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01065)

作品数:15 被引量:155H指数:6
相关作者:张新焕杨德刚唐宏焦广辉王哲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新疆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经济管理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9篇三工河流域
  • 6篇农户
  • 2篇移民
  • 2篇植棉
  • 2篇植棉业
  • 2篇生态
  • 2篇生态移民
  • 2篇塔里木河
  • 2篇塔里木河流域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农户土地
  • 2篇驱动力
  • 2篇流域
  • 2篇棉业
  • 2篇耕地
  • 2篇灌溉
  • 2篇河流域
  • 2篇LOGIST...
  • 1篇调查数据
  • 1篇都市

机构

  • 13篇中国科学院新...
  • 8篇中国科学院研...
  • 5篇新疆师范大学
  • 2篇新疆财经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3篇张新焕
  • 6篇杨德刚
  • 6篇唐宏
  • 3篇朱慧
  • 3篇王哲
  • 3篇肖艳秋
  • 3篇焦广辉
  • 2篇陈大波
  • 2篇王昌燕
  • 2篇侯艳军
  • 1篇张文彪
  • 1篇汪菲
  • 1篇徐建刚
  • 1篇祁毅
  • 1篇杨帆
  • 1篇王国刚
  • 1篇夏文进

传媒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中国沙漠
  • 2篇干旱区地理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Journa...

