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840036)

作品数:18 被引量:366H指数:11
相关作者:江海燕高军波周春山王义民朱雪梅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工业大学信阳师范学院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建筑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历史地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0篇城市
  • 4篇碳排放
  • 3篇公共服务
  • 3篇公园
  • 3篇城市公共
  • 2篇低碳
  • 2篇低碳社区
  • 2篇社会分异
  • 2篇实证
  • 2篇碳吸收
  • 2篇绿地
  • 2篇公平
  • 2篇公园绿地
  • 2篇分异
  • 2篇城市公共服务
  • 2篇城市规划
  • 2篇城市化
  • 1篇社区规划
  • 1篇社区规划设计
  • 1篇社区资源

机构

  • 15篇广东工业大学
  • 10篇信阳师范学院
  • 6篇中山大学
  • 4篇广州市城市规...
  • 3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广州美术学院
  • 2篇学研究院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15篇江海燕
  • 10篇高军波
  • 6篇周春山
  • 4篇朱雪梅
  • 3篇王义民
  • 3篇李清飞
  • 2篇谢涤湘
  • 2篇吴玲玲
  • 2篇吴婕
  • 1篇孙泽彬
  • 1篇余国忠
  • 1篇张家睿
  • 1篇余斌
  • 1篇刘明华
  • 1篇寇军

传媒

  • 2篇规划师
  • 2篇国土与自然资...
  • 2篇城市问题
  • 2篇城市规划
  • 2篇现代城市研究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地理科学
  • 1篇热带地理
  • 1篇国际城市规划
  • 1篇《规划师》论...
  • 1篇转型与重构—...

