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阳建筑大学省级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HJ-200604)

作品数:14 被引量:116H指数:6
相关作者:傅金祥王锋由昆李敬宝周伟伟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建筑大学山东十方圆通环保有限公司杭州市设备安装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沈阳建筑大学省级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建筑科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酸盐
  • 4篇铁酸盐
  • 4篇高铁酸盐
  • 3篇生物滤池
  • 3篇滤池
  • 3篇活性炭
  • 3篇粉末活性炭
  • 3篇苯胺
  • 2篇生物反应
  • 2篇生物反应器
  • 2篇投加量
  • 2篇曝气
  • 2篇曝气生物滤池
  • 2篇稳定性
  • 2篇硝酸盐
  • 2篇膜生物
  • 2篇膜生物反应器
  • 2篇挂膜
  • 2篇反应器
  • 1篇氮转化

机构

  • 14篇沈阳建筑大学
  • 2篇山东十方圆通...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杭州市设备安...

作者

  • 14篇傅金祥
  • 4篇由昆
  • 4篇王锋
  • 3篇李敬宝
  • 3篇周伟伟
  • 2篇合姣姣
  • 2篇许巧哲
  • 2篇张丹丹
  • 2篇邹倩
  • 2篇李微
  • 1篇顾丹亭
  • 1篇谢忠武
  • 1篇张璐
  • 1篇池福强
  • 1篇王作鹏
  • 1篇安娜
  • 1篇刘守勇
  • 1篇马兴冠
  • 1篇朱志峰
  • 1篇刘畅

