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6DJA006)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张玮岳谦厚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师范大学山西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历史地理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战时
  • 3篇晋西北
  • 3篇减租
  • 2篇抗战
  • 2篇抗战时期
  • 2篇根据地
  • 1篇地租
  • 1篇学术
  • 1篇学术创新
  • 1篇研究方法
  • 1篇政权
  • 1篇中共
  • 1篇史料
  • 1篇土地流转
  • 1篇乡村
  • 1篇乡村社会
  • 1篇晋西北根据地
  • 1篇晋西北抗日根...
  • 1篇经济史
  • 1篇经济史研究

机构

  • 5篇山西师范大学
  • 1篇山西大学

作者

  • 5篇张玮
  • 1篇岳谦厚

传媒

  • 1篇中共党史研究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晋阳学刊
  • 1篇中国经济史研...
  • 1篇中国乡村研究

年份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中共减租政策中的两个环节及相关问题讨论——以战时中共晋西北根据地区域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
2007年
抗战爆发之后,中共为因应时局变化乃调整原有土地政策而提出减租减息政策,并将之作为战时解决农民农村问题的基本政策之一。在晋西北,1940年代前除中共外,国民党阎锡山政权以及国共合作领导的'牺盟会'与'战动总会'等政治组织,为增强抗战动力和缓解社会矛盾亦均提出了减轻租息的政策与主张,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进行宣传实施,只不过由于受制于当时各种条件的牵制而未能取得明显绩效。
张玮岳谦厚
关键词:晋西北政权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减租与交租问题被引量:8
2008年
减租是抗战时期中共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之一,这一政策从实践层面可分解为两个重要环节,即地主减租与佃户交租。在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减租并非一帆风顺,主佃双方围绕减租与交租展开激烈较量。在租佃纠纷解决中,政权力量已经显现,展现了中共与地主和佃户三者在此过程中关系"互动"的基本图景。同时,在租佃过程中宗族血缘认同渐趋浓重,既显示了宗族组织在传统乡村社会中的作用,又透视出它对中共政策的某种抵抗力。
张玮
关键词: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减租
问题、经历与思考——区域乡村社会经济史研究的经验
2009年
乡村问题历来都是一个关乎中国社会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似乎还没有哪一个朝代能够将之彻底解决。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国乡村危机的日益深重,社会各界为此展开认真的理论探讨与实践努力,然由于当时中国复杂的政治格局与社会环境却未能走向深入。1978年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农村社会经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社会经济史乃再次成为备受社会各界特别是学术界关注的一个新领域,并取得了非常引人注目的成就。不过,这些成果仍具有相当的局限性。导致这一后果的因素很多,但史料的发掘以及某些研究方法的运用或研究视觉的"色差"显然是关键性的。进一步说,学术创新的关键要素或"捷径"究竟是什么?先前研究的某些实践与经验或许有助于学界同人找到这一问题的答案。
张玮
关键词:史料研究方法学术创新
抗战时期晋西北的地租、租率及其变动——以1942年张闻天调查为中心的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抗战爆发后,由于战争和中共减租政策的影响,晋西北租佃关系发生重大演变,地租、租额及租率相应出现剧烈变动。如租佃形式由租种向伴种、地租由定租或钱租向分成租或物租逆转,租额降低而原租率相对提高,实租率仍维持战前水平。同时,在中共政治压力下,地主为避免减租或将因减租所遭受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纷纷采取诸如对原租佃形式进行改头换面重新包装或降低租额而维持原交租额或将定租改活租等各种应对办法,从而使中共减租政策受到严重挑战。
张玮
关键词:晋西北地租减租
抗战时期晋西北农村土地流转实态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抗战时期,在战争与中共革命的双重影响下,晋西北农村土地呈现出快速流转的态势,具体表现为土地纷纷由农村富裕阶层向贫苦阶层或由地主富农阶层向贫雇农阶层转移,其转移结果使整个农村土地日益"均化"。土地发生流转的因素很多,但中共推行的减租减息和负担政策乃是主因。
张玮
关键词:抗战时期土地流转减租减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