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2012BAD22B0401)

作品数:15 被引量:45H指数:4
相关作者:郭子良崔国发张建亮更多>>
相关机构:学研究院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种群
  • 6篇植物
  • 4篇珍稀
  • 4篇珍稀濒危
  • 4篇珍稀濒危植物
  • 4篇种群现状
  • 4篇濒危
  • 4篇濒危植物
  • 3篇杜鹃
  • 3篇牛皮杜鹃
  • 2篇引种
  • 2篇栽培
  • 2篇栽培技术
  • 2篇群落
  • 2篇种群结构
  • 1篇东北红豆杉
  • 1篇演替
  • 1篇演替阶段
  • 1篇野生
  • 1篇野生植物

机构

  • 15篇学研究院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吉林省长白山...

作者

  • 1篇张建亮
  • 1篇崔国发
  • 1篇郭子良

传媒

  • 9篇北华大学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吉林农业
  • 1篇吉林农业(下...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5
  • 7篇2014
  • 1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长白松种群结构与动态预测被引量:9
2014年
为了明确天然长白松种群的生存状况,采用典型抽样法对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天然长白松种群进行调查,分析种群数及年龄结构,并运用时间序列模型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动态。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中长白松种群个体数估计为36293,分布在蒙古栎林、臭冷杉--长白松林、白桦林、白桦--臭冷杉林、红松--长白松林和长白落叶松--鱼鳞云杉林等6种植物群落类型中。白桦林群落中的长白松种群个体分异程度明显,年龄结构表现为Ⅰ、Ⅱ、Ⅲ、Ⅳ和Ⅴ龄级个体同时存在,Ⅰ龄级个体最多(占64.29%),Ⅴ龄级以上个体相对缺乏的组成格局。白桦--臭冷杉林群落中有少量的Ⅰ、Ⅱ龄级个体,其他4种植物群落类型中长白松种群均表现出Ⅴ龄级以上的个体占优势,Ⅰ、Ⅱ、Ⅲ龄级个体缺乏的结构特征;白桦林群落中长白松种群经历30年或60年后,Ⅱ、Ⅲ龄级个体有恢复的潜力,90年以及150年后,长白松Ⅳ龄级以上个体表现出增加势态,种群稳定发展。其他植物群落类型中长白松种群随时间推移,呈现出Ⅴ龄级以上大龄级个体增多,Ⅳ龄级以内小龄级个体补充不足的衰退趋势;对长白松种群的保护,应根据自然保护区中6种不同植物群落特点及长白松种群结构特征,通过相应措施创造适合各年龄阶段长白松个体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维持种群的稳定和增长。
张建亮崔国发黄祥童郭子良周海城
关键词:长白松种群动态时间序列
长白山牛皮杜鹃种群构件及其与土壤因子的灰色关联度被引量:6
2017年
通过对不同海拔区内牛皮杜鹃种群构件的观察与测定,对其与土壤因子之间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以便获得更多关于牛皮杜鹃种群对土壤因子的生态适应性信息,从而揭示其生长及分布的相对稳定机理。结果表明:低海拔区牛皮杜鹃地径、株高、平均冠幅、株数、主茎节数、主茎节间长均最高,中海拔区牛皮杜鹃种群株高、平均冠幅、株数、主茎节数、主茎节间长具有较高变异性,变异系数分别为13.523%、19.850%、4.060%、20.282%、24.503%;低海拔区群落内土壤的养分贮量较中海拔区、高海拔区高;研究的9个土壤因子与各构件影响的灰色关联度基本在0.300 0以上,不同生长性状受不同土壤因子的控制,土壤全磷、全钾、有效磷、速效钾、全氮质量分数与各性状间的关联度均较高,是影响牛皮杜鹃种群分布和生长发育相对重要的土壤因子。
金慧尹航赵莹刘丽杰陈庆红代玉红邴贵平刘颖
关键词:牛皮杜鹃种群构件土壤灰色关联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的响应被引量:2
2017年
科技发展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在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长白山作为北方最大的森林生态系统,它受到的影响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分析目前气候变化的趋势,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了长白山生态系统在气候变化趋势下的响应。
陈庆红张睿李冰岩李秀林邴贵平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系统
长白山区垂花百合园艺栽培技术被引量:3
2015年
垂花百合(Lilium cernuum)野生资源分布稀疏、数量较少,是园林杂交育种的重要野生种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对垂花百合的形态学特征、地理分布、生态学习性及长白山区垂花百合的物候特征进行描述,并重点对其繁育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人工栽培的垂花百合在花、叶、鳞茎的生长上都明显优于野生自然生长的垂花百合;引种栽培后病害较多,易倒伏;第1年遮阴栽培是关键,需遮阴50%;有性繁殖时,种子需暖温处理,发芽率可达70%以上.无性繁殖生长较快.
黄利亚崔凯峰黄柄军于文杰陈庆红冯秀春马宏宇范宇光