传媒

  • 9篇沈阳建筑大学...
  • 2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工业安全与环...
  • 1篇净水技术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6篇200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铁酸盐预氧化强化混凝法去除苯胺的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采用高铁酸盐预氧化强化混凝法去除水体中的苯胺,考察了高铁酸盐投加量、投加时间、pH、氧化时间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铁酸盐预氧化能显著提高混凝法对苯胺的去除效果,当苯胺浓度为5.5mg/L、混凝剂三氯化铁的投量为20mg/L时,投加0.6mg/L的高铁酸盐即可使苯胺浓度降至0.1mg/L以下;pH对高铁酸盐去除苯胺的影响不大,当pH值为5~11时,对苯胺的去除率均大于98%,其中当pH=7时去除率最高;适当延长高铁酸盐的氧化时间可提高对苯胺的去除效果,苯胺的初始浓度不同,最佳氧化时间也不同。
傅金祥许巧哲邹倩谢忠武
关键词:高铁酸盐苯胺三氯化铁混凝
缓冲药剂对高铁酸盐的稳定性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为延长高铁酸盐的保存时间,筛选出对高铁酸盐起到最佳稳定作用的添加剂,并确定碱液的最佳浓度和与高铁酸盐的体积比以及缓冲药剂组分的最佳物质的量比和添加量.方法将高铁酸盐溶液与不同浓度NaOH溶液、缓冲药剂混合,低温避光保存,定时测其吸光度,比较分解速率.结果NaOH溶液与Na2FeO4混合,浓度越高,体积比越大,Na2FeO4分解率越低.添加碳酸盐缓冲药剂时,n(NaHCO3)∶n(NaOH)为2∶1,且以高铁酸盐浓度的100倍浓度添加效果最好,磷酸盐缓冲药剂稳定效果次之,除50倍浓度的硼酸盐缓冲药剂外,其他浓度的硼酸盐药剂都会加速高铁酸盐的分解.结论高浓度碱液可抑制高铁酸盐的分解,碳酸盐缓冲药剂对高铁酸盐能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为高铁酸盐的长时间稳定保存提供了有效的试验依据.
傅金祥兰莹莹
关键词:高铁酸盐稳定性添加量
应急处理苯胺污染水源水的粉末活性炭吸附工艺的研究被引量:26
2007年
以浑河水为原水,模拟突发苯胺污染,通过投加粉末活性炭(PAC)进行应急处理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PAC对苯胺的吸附在30 min内能达到80%~90%的吸附容量;PAC对苯胺的吸附等温线符合弗兰德里希(Freundlich)吸附模式,在苯胺的平衡质量浓度为0.030 mg/L时,PAC对其吸附容量约为5 mg/g;比表面积较大的木屑炭对苯胺的吸附效果比煤质炭好,但粒度以300目左右为宜;炭浆浓度越小对苯胺的吸附效果越好;溶液pH以不小于5为最好;絮凝剂最佳的投加顺序是先投加炭浆然后投加絮凝剂;对突发的浑河水苯胺污染,在取水口处投加PAC是十分有效的应急处理措施。
傅金祥王锋李敬宝池福强
关键词:苯胺粉末活性炭
膜生物反应器中胞外聚合物合成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研究膜生物反应器中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合成的影响因素,为膜生物反应器的良好运行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动态实验装置(膜生物反应器),通过对BOD、MLSS等的检测,研究污泥负荷、pH和DO对胞外聚合物合成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污泥负荷对胞外聚合物合成的影响显著,污泥负荷宜控制在0.6 BOD-kg/(MLSS kg.d).pH对EPS合成影响次之,pH宜为7.1.DO对EPS合成影响最小,DO宜控制在2.1 mg/L.结论污泥负荷降低有利于EPS的合成,这支持了低负荷下微生物发生自溶的现象。溶解氧质量浓度升高和pH值偏碱时亦有利于EPS的合成.
周伟伟傅金祥由昆李敬宝琚冉王业翔
关键词:MBREPS污泥负荷DO
高铁酸盐的稳定性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为延长高铁酸盐的保存时间,筛选出对高铁酸盐起到最佳稳定作用的添加剂,并确定其添加量.方法将高铁酸盐溶液与不同浓度添加剂混合,低温避光保存,定时测其吸光度,比较分解速率.结果投加LiNO3、Mg(NO3)2、Na2SiF6、Na2C2O4的分解率较空白样的分解率降低;Na2SiF6、Na2C2O4最佳投加量分别为0.5%、1.0%,10 d后的分解率较空白样的分别降低25.3%、15.55%;LiNO3、Mg(NO3)2的最佳投加量为1.5%,10 d后的分解率较空白样降低30.36%、17.26%;投加NaNO3的分解曲线处于空白样附近;投加Ba(NO3)2、Na2SO4的分解曲线处于空白样的上方.结论 Li+、Mg2+、SiF62-、C2O42-能抑制高铁酸盐分解;NO3-对高铁酸盐溶液的稳定作用没有影响;Ba2+、SO42-能加速分解高铁酸盐溶液.
傅金祥合姣姣张祥楠陈敬新
关键词:高铁酸盐稳定性硝酸盐投加量
O/A式曝气生物滤池挂膜启动试验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研究两级串联O/A曝气生物滤池挂膜方法,及挂膜阶段曝气生物滤池对COD和NH4+-N的去除效果.方法采用复合式接种挂膜(接种挂膜+自然挂膜),好氧挂膜与缺氧挂膜同时进行,污泥闷曝7 d后,进水流速由1 m/h逐步增加到3 m/h,曝气量稳定在0.4 L/min,持续21 d.结果历时28 d,出水COD NH去除率为84.54%,NH4+-N去除率为52.95%.结论采用复合式接种挂膜启动快,微生物生长良好,与缺氧微生物相比,好氧微生物更易培养.
傅金祥李微刘首永焦阳和娟娟曾永贵
KMnO_4/PAC应急处理苯胺水源水污染试验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研究了溶液pH、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投加顺序、高锰酸钾氧化时间和投加量对去除苯胺效果的影响,选择确定了最佳的工艺参数以及一定污染物浓度下,高锰酸钾和粉末活性炭的最佳经济的投加量,结果表明KMnO4/PAC联用应急处理技术处理苯胺污染水源水是切实可行的,为实际的应急处理苯胺工艺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傅金祥王锋张丹丹王作鹏
关键词:苯胺粉末活性炭高锰酸钾
亚硝态氮对缺氧氨氧化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了亚硝态氮质量浓度对缺氧氨氧化影响及缺氧氨氧化反应实质.方法采用模拟废水对3个稳定运行缺氧氨氧化生物滤池,进行静态试验.结果3个缺氧氨氧化生物滤池,缺氧氨氧化菌生物量分别为1.49 g/L、2.07 g/L和1.80 g/L,最大缺氧氨氧化反应速率分别为4.25 mmol/(L.d)、5.06 mmol/(L.d)和4.41 mmol/(L.d),对应亚硝态氮抑制质量浓度分别为100 mg/L、140 mg/L、110 mg/L.结论亚硝态氮质量浓度的增加有利于加快缺氧氨氧化反应速率,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后,反而下降,显示出一定的抑制作用;亚硝态氮抑制浓度与缺氧氨氧化菌生物量有关,缺氧氨氧化菌生物量越大,亚硝态氮抑制浓度越高.
傅金祥刘守勇张羽合姣姣
关键词:亚硝态氮生物滤池生物量
高铁酸盐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筛选出高铁酸盐的最佳铁源和稳定剂,并确定稳定剂的最佳投加量,解决高铁酸盐的不稳定性问题.方法通过对比试验,选用不同铁源制备高铁酸盐对比产率高低;在新制备的高铁酸盐溶液中投加添加剂,静置避光保存,定时测其吸光度.结果选用不同铁源时,高铁酸盐的产率从高到低为Fe(NO3)3、FeCl3、Fe2(SO4)3,分别为42.2%、37%、32.2%.投加NaIO4、NaSiO3不仅可以提高高铁酸盐的产率,而且可有效抑制高铁酸盐的分解,投加0.1%NaIO4,高铁酸盐的分解率较空白最多可降低78.58%,极大延长了高铁酸盐的保存时间.而CuSO4、Na2SO4的投加只会降低高铁酸盐的产率,加速高铁酸盐的分解.结论Fe(NO3)3为制备高铁酸盐的最佳铁源,NaIO4可有效抑制高铁酸盐的分解,从而延长了高铁酸盐的保存时间,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高铁酸盐的不稳定性问题.
傅金祥许巧哲由昆邹倩张璐
关键词:稳定剂投加量
一体式好氧膜生物反应器的氮转化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一体式好氧膜生物反应器(Integrated aerobic membrane bio-reactor,简称IAMBR)内提供了世代时间较长的硝化菌生长环境,从而使得硝化作用增强。从氨氮浓度与亚硝酸氮浓度比值随天数变化,氨氮浓度与硝酸氮浓度比值随天数变化,亚硝酸氮浓度与硝酸氮浓度比值随天数变化角度分析了IAMBR内氮的转化情况,得出氨氮去除主要依靠膜生物反应器内的好氧污泥,并且IAMBR可用于去除氨氮的结论。
周伟伟傅金祥李敬宝王业翔朱志峰
关键词:膜生物反应器氮转化硝化作用硝酸盐亚硝酸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