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CMA7J2005M22)

作品数:8 被引量:76H指数:6
相关作者:万信杨兴国郭海英王润元赵建萍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陇东学院兰州中心气象台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冬小麦
  • 5篇小麦
  • 2篇水分
  • 2篇水资源
  • 2篇农业
  • 2篇农业生产
  • 1篇冬前
  • 1篇冬前旺长
  • 1篇冬小麦产量
  • 1篇冬小麦生产
  • 1篇生长势
  • 1篇生态要素
  • 1篇生态影响
  • 1篇适生
  • 1篇水分变化
  • 1篇水分利用
  • 1篇水分利用率
  • 1篇水资源分布
  • 1篇损耗
  • 1篇土壤

机构

  • 8篇中国气象局兰...
  • 2篇陇东学院
  • 1篇兰州中心气象...

作者

  • 6篇郭海英
  • 6篇杨兴国
  • 6篇万信
  • 2篇王润元
  • 2篇赵建萍
  • 1篇黄斌

传媒

  • 3篇土壤通报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气象科技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1
  • 4篇2008
  • 3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冬小麦生产年土壤水分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影响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通过对黄土高原典型残塬"董志塬"麦田耗水量、不同时期土壤水分含量及其与降水量、耗水量和产量关系的研究,揭示了陇东黄土高原塬区麦田土壤水分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特征。分析显示:麦田耗水主要来源于生产年自然降水,降水多,耗水量大,产量高,一个生产年土壤水分可以得到有效补充,否则耗水量小,产量低;降水量最多的年份并非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最高的年份,但降水量最少的年份肯定是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最低的年份;上年收墒期降水充沛,土壤水库贮水充足,可以有效防御和缓解来年春旱对冬小麦生产的影响,是冬小麦丰产的基础,同样,即使底墒不足,只要春季降水充足、适时,冬小麦也可以取得较好收成;如果上年秋旱和当年春旱同时出现,天旱地也旱,必然导致冬小麦大减产。
郭海英赵建萍黄斌万信杨兴国
关键词:麦田水分变化冬小麦
陇东塬区适生农作物水分利用率及经济效益对比分析被引量:11
2007年
通过对黄土高原典型残塬"董志塬"主要粮食作物冬小麦和当家牧草紫花苜蓿、特色作物黄花菜耗水量、水分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对比分析,得出底墒较好的偏旱年份(有春旱),冬小麦耗水量最大,全生长季耗水量481mm,春季生长期耗水量312mm。紫花苜蓿经济效益最高,约为冬小麦和黄花菜经济效益的2.4~2.5倍,冬小麦和黄花菜经济效益比较接近;底墒较差的偏旱年份(有春旱),冬小麦耗水量接近紫花苜蓿,全生长季耗水量386mm,春季生长期耗水量210mm,但基本没有经济效益,而紫花苜蓿经济效益持续上升,黄花菜经济效益比较稳定。结论认为陇东塬区紫花苜蓿种植气候风险最小,经济效益较高,黄花菜次之,冬小麦种植气候风险最大,经济效益较差,播种面积应逐步压缩。
郭海英赵建萍杨兴国黄斌张谋草王宁珍
关键词:农作物水分利用率
利用气象与生态要素预测冬小麦产量被引量:7
2008年
选用对陇东黄土高原塬区冬小麦产量形成至关重要的发育期间光热要素、水分复合因子以及表征冬小麦生长状况的定量因子生长势等气象要素和生态要素,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冬小麦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产量预报方程,试预报准确率达到92%以上。该方法改变了利用气象单类要素预报粮食产量的传统观念,为利用生态要素、水分复合因子等综合要素预报粮食产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使数字农业、生态农业气象要素在陇东黄土高原得到有效推广。
郭海英万信杨兴国
关键词:冬小麦气象要素生长势
冬小麦冬前旺长及资源损耗现象分析被引量:9
2008年
以秋季气温变化对冬小麦冬前发育期及发育期间隔日数的影响为前提,分析了黄土高原最典型区域"董志塬"发生冬小麦冬前旺长现象的气候背景,旺长特征,以及由于旺长引起的资源损耗现象。分析认为秋季气温偏高是冬前旺长的主导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生长期长、水肥条件好,气象条件适宜是冬小麦冬前旺长的必备条件。尤其10月份气温偏高导致麦田分蘖过多,群体过大是冬前旺长的主要原因,其中水资源无效损耗主要出现在初仲秋,以生态耗水为主,生物量损耗主要发生在仲晚秋分孽期-停止生长期。结论认为虽然由于气候变化和当地传统生产习惯导致多数年份存在冬前旺长现象,造成生物量和水资源的无谓损耗,以冬前生长过剩导致的干物质损耗尤为突出,但冬前旺长现象可以通过适当推迟冬小麦播种期、人为缩短秋季生长期进行有效调控。
