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3635)

作品数:6 被引量:27H指数:3
相关作者:李晓红李恒张凤唐小三朱天瑞更多>>
相关机构:济南市中心医院山东大学南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多能干细胞
  • 3篇细胞
  • 3篇干细胞
  • 2篇脐血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阿尔茨海默病
  • 1篇丹红
  • 1篇丹红注射液
  • 1篇丹红注射液治...
  • 1篇蛋白
  • 1篇淀粉样
  • 1篇淀粉样蛋白
  • 1篇调节性
  • 1篇调节性T细胞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内中膜厚...
  • 1篇动脉硬化
  • 1篇多巴

机构

  • 4篇济南市中心医...
  • 3篇山东大学
  • 1篇南阳市中心医...

作者

  • 5篇李晓红
  • 4篇李恒
  • 3篇张凤
  • 3篇唐小三
  • 2篇朱天瑞
  • 2篇马海波
  • 2篇张贵涛
  • 2篇贺毅
  • 1篇尹金磊
  • 1篇王宏心
  • 1篇李震
  • 1篇周成
  • 1篇王建刚
  • 1篇王敏

传媒

  • 2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与脐血多能干细胞共培养的小鼠淋巴细胞对AD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与脐血多能干细胞(CB-SCs)共培养的淋巴细胞对阿尔兹海默病(AD)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治疗潜能。方法从人脐血中分离培养CB-SCs;从小鼠脾脏分离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与CB-SCs共同培养72 h或淋巴细胞单独培养;将AD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尾静脉注射与CB-SCs共培养的淋巴细胞,对照组尾静脉注射单独培养的淋巴细胞。注射结束后进行行为学实验,流式细胞学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调节性T细胞(Tregs)比例,ELISA检测小鼠外周血血浆中TNF-α和IL-10的表达,PCR检测AD小鼠脑内炎性因子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AD小鼠脑内淀粉样斑块(β-amyloid,Aβ)含量。结果 1)实验组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得到改善;2)实验组小鼠脑内的Aβ沉积量低于对照组;3)实验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Tregs百分比及血浆中的抗炎因子IL-10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浆中的促炎因子TNF-α浓度低于对照组(P<0.001);4)实验组小鼠脑内IL-10的mRNA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而TNF-α的mRNA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脐血多能干细胞共培养的淋巴细胞对AD小鼠具有免疫治疗作用,主要通过增加Tregs细胞的比例并增强其抗炎功能来发挥作用。
贺毅李恒张凤唐小三张贵涛李晓红
关键词:阿尔兹海默病
长期淫羊藿苷治疗对APP/PS1小鼠神经炎症的影响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研究长期淫羊藿苷(ICA)治疗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APP/PS1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病理改变和神经炎症的影响,并探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ICA对小鼠学习记忆和空间认知能力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ICA对小鼠海马区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胶质细胞激活、炎性因子生成的影响;Westernblotting法测定炎性信号反应通路NF-κB相关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①ICA可以减少APP/PS1小鼠逃避潜伏期(F第4天=4.96,P=0.017;F第5天=9.37,P=0.001),增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F=9.31,P=0.001);②ICA可以减少APP/PS1小鼠海马区Aβ沉积(FAβarea=153.28,P<0.001;FAβIOD=87.18,P<0.001);③ICA可以抑制APP/PS1小鼠神经细胞标记物GFAP和Iba-1的表达(FGFAP=370.16,P<0.001;FIba-1=32.11,P<0.001)以及促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的生成(F=190.10,P<0.001);④ICA可以降低APP/PS1小鼠NF-κB通路蛋白p-p65/p65比值(F=338.77,P<0.001)。结论长期淫羊藿苷治疗可以通过抑制脑内胶质细胞激活,减少促炎因子生成和海马区Aβ沉积,改善APP/PS1小鼠认知功能。
王冉冉朱天瑞张凤王敏闵傲雪李恒李晓红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淫羊藿苷Β淀粉样蛋白神经炎症
成人外周血多能干细胞对帕金森病大鼠的治疗作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成人外周血胰岛素释放细胞(PB-IPC)对帕金森病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分离、培养PB—IPC8d后,观察干细胞的形态,RT—PCR检测PB—IPC分化相关的基因表达。将Brdu标记的PB-IPC在脑立体定位仪下注射到帕金森病大鼠的黑质致密部和纹状体。观察大鼠旋转行为学的变化,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PB-IPC酪氨酸羟化酶、多巴胺转运体表达情况。结果(1)PB—IPC表现出类似脐带血多能干细胞的形态和生长特点:圆形或椭圆形,贴壁生长、扩增;(2)PB-IPC表达胚胎干细胞多向分化潜能相关的转录因子c-Myc、Klfd、Nanog、Sox2,以及促神经元分化的转录因子Ngn1、Ngn2和Mashl;(3)术后第2、4、6、8周计算PB.IPC移植组帕金森病大鼠在阿扑吗啡诱导后30min内的旋转圈数,较术前分别减少了(26±2)%、(34±4)%、(39±7)%和(37±5)%,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变,各观察点结果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免疫荧光显示大部分移植的PB—IPC的酪氨酸羟化酶、多巴胺转运体染色阳性。结论PB—IPC具有类似胚胎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将其移植入帕金森病大鼠,能发挥治疗作用。