关键词:物候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长白山野生植物垂直分布特点被引量:1
2017年
长白山地处吉林省东南部,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有很多世界罕有的野生植物资源。本文主要分析了长白山各垂直地带主要植物种类及分布特点,以明确各种类、群落之间的特征和分布规律。
邴贵平闫秋红张德文代玉红
关键词:野生植物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对开蕨种群结构特征和群落物种多样性被引量:11
2018年
以国家Ⅱ级保护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对开蕨(Phyllitis scolopendrium)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海拔729、1008m群落内,其种群大小、分布频度和密度,个体形态特征指标及其在种群内、种群间差异,苗高分布规律、相对苗高组替代年龄级结构,分布格局和群落各层次的物种多样性,群落的相似性。结果表明:对开蕨在自然分布区内为偶见种,呈斑块状分布。在400m^2内,海拔1008m处(01群落)种群密度为31株,样地分布频度为43.75%,最大密度15株/25m^2;海拔729m处(02群落)种群密度为91株,样地分布频度为93.75%,最大密度30株/25m^2。通过对其自然苗高,叶片数量,有孢子囊叶片数量,最大叶片长、宽值,最小叶片长、宽值,冠径,叶片厚度7个形态指标的分析显示,种群内变异较大,随着植株高度(年龄)的增加,其变异系数均随之减小而趋于稳定;种群间在自然苗高,最大叶片长度和宽度,成熟孢子叶片数量,冠径,叶片厚度上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其苗高分布呈现双峰型,01种群波谷出现在15.1—20.0cm处;02种群波谷出现在10.1—15.0cm处,两群落均显示有一次较大的更新过程,同时01种群在40.1—45.0cm出现间断。年龄级分析得出,01种群划分为5个龄级,近于正态分布;02种群划分为4个龄级,为倒J型分布;两种群分别处于中龄期和幼龄期,没有出现衰退型年龄结构。格局分析得出,对开蕨种群均为聚集分布。两群落的乔木、灌木、草本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lef丰富度指数、生态优势度和种间相遇机率较低(与地带顶级植被相比)而且分布不均;对开蕨在两群落的草本层中重要值较低,仅为伴生种。两群落相似性分析显示,乔木、灌木、草本层的相似度指数分别为66.67%、69.23%和38.46%,草本层差异较大。
黄祥童尹航黄启健崔凯峰赵莹金慧刘启斌段红军
关键词:种群结构物种多样性
长白山区珍稀濒危植物钻天柳种群现状及保护被引量:3
2015年
钻天柳(Chosenia arbutifolia)在长白山区呈窄地域分布,种群数量稀少,人为破坏严重.对钻天柳种群生长环境、土壤特征、伴生植物进行调查,解析钻天柳的濒危机理.加大保护力度,开展科学研究并尽快实现成果转化是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钻天柳的关键.
马宏宇崔凯峰黄炳军陈庆红黄利亚冯秀春
关键词:钻天柳
长白山区珍稀濒危植物毛毡杜鹃种群现状及保护
2015年
毛毡杜鹃(Rhododendron confertissimum)分布于长白山的亚高山地带,属长白山区珍稀特有种,观赏价值高.对毛毡杜鹃生长环境、土壤特点、伴生植物进行调查,分析其种群退化原因,指出物种入侵及游客破坏是导致种群衰退的主要原因.
冯秀春崔凯峰黄炳军陈庆红马宏宇黄利亚
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牛皮杜鹃群落灌木层种间关联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通过野外调查,选取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牛皮杜鹃群落96个样方的13种灌木物种,采用2×2列联表,运用方差比率法(VR)、χ2统计量检验、联结系数(AC)和点相关系数(PCC)进行种间关联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该群落内物种整体关联性表现为显著的负关联;2)在全部的78个种对中,31个种对表现为正关联,47个种对表现为负关联.正关联达到显著、极显著水平(P<0.05)的种对为15对,负关联达到显著、极显著水平(P<0.05)的种对为8对;3)牛皮杜鹃-笃斯越橘、牛皮杜鹃-兴安杜鹃、牛皮杜鹃-毛毡杜鹃、牛皮杜鹃-宽叶仙女木、牛皮杜鹃-圆叶柳呈现负关联,牛皮杜鹃与其他灌木呈现正关联.牛皮杜鹃具有较大的生态适应范围,与大多数灌木能够共存,与极少几种灌木相互排斥;4)牛皮杜鹃群落种间关联的研究反映了由物种生态特征所形成的有机联系,其研究结果对牛皮杜鹃群落的保护与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金慧尹航李江楠赵莹秦立武李晓杰赵福刚赵伟
关键词:牛皮杜鹃灌木种间联结
白藓研究进展及引种驯化试验被引量:2
2014年
综述了白藓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白藓引种驯化试验,从种子发芽、保苗、繁殖、田间管理及物候等方面对白藓的栽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沙藏处理法处理白藓种子,储藏温度1~5℃,储藏时间180 d,湿度60%时,出苗率可达95%以上;幼苗使用50%遮阳网,保苗率达90%以上。同时指出,只有在形成完整栽培生产操作规程的前提下,才能对白藓进行开发利用,解决资源短缺的问题。
陈庆红邰志娟黄利亚张睿李冰岩于文杰马宏宇冯秀春崔凯峰
关键词:栽培技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