郭海英万信杨兴国黄斌
关键词:冬前旺长损耗
陇东黄土高原塬区农业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被引量:28
2007年
对1971—2000年陇东塬区气象资料分析表明,该区气温呈现出明显的线性上升趋势,且以冬季和春季增温为主。增温表现为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同时上升。最高气温以季节转换时升幅最大,最低气温多数时间呈现上升趋势,且升温较最高气温显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以12月上升最为显著。在气候变暖的趋势下,蒸发量显著增大,界限温度初日提前、终日推后,气温稳定通过0℃和10℃积温增加,无霜期延长,春秋土壤水分减少等。降水量、日照时数、太阳辐射和空气相对湿度等农业气象要素的整体变化不显著。认为气候变暖引起的多要素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有利有弊,农业管理部门应根据当地气候变化特征,及时调整种植结构,优化种植模式,趋利避害,充分挖掘气候资源潜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万信王润元李宗
关键词:黄土高原
陇东塬区周年水资源分布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通过分析黄土高原典型残塬"董志塬"麦田周年水资源、不同季节水资源、冬小麦返青后生长期水资源构成,揭示了陇东黄土高原塬区麦田不同时段水资源潜力。结果表明多数年份早春土壤有效贮水量占生长季水资源总量20%以上,最高可达到38%。春季麦田水资源64%来源于早春土壤水库贮水,秋季麦田水资源52%来源于初秋土壤水库贮水,由于麦田春季消耗了大量土壤水库贮水,夏季麦田水资源只有22%来源于春末土壤水库贮水。冬小麦返青后生长期水资源一半来源于早春土壤贮水,一半来源于返青后生长期降水量。鉴于冬小麦既可以利用上年收墒期降水,又可以利用当年生长期降水,对周年水资源利用率较高,针对陇东塬区两年三熟的种植方式,建议采用冬小麦+小秋作物的种植模式,既可以变两年三熟为一年两熟,又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有效利用光、热、水资源,增加单位面积产出。
郭海英万信杨兴国黄斌
关键词:水资源农业影响
气候变化对陇东冬小麦生态影响特征研究被引量:15
2007年
对黄土高原比较有典型代表性的残塬“董志塬”的变暖及冬小麦生态响应特征进行研究,发现“董志塬”近35 a来年平均增温线性趋势达0.0505℃,增温表现出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同时上升,且冬春季增温速度最快,秋季次之,夏季增温最平缓;增温对冬小麦的生态影响主要体现在全生育期(线性趋势0.91 d/a)、越冬期(线性趋势0.85 d/a)显著缩短,春季发育期普遍提前(返青期以0.57 d/a的线性趋势提前,拔节期以0.42 d/a的线性趋势提前,成熟期以0.48 d/a的线性趋势提前),而春季各发育期间间隔日数并未出现缩短的趋势。认为气候变暖对当地农业生产有利有弊,气候变暖,尤其冬春气温显著升高将导致越冬期土壤水分损耗增大,春旱加剧,不利于春季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冬小麦全生育期缩短,成熟期提前,能有效提高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率。
万信王润元
关键词:气候变化冬小麦发育期
陇东塬区冬小麦不同生长阶段水资源丰歉度被引量:1
2011年
利用世界粮农组织(FAO)公布的模式,计算了陇东塬区冬小麦不同生长阶段需水量,并分析了该区域冬小麦不同生长阶段水资源丰歉度、可生长季水资源构成和农业生产对策。分析显示:陇东塬区冬小麦冬前生长期水资源过剩,返青后生长期水资源短缺,短缺最严重的时段是成穗期,即4月中旬到5月中旬,水资源总量只占需水量的67%,80%保证率为31%,是影响冬小麦产量的关键时期。春、夏、秋三个可生长季节中,春季麦田水资源以早春土壤贮水为主,夏季以自然降水为主,秋季初秋土壤贮水和自然降水占水资源总量的比例接近。植株生长期水资源、成穗期水资源和全生育期耗水量和冬小麦产量相关程度较高,幼苗期和籽粒形成期水资源对产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农业生产上要根据不同时期水资源构成特征科学决策种植模式,并采取工程措施或生产措施有效降低越冬期土壤水分损耗、麦田冬前旺长水肥损耗、晚秋和早春秋白地水分无效损耗,提高水分利用率。
郭海英杨兴国万信
关键词:冬小麦水资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