年份

  • 5篇2012
  • 8篇2011
  • 1篇200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工河流域两种农田景观的差异及其成因被引量:4
2012年
从宏观与微观视角,对比分析三工河流域两种经营模式下的农田景观特征,探讨形成这两种景观的原因。得出以下结论:①三工河流域农田扩张过程中,1989—1999年地方的农田增长起主导作用,1999—2007年兵团的农田扩张比地方更为明显,地方与兵团农业发展中的灌溉技术差距是决定两地农田规模扩张差异的主要原因;②土地使用制度的不同导致地方农田表现出小斑块、高密度的特点,而兵团农田则具有大斑块、低密度的特点;③兵团作物种植受宏观调控影响显著,这与地方农户自主选择作物种植类型不同,由此两地农田内部景观格局也形成一定的差异;④撂荒地这一特殊农田景观在地方与兵团也存在差异,兵团撂荒地是地方的2.49倍,主要以连片形式分布于绿洲边缘与荒漠戈壁相邻的区域,地方的撂荒地分布较为零散。
张新焕汪菲侯艳军张文彪
关键词:三工河流域
塔里木河流域植棉业时空演化及优化发展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基于1949—2007年塔里木河流域棉花发展统计数据计算发展度指数,分析了该地棉花发展历程及空间格局演化,对棉田扩张产生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发展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塔里木河流域建国以来植棉业历经缓慢发展期、快速发展期和控制发展期3个阶段,植棉历程与全国变化趋近但也具有自身的特点;2)植棉业发展进程中,主产棉区呈现西退、东扩、北进的趋势,各植棉县、市植棉空间扩张显著;3)针对植棉业时空演化过程中产生的水资源压力加大、棉田生态环境恶化、市场应对能力较弱等问题,提出优化布局、适度规模、节水灌溉、生态型耕作和健全服务体系等优化发展建议。
张新焕王昌燕
关键词:植棉业塔里木河流域
新疆31年来耕地格局时空演变研究被引量:17
2011年
利用新疆1978~2008年84个县市的耕地数据和人口经济数据,采用因子分析与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新疆耕地面积的时间特征、空间特征和动力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新疆自改革开放以来,耕地面积经历了波动变化,总体呈增加的趋势,但人均耕地面积呈小幅减少趋势;②各县市与全区耕地变化相比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依据相对变化率,将新疆县市分为耕地面积缓慢增长区,耕地面积较快增长区和耕地面积高速增长区。利用重心公式,可知新疆31 a来耕地重心东移北上了97.9530 km。③通过SPSS13.0对影响耕地面积变化的9个因素进行因子分析,将影响新疆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归为人口系统压力,社会经济因素,农业结构调整及技术水平因素。文章最后探讨了新疆耕地面积增长与波动的原因,缓解耕地压力、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方法与途径。
朱慧焦广辉王哲张新焕
关键词:驱动力
基于PRA的新疆三工河流域农户土地利用差异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参与式调查方法(PRA),对新疆三工河流域农户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三工河流域农户土地利用现状,对比分析不同条件下农户土地利用差异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1)低收入农户种植多样性相对较小,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农户种植多样性较大。非农收入比例越小的农户多选择多元化种植,比例越大越趋向于单一化种植。2)地块规模越大越趋向于单一化种植,地块规模越小越趋向于多元化种植。土地综合质量较差时,农户多选择种植抗旱抗碱的作物;土地综合质量较好时,农户多选择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3)土地体制不同,导致农户土地经营自主权和选择作物种类不同。4)由于种植习惯、土质以及水资源的差别,上中下游种植作物不尽相同,亩均耗水费也有差异。最后讨论了非农收入比例出现理论值之外值的情况以及兵地不同体制对农户土地利用差异的影响,以期更进一步了解三工河流域的农户土地利用差异及其产生原因。
朱慧张新焕焦广辉王哲唐宏
关键词:土地利用三工河流域
近60a三工河流域耕地利用动态变化与驱动力分析被引量:12
2011年
基于近60 a耕地利用相关数据,从耕地规模、结构和效益分析三工河流域耕地利用动态变化,并利用回归模型和灰色关联方法对耕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三工河流域耕地面积总体呈增加趋势,人均耕地则趋于下降;种植业结构变化趋势与全疆吻合,由以粮食为主向粮食、经济作物并重转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趋于上升,单位面积耕地产值也持续上升,耕地产值效益相对指数波动较大,整体耕地利用效益低于全疆平均水平。(2)人口增长及人口增长所造成的粮食需求增加是导致耕地面积增加的根本原因,但政策因素也不容忽视;人口密度是影响耕地利用效益最主要的驱动因子,种植业产值、从业人员数、农业机械总动力、非农人口比重等与单位面积耕地产值为较强关联,粮经播种面积比的关联度最低。
