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Y506064)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朱文杰陈欣唐建军朱圣潮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濒危
  • 1篇演替
  • 1篇演替阶段
  • 1篇植物
  • 1篇水体
  • 1篇水体PH值
  • 1篇速效
  • 1篇速效钾
  • 1篇土壤
  • 1篇土壤营养
  • 1篇土壤营养状况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特征
  • 1篇群落演替
  • 1篇物种
  • 1篇物种多样性
  • 1篇繁殖策略
  • 1篇ORIENT...
  • 1篇TES
  • 1篇濒危物种

机构

  • 2篇温州科技职业...
  • 2篇浙江大学

作者

  • 2篇朱圣潮
  • 2篇唐建军
  • 2篇陈欣
  • 2篇朱文杰

传媒

  • 2篇植物资源与环...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不同演替阶段东方水韭群落特征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东方水韭(Iso tes orientalisH.Liu et Q.F.Wang)群落进行了物种组成、群落生态学数量特征、物种多样性及繁殖方式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演替初期,群落的多样性(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β多样性指数)最低,群落中东方水韭的多度、盖度、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均最大,是明显的优势种;演替中期,东方水韭的多度、盖度、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降低,但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最高,是东方水韭的顶极群落;演替后期,群落中东方水韭的多度、盖度、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均最低,多年生草本植物细叶芒(Miscanthus sinensisAnderss.)和菰〔Zizania latifolia(Griseb.)Turcz.ex Stapf〕等逐渐占据重要地位。随群落的演替,群落中营无性/营养繁殖方式的物种数量逐渐增加,群落的繁殖策略由有性繁殖为主转为以无性/营养繁殖为主。研究结果显示,在东方水韭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组成的改变、物种多样性的提高、物种繁殖策略的变化以及生境中生化,可能是导致东方水韭种群衰退的主要原因。
朱圣潮朱文杰陈欣唐建军
关键词:濒危物种物种多样性群落演替繁殖策略
濒危植物东方水韭(Isoёtes orientalis)自然生境土壤营养状况及水体pH值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对东方水韭(Isoёtes orientalis H.Liu et Q.F.Wang)2个自然样地(浙江松阳叔婆湾和小烂湖)生境土壤主要营养成分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叔婆湾样地水体pH值进行了测定,在此基础上,对导致东方水韭濒危的土壤及水体因素进行了讨论。结果显示:东方水韭叔婆湾样地的土壤有机质、总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总铁离子(包括Fe3+和Fe2+)含量分别为102.7 g.kg-1、3.1 g.kg-1、18.1μg.g-1、15.0μg.g-1和221.6μg.g-1;小烂湖样地土壤中上述营养成分的含量分别为122.8 g.kg-1、4.8 g.kg-1、13.7μg.g-1、7.1μg.g-1和240.0μg.g-1。小烂湖样地土壤中有机质、总氮和速效钾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叔婆湾样地,2个样地间速效磷和总铁离子含量差异不显著,但2个样地土壤中速效钾含量极低、总铁离子含量丰富。叔婆湾样地中上、中、下游水体的pH值分别为pH6.35、pH6.53和pH6.49,略呈中性。分析结果表明,东方水韭2个自然样地的土壤均为有机质、总氮、速效磷以及总铁离子含量较为丰富且速效钾含量较低的土壤类型,土壤中速效钾极度缺乏和水体中性化很可能是限制东方水韭种群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
朱文杰陈欣唐建军朱圣潮
关键词:土壤速效钾水体PH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