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SGSY2009YB388)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3
相关作者:王士恒吴鼎更多>>
相关机构: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志愿
  • 2篇志愿服务
  • 2篇志愿者
  • 2篇志愿者服务
  • 2篇高校
  • 1篇志愿精神
  • 1篇志愿者行动
  • 1篇志愿组织
  • 1篇校志
  • 1篇可行性
  • 1篇高校志愿者
  • 1篇法律

机构

  • 4篇常州轻工职业...

作者

  • 2篇王士恒
  • 2篇吴鼎

传媒

  • 1篇价值工程
  • 1篇河北青年管理...
  • 1篇江南社会学院...
  • 1篇浙江青年专修...

年份

  • 4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高校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的内涵及价值被引量:8
2011年
高校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通过对志愿者活动的科学有效的管理,实现和完善志愿功能,弘扬志愿精神。志愿活动使学生增进友爱、充实心灵、提升道德境界;同时促进校园文化、学校精神文明发展,普及人文关怀,增进社会和谐。
吴鼎
关键词:志愿者
志愿服务的内涵、功能及模式简评被引量:7
2011年
志愿服务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经志愿服务组织安排,由志愿者实施的自愿帮助他人和服务社会的公益行为。志愿者行动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精神是和谐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志愿服务是参与者实现自我教育和人格完善的载体。志愿者行动是外在激励与自我激励的共生与统一,正逐步呈现参与主体多元化、服务水准专业化、关注对象民生化趋势。
王士恒
关键词:志愿服务志愿精神志愿者行动
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条件与对策研究——以法律志愿组织为例被引量:4
2011年
志愿精神是和谐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志愿服务是参与者实现自我教育和人格完善的载体。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普及志愿服务理念,建立起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是推动法律志愿服务事业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建立新型的社会动员机制,提高志愿服务的参与面,提高社会对志愿服务的认可度,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的发展、管理、培训、评价、激励和保障机制,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内在的动力,实现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拓展志愿组织有序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方式与途径。
王士恒
关键词:志愿服务可行性
高校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的模式构建初探被引量:1
2011年
高校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建立需借助政府、社区、园区多方力量支持和辅助才能得以实现,具体包涵志愿服务信息交流机制,志愿者组织管理和激励机制,意外风险保障机制等。通过志愿服务信息的交流和沟通,完善组织管理,根据服务志愿动机采取不同的激励机制。
吴鼎
关键词:高校志愿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