年份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3篇201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市公共设施公平评价:物理可达性与时空可达性测度方法的比较被引量:22
2014年
弄清可达性测度方法对公共设施公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地比较了物理可达性与时空可达性两大类测度方法,前者是基于地方的、考察设施与个体日常生活位置之间的物质空间邻近度方法,受距离、交通方式或设施数量、质量影响,主要用于1970—1990年代的空间公平研究。后者是基于人的、考察个体使用设施机会的大小,受时间、空间、机动能力、偏好(NUM、NUMD、DUR)及设施质量(BAGG)等影响,主要用于21世纪以来偏重个体差异的社会公平研究。不同测度方法对公平问题的解释内容和机制不同,NUM、DUR、BAGG更适于质量异质的设施(如公园、学校、医院等),而NUMD适于质量均质的设施(如办公部门、消防站、邮局等)。最后以基本可达性方法为基础,介绍4种典型的综合公平分析模型在公共设施公平研究中的应用。
江海燕朱雪梅吴玲玲张家睿
关键词:城市公共设施公平
珠三角城市群地区的区域规划与区域治理——基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思考被引量:5
2011年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是我国近年来推出的重要区域规划之一,其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但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经济发展的转型和区域协调发展。珠三角地区应以该规划纲要为指导,在城乡规划编制中体现公共政策性和法律约束性,建立以城乡规划为核心的统一空间规划体系,积极推进区域治理和区域整合,构建多中心的城市区域结构,努力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谢涤湘江海燕
关键词:区域规划
景观类课程在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中的实践被引量:5
2011年
目前城市规划专业中景观课程体系普遍存在课时少,缺乏稳定性、递进性和有机联系性等问题,需要在优化课程体系的同时,积极利用现有条件,采用调研交流、嵌入补充、专题研究等多种教学模式,提高景观类课程的教学效率。
江海燕寇军朱再龙
关键词:城市规划教学模式
河南省化石能源利用及工业生产过程碳排放的估算——基于2000~2009年数据的实证被引量:2
2011年
为了探求河南省化石能源消耗及工业生产过程对省域碳循环影响,利用ORNL和EEA提出的区域碳排放和碳吸收定量模型,估算并分析了2000-2009年河南省域碳均衡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00-2009年河南省碳排放量为119295.76×10^4t,其中化石燃料排放量占碳排放总规模92.3%,工业生产过程碳排放为7.7%;煤炭消耗是化石能源利用中最大碳源,占化石能源碳排放总量的89.53%,其次分别是水泥生产和原油耗用,燃料油消费碳排放量最小,仅占0.43%;近10年来河南省人均碳排放量逐渐递增,并于2003年超出全国平均水平,同期万元GDP的碳排放强度先增后降,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明显;河南省城市化水平与同期碳排放规模拟合度高达0.975,是驱动省域碳排放量迅速增长的重要因素;最后提出河南省减少碳排放、增加碳吸收的措施建议。
高军波王义民李清飞
关键词:碳排放碳吸收
西方城市公共服务空间分布的公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86
2011年
关于如何界定、计量、描述、分析公平问题一直是多个学科研究的热点。20世纪以来西方城市公共服务公平性的研究经历了1970年代以前的地域均等、1970-1990年代的空间公平和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以来的社会公平三个主要阶段。通过梳理西方城市公共服务公平性研究的理论、方法及趋势,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相关研究,对我国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公平规划及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江海燕周春山高军波
关键词:城市公共服务公平
广州公园绿地的服务特征及其成因分析被引量:11
2011年
以2007年广州10区GIS土地利用、公园绿地以及居委社区人口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从街道特征和公园服务水平两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评价广州公园绿地的服务特征。结果表明:公园绿地服务水平与城市发展历程、建设水平、街道功能等密切相关,在空间上呈"一心三轴多点"的特点。其服务特征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城市建设历史、城市规划思想、自然地理条件、功能定位、交通条件和城乡二元制度等方面。
江海燕周春山
关键词:公园绿地服务水平GIS空间分析
广州居住区碳排放特征及对低碳社区的启示被引量:27
2014年
城市统计年鉴数据具有指标不全、笼统失真和信息滞后等缺点,论文通过抽样入户调查和单位访谈,获取广州33个典型居住区、2 045个家庭、5 188个人口的第一手数据,定量分析广州居住区碳排放,具有以下特征:①人均总碳排放量为3 289.00 kg/(年·人)。家庭碳排放结构比大约为能源:物质:交通=6:2:2。其中,电耗碳排放比例最大,其次是交通和食物。②广州居住区碳排放数量和结构在不同住区、不同面积、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能源和交通碳排放上,表明居住区碳排放与住房面积、住区类型、区位和收入显著相关。研究结果能够为居住区低碳规划设计和城市低碳管理提供具体目标方向和指标量化依据,有利于制定有针对性的碳减排策略。
朱雪梅江海燕肖荣波吴婕
关键词:居住区碳排放低碳社区
城市家庭碳排放的影响模式及对低碳居住社区规划设计的启示——以广州为例被引量:20
2013年
城市居住社区碳排放是城市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尺度的碳减排研究对建设低碳城市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通过广州33个小区2045个家庭的调查数据定量研究城市家庭碳排放的影响模式,结果表明:(1)家庭碳排放结构为能源:物质:交通近似于6:2:2;(2)住房面积、家庭人口数、区位、小区规模(容积率)、空调功率、小汽车数是各项碳排放量的最主要影响因子;(3)除了家庭平均年龄、房屋朝向、空调设置温度与碳排放量呈负相关之外,其他因子均呈正相关。期望通过规划设计手段,改进直接可控变量、引导间接可控变量,综合城市规划和管理多种手段、多个尺度的合力,塑造低碳社区。
江海燕肖荣波吴婕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河南省域生态安全动态评价被引量:2
2011年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构建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并对河南省1995—2008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安全变化进行了动态的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人均生态足迹从1995年的1.258 8 hm2增加到2008年的2.613 2 hm2,其中同期化石能源足迹增加了3倍,是人均生态足迹迅速提升的主导因素.人均生态赤字在2000年后进入快速增长阶段,8年间从人均1.161 6 hm2提高到2.113 7 hm2,导致省域生态安全指数从-1.675 0迅速降低到-2.373 5,表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河南省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鲜明的不可持续性特征,生态环境始终处于极不安全状态,且有恶化趋势.最后提出了削减生态足迹、降低能耗和维护生态安全的对策建议.
高军波刘明华李清飞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安全评价
城市规划在遏制贫富分区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1年
认为我国城市的贫富分化、贫富分区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贫富分区是贫富分化在空间上的投影,它凸显了社会的不公,导致了城市空间的排斥,加剧了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对立,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鉴于此,分析了贫富分区形成的机制及其影响,并从城市规划的角度,针对如何控制城市贫富分区,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
谢涤湘江海燕
关键词:贫富分化贫富分区城市规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