唐小三李恒王宏心马海波李晓红
关键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帕金森病6-羟基多巴胺酪氨酸羟化酶
脐血多能干细胞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脐血多能干细胞(CB-SCs)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LCs)的调节作用,初步探讨其治疗AD的潜能。方法人脐血中分离并培养CB-SCs;AD患者外周血中分离淋巴细胞;将两者共培养3 d,其中植物凝集素P(PHA-P)刺激组刺激淋巴细胞增殖;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IL-1、IL-4和IL-10的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中CD4+/CD8+T细胞的比例、CD4+T细胞中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及Treg细胞功能蛋白IL-10和TGF-β1的阳性率。结果 1)CB-SCs能抑制PHA-P诱导的LCs增殖及LCs聚集;2)CB-SCs共培养组的促炎因子IL-1明显下降(P<0.05),抗炎因子IL-4和IL-10明显上升(P<0.01);3)CB-SCs可下调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P<0.01);4)在无PHA-P作用时CB-SCs可以增加CD4+T淋巴细胞中Treg细胞的比例(P<0.01),PHA-P存在时CB-SCs主要增强Treg细胞功能蛋白的表达。结论 CB-SCs在体外对AD患者外周血的淋巴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主要通过增加Treg细胞的比例及增强其抗炎功能来发挥作用。
马海波李恒唐小三李晓红
关键词:干细胞阿尔茨海默病免疫调节调节性T细胞
红细胞分布宽度在急性脑梗死动脉硬化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颈部血管内中膜厚度及动脉硬化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33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30名健康查体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按RDW四分位数分为最低四分位数组34例,低四分位数组45例,高四分位数组24例,最高四分位数组30例。收集临床一般资料及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测定空腹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平均RDW、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等,测量颈部血管超声内中膜厚度、血流速度等指标。结果急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对比,RDW(P=0.001)、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P=0.008)差异显著;急性脑梗死各分组相关指标,同型半胱氨酸(P=0.04)各组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余指标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RDW与舒张压(P=0.012)、同型半胱氨酸(P=0.004)、糖化血红蛋白(P=0.031)相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白细胞计数(P=0.024)、淋巴细胞计数(P=0.008)、纤维蛋白原(P=0.039)呈正相关。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的RDW与动脉硬化相关危险因素(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存在正相关。急性脑梗死四组间,随着RDW增加,IMT增加,动脉硬化程度加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张贵涛朱天瑞张凤贺毅李晓红
关键词:红细胞分布宽度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急性脑梗死糖化血红蛋白
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瘀证6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慢性肾衰竭(CRF)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瘀证的改善作用及对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130例CRF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服用双嘧达莫片,50 mg/次,3次/d,连续服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30 m L注入0.9%生理盐水100 m L,缓慢静脉滴注,1次/d。连续使用10 d为1个疗程,每月治疗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3个月进行血瘀证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FIB)水平,D-二聚体(D-D),血小板颗粒膜蛋白(CD62 P),血小板溶酶体颗粒膜蛋白(CD63),凝血酶敏感蛋白(TSP),血栓素(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第2,3个月观察组血瘀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瘀证评分下降幅度多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TXB2,FIB和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6-Keto-PGF1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CD62 P和TS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CD6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改善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瘀证积分,抑制了血小板的活化,改善了微循环,减轻了血液高凝状态,防止了血栓的形成。
周成王建刚李震尹金磊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血瘀证高凝状态丹红注射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