2-溴乙氧基-2,6-二(N,N-二乙基甲酰胺)吡啶(化合物3),最后用NaBH4和I2混合物对酰胺进行还原反应,得到目标产物4-(2-溴乙氧基)-2,6-二(N,N-二乙胺基甲基)吡啶(化合物4)。产物通过红外光谱(IR)、元素分析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确认结构。当NaBH4与I2的摩尔比为3时,目标产物的产率可以达到32.3%。
陈星王小丽杨刚邢卫红徐南平
关键词:酰胺化NABH4三齿配体
酪蛋白的聚集态及其膜分离被引量:1
2012年
采用孔径分别为50、200和500 nm的陶瓷膜处理碱性酪蛋白水溶液,考察操作条件及pH对过滤通量和截留率的影响,并研究酪蛋白胶束在不同pH下的聚集行为。结果表明:采用孔径为200 nm的陶瓷膜过滤1 g/L的酪蛋白溶液,在pH=13,操作压差0.10 MPa,膜面流速3.0 m/s条件下,可获得膜通量266 L/(m2·h)和酪蛋白截留率71.8%,综合效果好。酪蛋白的胶束尺寸和黏度随pH的增大而增大。膜过滤通量随pH增大而减小;截留率随pH增大而增大。
姚强史宏杨刚邢卫红徐南平
关键词:酪蛋白胶束膜分离
枝状钴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对苯乙烯环氧化的催化性能被引量:2
2014年
将合成的配体4-(2-吡啶甲醛亚氨基)苯酚与醋酸钴反应得到钴(Ⅱ)配合物(CoL),再将CoL负载到碳硅烷枝状分子上,制备成枝状钴(Ⅱ)配合物催化剂(CS-CoL),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元素分析、氢谱(1H NMR)等对相关化合物进行表征。以分子氧为氧源,将催化剂用于催化苯乙烯的环氧化反应,同时考察催化剂的种类、溶剂、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苯乙烯环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负载后的枝状催化剂CS-CoL比单体催化剂CoL的催化活性高,苯乙烯的转化率为99.9%,环氧苯乙烷的选择性达59.5%,同时也说明枝状载体具有正向的"枝状分子效应"。
王小丽陈星杨刚邢卫红徐南平
关键词:钴(II)配合物环氧化分子氧苯乙烯
CaCl_2对葡萄糖纳滤截留率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采用Desal-DK纳滤膜进行中性有机物、CaCl2、葡萄糖/CaCl2混合体系的水溶液纳滤实验与数学模型表征研究。结果表明:CaCl2截留率随本体溶液浓度增大而减小,葡萄糖/CaCl2混合体系中葡萄糖截留率随CaCl2浓度增大而减小。采用道南-立体细孔模型描述CaCl2的截留率变化趋势与实验值吻合良好。实验拟合所得等效孔径、等效膜厚与等效荷电密度随CaCl2浓度增大而增大,表明本体溶液中的CaCl2促使膜孔膨胀。
戚茂飞武海洋刘文强杨刚邢卫红徐南平
关键词:纳滤膜截留率微结构
Effect of the Para-substituent of the Tridentate Pyridine-based Ru(II) Complex upon the Catalytic Activity in Transfer Hydrogenation被引量:1
2011年
三稳定的 4 代用品基于 pyridine 的钌(II ) 建筑群[RuCl2 (PPh3 ) L ](L = 4-R-2,6-bis (diethylaminomethylene ) pyridine, R = Br, H 或 allyloxy ) 被综合。向到酉同类的从白酒的转移加氢的建筑群的催化活动被调查。在 pyridyl 戒指的帕拉取代者的电子效果被探查,我们发现捐赠电子的组增加了催化活动。结果建议一个捐赠电子的组为连接象 carbosilane dendrimer 那样的催化的钌建筑群和化学上惰性的支持分子可能是优先的。
杨刚秦冬玲高宏飞徐南平
关键词:RU
烯丙基硅烷的一步法合成研究
2006年
采用一步合成方式,将3-溴丙烯与金属镁在以甲苯和供电子溶剂(乙醚或THF)构成的混合溶剂中进行反应,继而与四氯化硅反应,成功合成了四烯丙基硅烷,其产率在乙醚与3-溴丙烯的摩尔比为4(V甲苯/V乙醚=1·1)时达到极值,超过了91%。研究同时发现,选择THF代替乙醚时,同样在THF与3-溴丙烯的摩尔比为4(V甲苯/VTHF=1·7)时产率达到极值(63·12%)。本过程可提高产率,降低成本,是一条好的生产四烯丙基硅烷的路线。
高宏飞郭向前杨刚徐南平
关键词:一步法格氏反应
二价/单价阳离子混合体系的纳滤过程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DK膜对(Mg2+、K+、Cl-)、(Ca2+、Na+、Cl-)三元离子混合体系进行分离实验,通过道南细孔-介电(DSPM-DE)模型对其分离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料液中二价阳离子与单价阳离子浓度比越大,分离因子(SF)越小,越有利于分离;操作压力的增加亦能提高DK膜的分离能力,即SF随压差或渗透流率增加而减小,最后趋于稳定,存在一个极限SF。模型分析发现膜荷电密度(Xd)及孔内介电常数(εp)不仅与离子浓度有关,还与离子类型有关,且Xd及εp均随二价阳离子含量增加而单调减小;而SF随|Xd|、εp的减小而减小,证实了Xd和εp的大小直接决定二价阳离子与单价阳离子分离效果。
刘文强陈雪方杨刚邢卫红徐南平
关键词:纳滤介电常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