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BHA060036)
- 作品数:11 被引量:156H指数:8
- 相关作者:郝德永王洪席赵颖更多>>
- 相关机构:渤海大学西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 课程的“现代性”危机与概念重建被引量:9
- 2009年
- 在课程研究领域,课程的"现代性"追求与型塑在使课程研制走向科学化、实证化、精致化的同时,也使课程自身所禀赋的生成性、批判性与超越性的内在精神与旨趣日趋衰微与枯竭。面对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与思潮的猛烈抨击与批判,课程的"现代性"逻辑、角色与品质也就面临着严峻的合理性质疑与合法化危机。课程的"现代性"救赎与概念重建已成为时下课程理论研究走出诘难与困境的必然之路。
- 王洪席
- 关键词:课程
- 当代课程改革:方法的局限与症结被引量:27
- 2007年
- 课程改革是一项整体的、复杂的、系统的基础教育建设工程。显然,当代课程并不缺乏改革,但并不是每一次课程改革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相反,在当代众多的课程改革运动中,几乎没有成功的案例,值得借鉴的经验也不多,相反更多的是失败的教训。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对改革方法与路径问题的深刻思考。反思与纠正突变式的、外推型的、革命化的改革方法与路径,是当代课程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
- 郝德永
- 关键词:课程改革
- 学习者信条与学习范式的重建被引量:10
- 2008年
- 在传统的学习理论与实践活动中,对学习的解释、定位及方法、路径选择,主要基于教育者信条,而学习者信条则无足轻重、不被承认。基于教育者信条的学习范式普遍呈现出他律性、强制性、排斥性品质,不仅导致学习意义的普遍失落,而且造成严重的逃避学习、恐惧学习、厌恶学习现象。重建学习概念与学习范式,绝不仅仅是学习方式方法的转变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将学习定位为"学习者的活动",使学习建立在学习者的信条基础上。
- 郝德永
- 关键词:学习范式
- 未曾“发生”的改革——“接受性”课程改革及其“无效”状况被引量:5
- 2007年
- 课程改革的性质与立场决定课程改革的路径、方式方法与实际效果。定位不得当,论据不充分,课程改革不仅不能取得成功,而且还会造成课程理论与实践领域的混乱与动荡局面。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运动普遍采取自上而下的"接受性"、"专家型"改革路线,严重缺乏专业品质、立场、机制与方法,从而造成课程改革因教师的不支持与不适应而难以落到实处。因而,当代课程改革亟待解决改革的恰切性问题,即改革的性质与立场定位的适切性、合理性、可行性问题。
- 郝德永
- 关键词:课程教师
- 不可“定义”的教育——论本质主义教育思维方式的终结被引量:34
- 2009年
- 为教育寻求确定性、永恒性知识体系的本质主义追求,一直是教育研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教育发展无不遵循本质主义的逻辑、立场与方法,呈现出明显的本质主义品质与发展轨迹,造成种种错位诠释现象与发展困境。消解本质主义思维,关键在于对教育的各种规定性品质、逻辑与机制的解构,阐明当代教育的不可"定义性"逻辑与品质。
- 郝德永
- 关键词:教育研究教育本质本质主义二元论
- 课程的时代状况与问题被引量:4
- 2008年
- 课程作为核心手段与途径在学校教育发展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理论、教育实践的发展与改革,无不主要指向对课程的探究与定位,以课程变革为主旋律。然而,课程的存在状况却令人担忧。历史发展表明,课程领域存在的问题突出地表现为理论的外化与冲突、实践的封闭与单向度、改革的失败与钟摆现象等方面的问题。不解决这些问题,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就难以摆脱困境,课程改革就难以取得实效与成功。
- 郝德永
- 关键词:课程课程理论课程实践课程改革
- 知识与课程:“支点”的困境与超越被引量:16
- 2008年
- 课程与知识紧密相连。在课程研究与发展过程中,受制于本质主义知识观,课程探究与决策无不遵循"课程作为知识传承工具"的命题。这种工具主义的逻辑与立场,因其僵化的思维方式造成了课程被严重误读、误用以及发展困境。如今,伴随着各种文化批判思潮的兴起,这个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常识性"命题,面临着严峻的历史性的挑战。批判、超越、重建课程的知识论基础与逻辑已成为当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最强音与主旋律。
- 郝德永
- 关键词:课程知识本质主义
- 从两极到中介:课程改革的路径选择被引量:26
- 2010年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道路不仅决定课程改革的方向与立场,而且决定课程改革的品质、逻辑与方法。改革只有在历史与逻辑辩证统一的原则和框架内进行,才具有辩护性、可能性与可行性。只有超越两极走向中介,才能使课程改革摆脱困境。其路径与方法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理论与理论的折中——为不同声音留有余地;历史与现实的折中——为发展拓展空间;本土传统与外来经验的折中——为最佳状态的实现创造机会。
- 郝德永
-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二元论
- 课程改革:愿景与可能被引量:16
- 2009年
- 改革不仅是课程发展中的普遍现象,而且是课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课程改革主要缘起于对课程僵化问题、课程超载问题、课程失调问题的解决。课程改革是促使教育活动从自发走向自觉,实现教育决策科学化、理性化以及教育范式恰切性的前提与保障。课程发展史上并不缺乏改革,但并不是所有的改革都取得了成功。课程改革需要整体性立场、过程性思维与实践性路径。
- 郝德永
- 关键词:课程课程改革
-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经验与教训被引量:1
- 2011年
- 课程改革是课程发展中的普遍现象,是课程发展的动力与源泉,但并不是什么样的改革都能恰当地解决课程的恰切与合理状态问题。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变动十分频繁,共经历了八次较大规模的改革,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课程建设经验,如突出课程的教育性品质、强化课程的"双基"目标、坚持课程的统一规划与管理制度等,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发展也走过许多弯路,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如缺乏专业化的理论基础与方法、课程超载与学生负担过重、课程管理制度专断、课程内容组织与实施方式单一等。
- 赵颖郝德永
-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