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81101413)

作品数:6 被引量:55H指数:6
相关作者:尹文黄杨范颖楠虎晓岷郝璐更多>>
相关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百草枯
  • 4篇中毒
  • 3篇血液
  • 3篇急性百草枯
  • 3篇百草枯中毒
  • 2篇血液灌流
  • 2篇血液灌流联合
  • 2篇血液滤过
  • 2篇血液滤过治疗
  • 2篇滤过治疗
  • 2篇静脉
  • 2篇静脉血液
  • 2篇静脉血液滤过
  • 2篇急性百草枯中...
  • 2篇灌流
  • 1篇血液灌注
  • 1篇血液净化
  • 1篇血液净化方式
  • 1篇造血
  • 1篇造血干

机构

  • 6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6篇尹文
  • 5篇黄杨
  • 2篇王玉同
  • 2篇余厚友
  • 2篇虎晓岷
  • 2篇郝璐
  • 2篇范颖楠
  • 1篇刘善收
  • 1篇李俊杰
  • 1篇瞿丽娟
  • 1篇崔锐红
  • 1篇张秀敏
  • 1篇杨婧
  • 1篇刘健

传媒

  • 4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综合分析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联合连续性静脉一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hration,CVVH)治疗急性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治疗PQ中毒提供决策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等数据库中收录的有关HP联合CVVH治疗PQ中毒的相关文献,分别依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1.0版和Newcastle Ottawa Scale(NOS)量表对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和病例对照研究case control studies,CCSs)进行评价,使用ReviewManager5-3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综合,并绘制森林图、漏斗图。结果共纳入3项RCTs,8项CCSs,共计911名患者,其中HP联合CVVH组406例,HP组505例。HP联合CVVH组与HP组相比:①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50,95%CI(0.38,0.67),P〈0.01]。②死亡病例存活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2.02,95%CI(0.97,3.07),P〈0.01]。结论依据目前的资料,与HP治疗PQ中毒相比,HP联合CVVH能够降低死亡率,延长死亡病例存活时间,但纳入研究可能存在发表偏倚。
范颖楠黄杨冯筑生尹文
关键词:百草枯血液灌注血液滤过META分析
西北地区大型医院急诊科百草枯中毒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了解西北地区百草枯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提高百草枯中毒的防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西京医院急诊科2012年8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57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婚姻、职业、中毒季节和途径、中毒剂量、就诊时间、住院天数及预后特征,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和不同预后患者平均中毒量的差异,并根据中毒量分组统计救治成功率。结果①百草枯中毒患者中以女性为主(92例,58.6%),年龄(31.5±12.8)岁,已婚102例(65.0%),患者多为农民或来自农民家庭的学生(110例,70.1%),中毒方式主要为口服(152例,96.8%),平均中毒剂量37.5(20-100)ml,最终91例(58.0%)救治成功。②中毒以夏秋季多见(73.2%);20-29岁中毒人群比例最大(25.5%);各年龄段性别构成中10-19岁男性最多(55.3%),随着年龄增加呈进行性下降趋势。③10-19岁男性平均中毒剂量大于女性,20-29岁女性中毒剂量高于男性,随着年龄增加进行性上升,男性则呈下降趋势。已婚女性中毒剂量显著多于男性(Z=5.54,P=0.021)。④不同剂量组间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31,P〈0.001)。结论西北地区百草枯中毒多发于夏秋(农忙)季,以农村已婚女性口服中毒为主。随着年龄增加,女性患者中毒剂量逐步增大,男性患者中毒量20-29岁时达高峰,以后呈下降趋势。随着百草枯中毒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预后较前明显改善。
刘善收虎晓岷黄杨李俊杰尹文
关键词:百草枯中毒流行病学数据收集
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治疗百草枯中毒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联合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对百草枯中毒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急诊科收治的百草枯中毒12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67例,两组均予常规及HP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CVVH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总有效率、死亡病例存活时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45%、73.1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死亡病例存活时间延长,ARDS、MODS发生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HP联合CVVH治疗百草枯中毒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杨婧虎晓岷黄杨尹文
关键词:百草枯中毒血液灌流血液滤过
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5年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是一种发病率和病死率都较高的全球性疾病,近年来随着社会条件与自然环境发生巨大变化、非典型病原体及混合感染增多、新型快速检测方法的不断涌现和抗生素使用策略的不断更新,CAP在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本文回顾近期相关文献,以期为CAP的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
范颖楠冯筑生尹文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植入对急性百草枯染毒大鼠肺损伤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植入对急性百草枯(paraqua,PQ)染毒大鼠肺损伤的影响及最佳植入条件。方法20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PQ组(15只):腹腔注射质量浓度为20%的PQ溶液(15ms/kg);BMSCs治疗1组:PQ染毒后6h分别经尾静脉注射1×10^5、1×10^6、1×10^7、1×10^8个BMSCs(1ml/只),每剂量组15只;BMSCs治疗2组:分别于PQ染毒后1、6、12、24h经尾静脉注射BMSCs 1×10^7个/只(1ml),每剂量组15只;BMSCs对照1组:经尾静脉注射1×10^5、1×10^6、1×10^7、1×10^8个BMSCs(1ml/只),每剂量组15只;BMSCs对照2组(15只):尾静脉注射1×10^7个BMSCs(1ml/只),正常对照组(5只):大鼠腹腔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观察不同处理后1、3、7d各组大鼠肺湿/干比、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结果PQ组大鼠染毒后3、7d肺湿/干比,染毒后1、3、7d血浆中TNF—α和MDA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MSCs治疗1组注射1×10^6、1×10^7个BMSCs后7d的肺湿,干比均明显低于PQ组,BMSCs治疗1组注射1×10^5、1×10^6、1×10^7个BMSCs后3、7d血浆中TNF-α含量均明显低于PQ组,BMSCs治疗1组注射1×10^6、1×10^7个BMSCs后3d、注射1×10^5、1×10^6、1×10^7个BMSCs后7d血浆中MDA含量明显低于PQ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MSCs治疗2组在染毒后1、6、12h注射BMSCs后7d,肺湿/干比明显低于PQ组,BMSCs治疗2组染毒后1、6、12h注射BMSCs后3、7d血浆中TNF-α含量明显低于PQ组,BMSCs治疗2组在染毒后6h注射BMSCs后3d、染毒后1、6、12h注射BMSCs后7d血浆中MDA含量明显低于PQ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MSCs对PQ染毒大鼠肺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效果与BMSCs的植入时间和数量有密切关系。染毒后6h、静脉注射1×10
黄杨尹文张秀敏王玉同余厚友郝璐刘健
关键词:百草枯肺损伤造血干细胞移植
中毒剂量及血液净化方式与急性百草枯中毒疗效的关系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 探讨血液净化对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08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根据服毒剂量分为A组(<5 ml)、B组(5~20 ml)、C组(20~50 ml)和D组(>50 ml).每组根据血液净化方式再分为常规组和强化组.比较各组患者病死率及其治疗第1天和第7天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清肌酐(Cr)、天冬氨酸转移酶(AST)的变化.结果 D组患者病死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B组和C组中,强化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1).在治疗第7天,与同组的常规组相比,B组和C组中的强化组PaO2明显提高、Cr和AST指标降低(P<0.01),在A组和D组中两种治疗方法各项指标的改善差异并不显著.结论 中毒剂量与血液净化方式的选择和百草枯中毒的疗效关系密切.
黄杨尹文瞿丽娟崔锐红余厚友王玉同郝璐
关键词:中毒百草枯血液净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