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60400006)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温海明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中道
  • 2篇物论
  • 1篇意蕴
  • 1篇哲学
  • 1篇中国哲学
  • 1篇认识论
  • 1篇融通
  • 1篇儒家
  • 1篇周易
  • 1篇荀子
  • 1篇率性
  • 1篇伦理
  • 1篇伦理观
  • 1篇孔子
  • 1篇苟子
  • 1篇郭象
  • 1篇发微
  • 1篇方法论
  • 1篇比较哲学

机构

  • 4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5篇温海明

传媒

  • 1篇文史哲
  • 1篇现代哲学
  • 1篇中国哲学史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哲学门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郭象“顺中以为常”的中道伦理观
2010年
郭象伦理学的中心是"顺中以为常"的中道伦理观。郭象将世界存在的逻辑原点置于无因、自生、自在,用"玄冥之境"说明自己哲学体系的世界创生原点,由天与人关系的"自己而然"、性与命关系的"自得"、命与理关系的"所遇为命"而最终落实到人生的伦理原则,即"顺中为常"的"率性"之上。郭象伦理学思想以顺从中道为基点,充分吸纳庄子思想,在顺应自然的主旨之下,更加强调修养、领悟、实践等合乎自然中道的积极成分,其贯通天人、融彻形上学与伦理学的双重理论由此得以深刻展现。
温海明
关键词:率性
人己中道:杜威与儒家
2008年
孔子与杜威的对话可以说是从人己的中道关系开始的,而群己之间的源初性是伦理和政治关系缘发性①的起点。在先秦儒家和杜威关于社会政治的讨论中,人与己的关系是家庭、社群以及社会正义和民主的基石。从先秦儒家关于人己之间源初性的蕴涵出发,文章探讨了杜威关于社群与民主的观点对儒家人己关系的借鉴意义。在这一对话中,日常人伦是人己关系的基础,自我融合其间并与他人发生源初创生的关联,而家庭、社群和社会都是始自个人这种扩展其缘始创生的关联性。人在与他人的源初构成中消解了人之为“己”,而逐步扩展为“人—己。”自我的成长是“己”的边界在“人—己”之间交融激荡的过程。
温海明
关键词:孔子儒家中道
荀子心“合”物论发微被引量:7
2008年
关于荀子认识论的研究,学者通常都从主观和客观分别对待出发,认为荀子力图使主观"符合"客观,以期求得全面正确的认识。本文作者认为,这种看法可以说符合常识的理解,但却没有切近荀子的本意。荀子的认识论是心物一体的认识论,心不是"主观",物也不是"客观",他更没有提出"符合"论,也不以"客观"为认识的标准。荀子的认识论是心"合"物论,也就是心物相合不二之论。
温海明
关键词:苟子认识论
心通物论:《系辞上》的形上意蕴被引量:1
2008年
自《周易》开始,古代的哲人一直追寻心意与世界变化的融会贯通,力图把握心念与世界交汇的生发之"几"。因此,中国传统形上学可以视为追求心物同源异构的心通物论。心通物论从揭示《系辞上》的形上学意蕴开始,研究心与物交融实化的过程,并视意念与世界的交融之境为人与世界的缘生结合点。心通物论的主旨之一是运世,亦即运世之化而不为世间之化所运。人的意念总是在面对物化的困境,所以必须"实意",使心念坚实,从己而不从物。运世之化的心通物论,便要揭示意向的境域本质,也就是意境作为关联交融之境的重要意义。
温海明
关键词:周易融通
安乐哲比较哲学方法论简论被引量:3
2009年
本文探讨安乐哲的比较哲学方法论。安乐哲的中心问题意识是纠正西方思想界尤其是西方哲学界对中国哲学的误读,围绕这一中心问题意识,他的学术事业有两个基本点:一是西方传统对中国哲学的误读,另一个是向西方哲学界论证和宣传中国哲学的深刻内涵。其理论主旨是通过三个学术研究系列来体现的,即中国哲学经典翻译系列、中国哲学思想评论系列、中文与英文的中西比较论文系列。这几个研究系列都基于四大理论资源:港台新儒家对中国哲学的解读,西方的汉学训练,美国实用主义的哲学资源,以及当代中西比较哲学的重要理论问题。在此本文分别论述他的比较哲学方法论的各个侧面。
温海明
关键词:比较哲学中国哲学方法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