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00506)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3
相关作者:李继华胡静高莺马永清韩立赤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大连大学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骨髓间充质
  • 3篇骨髓间充质干...
  • 3篇干细胞
  • 3篇充质干细胞
  • 1篇多孔
  • 1篇新骨
  • 1篇新骨生成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密度
  • 1篇血管生成
  • 1篇乙烯
  • 1篇乙烯醇
  • 1篇诱导大鼠
  • 1篇整复
  • 1篇软骨
  • 1篇软骨组织
  • 1篇软骨组织工程
  • 1篇山羊
  • 1篇生物学

机构

  • 4篇四川大学
  • 1篇大连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李继华
  • 3篇胡静
  • 2篇左奕
  • 2篇韩立赤
  • 2篇马永清
  • 2篇李玉宝
  • 2篇高莺
  • 2篇徐誉纯
  • 2篇曲丹
  • 1篇张莉
  • 1篇应彬彬
  • 1篇祝颂松
  • 1篇王大章
  • 1篇王雪梅

传媒

  • 2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口腔医学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张应力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向分化及其差异基因表达分析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探讨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张应力作用下成骨向分化及其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MSCs;应用四点弯曲加力系统对细胞施加2000με的机械牵张力,骨钙素免疫组化染色、碱性磷酸酶(ALP)活力测定MSCs骨向分化,cDNA芯片技术对加力前后MSCs进行mRNA检测,通过芯片杂交、生物信息处理,分析二者间基因差异表达。结果MSCs经应力加载后,其细胞生长曲线与对照组相比差别不大,但骨钙素表达水平和ALP活性显著增高,27K Rat Genome Array芯片发现,加载前后MSCs表达差异基因共有416条(2.8%),其中表达增强247条(61条显著增强),表达降低169条(74条显著降低)。结论张应力可诱导MSCs骨向分化,而差异表达的基因可能在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高莺李继华韩立赤马永清胡静曲丹徐誉纯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芯片
PVA与成软骨向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培养的生物学行为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PVA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向诱导后黏附、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情况。方法:将诱导后的BMSCs用DiI荧光标记并与材料复合培养,甲苯胺蓝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II型胶原了解BMSCs成软骨分化,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与材料的粘附和增殖情况。结果:BMSCs诱导后甲苯胺蓝染色和II型胶原免疫组化阳性,细胞可在支架材料上粘附生长。结论:细胞诱导后在PVA表面的粘附、增殖情况良好,对诱导后的细胞无影响。PVA可作为软骨修复的支架材料。
曲丹李继华李玉宝左奕徐誉纯张莉
关键词:软骨组织工程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多孔纳米羟磷灰石/聚酰胺6整复大鼠颅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初步探讨纳米羟磷灰石/聚酰胺6(n-HA/PA6)多孔材料对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及分化的影响,以及BMSCs作为种子细胞、多孔n-HA/PA6作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骨修复大鼠颅骨极限骨缺损的可行性及整复效果。方法矿化诱导的第3代BMSCs与n-HA/PA6多孔材料复合培养,MTT检测细胞增殖,ALP染色检测骨向分化。将BMSCs与n-HA/PA6复合物植入大鼠颅骨8mm骨缺损处,4、8、16周时,应用组织学、扫描电镜观察植入物与骨组织交界处的成骨修复情况,并与单纯n-HA/PA6植入组修复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与n-HA/PA6复合培养的BMSCs生长良好,细胞增殖未受影响,ALP染色阳性。BMSCs复合n-HA/PA6植入4周时,有较多新骨长入支架孔穴;8周时,材料和宿主骨融为一体,接近正常骨;16周时,材料和天然骨形成骨性结合。单纯n-HA/PA6组植入4周时,新骨形成较少;8周时,新骨明显增加,但骨钙化程度较低;16周时,2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多孔n-HA/PA6支架材料对种子细胞BMSCs的增殖和骨向分化无影响;BMSCs作为种子细胞、n-HA/PA6多孔复合体作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骨能够加速界面骨愈合,有效修复颅骨缺损,具有潜在的骨组织工程应用前景。
高莺李继华李玉宝左奕胡静马永清王雪梅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颅骨缺损
牵张成骨延长下颌骨过程中血管生成数量的定量检测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定量检测牵张成骨(DO)延长下颌骨过程中血管生成的数量,初步探讨DO过程中血管生成的时空模式。方法用自行研制的牵张器将12只成年雄性山羊双侧下颌骨以1 mm/d的速率延长10 mm,在牵张开始当天,牵张第5天,牵张结束当天,固定第102、0和30天分别处死2只动物,另选取2只山羊不实施手术作为正常对照组。获取牵张区骨组织标本并作相应的组织学处理后作JC70免疫组化染色,并用Chalkley血管计数法对血管生成数量进行定量检测。结果①在间隙期末已有大量血管生成,牵张至第5天时达到峰值,随后呈梯度递减的趋势。②牵张结束时,血管密度由骨小梁形成区带(MCF)向纤维区带(FIZ)递减;随着固定时间延长,各区带血管密度均呈梯度减弱;固定后期,MCF阳性染色基本消失,血管密度由FIZ向MCF递减。结论在牵张成骨延长下颌骨过程中,血管生成与新骨形成密切相关,两者具有空间联系性;牵张早期微血管的大量生成是向骨组织及周围软组织再生提供充足血供的组织结构基础。
李继华胡静王大章祝颂松应彬彬韩立赤
关键词:牵张成骨下颌骨血管生成新骨生成山羊血管密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