唐宏张新焕杨德刚陈大波
关键词:耕地利用驱动力灰色关联分析三工河流域
基于CA模型的乌鲁木齐都市圈城市用地扩展模拟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借助CA模型技术,基于乌鲁木齐都市圈城市用地发展的特点,构建了模拟多个城市群体扩展的CA模型,重点对模型的转换规则进行了扩展,把用地适宜性约束、城市内部社会经济驱动、城市之间相互作用力、区域生态格局限制、城市发展规模有限这几个方面的作用机制融入到模型的规则制定中,通过宏观约束、中观调节、微观驱动3个层次逐步实现;为了使社会经济数据与CA模型中的空间数据相匹配,对社会经济数据进行了空间化表达;在历史数据的参照下,所构建的模型经过反复调试与修正,模拟结果达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应用此模型模拟了经济优先、生态优先与规划优先3种不同情景下的城市用地扩展,对都市圈城市用地今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启示作用。
张新焕祁毅杨德刚徐建刚
关键词:乌鲁木齐都市圈
三工河流域农户灌溉效率及影响因素被引量:6
2012年
通过三工河流域农户访谈和问卷调查,基于DEA方法,从作物类型和地域空间两方面评价了农户灌溉效率,利用Tobit模型探讨了农户灌溉效率差异产生的影响因素及不同因素对灌溉效率的作用程度。研究结果显示:①不同作物类型的灌溉效率不同,平均灌溉效率的大小依次为棉花(0.95)>葡萄(0.89)>葵花(0.88)>打瓜葫芦(0.80)>玉米(0.78)>小麦(0.72)。②不同地域空间的灌溉效率具有差异,同种作物的平均灌溉效率在兵团与地方间差异显著,兵团略大于地方;上、中、下游进行比较,上游与中下游作物平均灌溉效率差异显著,下游>中游>上游。③灌溉方式、作物类型、收入、灌水量、水价、灌溉管理、技术培训对灌溉效率影响显著。其中灌溉量与灌溉效率呈负相关;灌溉方式、灌溉管理规范程度、水价、技术培训、收入与灌溉效率呈正相关;灌溉效率随种植作物类型和区域不同存在显著变化。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提高灌溉效率的政策建议。
陈大波张新焕杨德刚肖艳秋杨帆夏文进
关键词:农户灌溉效率影响因素三工河流域
三工河流域农户土地流转因素与流转规模灰色关系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运用灰色理论方法,通过农户问卷抽样调查,对三工河流域土地流转因素与规模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三工河流域的土地流转因素与流转规模整体上属于中等关联度。(2)土地流转因素对流转规模的灰色影响以中等和较强水平为主。人均收入对土地流转规模的灰色影响最大,农村社会保障程度、土地流转市场的发育程度和政府对土地流转的规范程度对土地规模的灰色影响较小。(3)土地流转因素对流转规模的灰色响应属于中等水平,土地流入的灰色响应最强,土地流出的灰色响应其次,土地互换的灰色响应最弱,最后提出推动三工河流域土地流转发展的建议。
侯艳军张新焕唐宏
关键词:三工河流域
近30年塔里木河流域植棉业的时空演化过程被引量:6
2011年
基于1949-2007年棉花发展统计数据,应用发展度与适宜度评价方法,分析塔里木河流域植棉业的发展历程及空间演化特征。研究表明:①1949年以来,塔里木河流域植棉业历经缓慢发展、快速发展、控制发展3个阶段;②主产棉区呈现西退、东扩、北进的趋势,植棉县市的植棉业发展趋势分为优势持续、优势后发、优势衰退、优势微弱、不占优势5种演化类型;③塔里木河干流区的重点植棉区与植棉适宜空间较为协调,干流北部不宜植棉区与南部次宜植棉区棉田面积盲目扩大;④优势增长型的主产棉区完全位于适宜植棉区之内,优势后发型的主产棉区在适宜植棉区、次宜植棉区甚至不宜植棉区均有分布,优势衰退型、优势微弱型以及不占优势型主要位于次宜植棉区与不宜植棉区。
张新焕王昌燕唐宏肖艳秋
关键词:植棉业发展度适宜性塔里木河流域
基于农户视角的农户灌溉区域差异及原因分析——以三工河流域为例被引量:3
2011年
基于问卷调查,运用数量统计和最小二乘估计,分析新疆三工河流域不同区域农户灌溉差异,并探讨差异性的原因。研究结果显示:(1)三工河流域从上游到下游节水滴灌面积比例和水价依次递增,上、中、下游滴灌比例分别为3%、10%、28%,水价为<0.075元.m-3、0.069~0.075元.m-3、0.13~0.35元.m-3;灌水量和农户水费负担依次减少,灌水量为18 510 m3.hm-2、12 810 m3.hm-2、9 075 m3.hm-2,水费负担为18%、14%、12%;种植结构由传统作物主导向经济作物主导发展,种植结构趋于合理。(2)自然因素是导致农户灌溉差异的根源,不同区域水资源多寡、土壤保水性、地块大小与破碎度的差异,导致农户节水意识、节水设施选择意愿及政府调控措施的不同。(3)政府一方面通过调整水价增加农户灌溉压力,减少农户用水量;一方面通过提高渠系质量和激励农户采用节水设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提升作物的灌水需求曲线。实证结果显示:水价每上涨0.01元.m-3,灌水量就会减少484 m3.hm-2;采用滴灌技术,灌水量减少1 617 m3.hm-2;改善渠系质量使土渠向水泥渠、板板渠发展,灌水量减少736 m3.hm-2。
肖艳秋张新焕杨德刚
关键词:三工河流域农户灌水量自然因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