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0340)

作品数:12 被引量:18H指数:2
相关作者:洪洋张福利李亘松孙英贤杨川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科大学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沈阳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基金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心电
  • 4篇电图
  • 4篇心电图
  • 4篇心室
  • 3篇心肌
  • 3篇心室颤动
  • 3篇室颤
  • 2篇心电监护
  • 2篇心室肌
  • 2篇数据采集
  • 2篇体表
  • 2篇体表心电
  • 2篇体表心电图
  • 2篇监护
  • 2篇USB
  • 2篇GPRS
  • 1篇电流刺激
  • 1篇动力学行为
  • 1篇动作电位
  • 1篇心电向量

机构

  • 12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应用物理...
  • 1篇辽宁大学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天水市第四人...

作者

  • 7篇洪洋
  • 6篇张福利
  • 4篇李亘松
  • 3篇刘力
  • 3篇张贺
  • 3篇李莉
  • 3篇王光瑞
  • 3篇张广才
  • 2篇曲直
  • 2篇杨川
  • 2篇孙英贤
  • 1篇刘兴利
  • 1篇马淑梅
  • 1篇张薇
  • 1篇孟庆贤
  • 1篇谢萍
  • 1篇相容才
  • 1篇刘晓方
  • 1篇武力
  • 1篇周铃

传媒

  • 5篇中国医学物理...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华医学会心...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室颤过程中行波的漂移和旋波的形成
2006年
目的:探讨心室颤动(VF)的旋波机制,研究室颤过程中是否遵循混沌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方法:采用程序化起搏刺激犬的在体心肌并诱发室颤,用64导心外膜标测系统记录室颤时的心肌电生理学参数,作Poincar′e图并标测心肌兴奋传导的波动图。结果:在心室颤动发生前及过程中,激动周期(CL)出现了交替节律、倍周期分叉及准周期等非线性动力学特性;标测系统记录到行波的漂移、旋波的形成及破碎。结论:快速刺激诱发的室颤存在时空的不稳定性。室颤是螺旋波的形成及破碎使系统进入混沌导致。
张贺孙英贤马淑梅谢萍杨哲辉杨川
关键词:行波心室颤动混沌
15导联同步心电图数据采集的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本文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介绍了一种以微机为上位机的15导联同步心电图采集系统,将临床应用的12导联ECG和3通道VCG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步采样,为临床心电图和向量心电图同步采集提供了新的硬件设计。
张福利李亘松洪洋
关键词:USB
体表心电图和心外膜心电图同步数据采集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将临床应用的体表心电图(ECG)和心外膜心电图同步采样,并将数据传送给上位机进行数据处理和图形分析打印,为临床心外科手术心电图监测和心血管药理动物实验提供新的采集分析系统。方法:本文从软、硬件上介绍了一种以微机为上位机的体表心电图和心外膜心电图同步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结果:利用本文设计的体表心电图和心外膜心电图同步数据采集系统采集的数据准确,波形清晰。
张福利洪洋武力
关键词:体表心电图USB
二维心肌可激媒质激发波的有效控制
2005年
利用奇异微扰分析,提出对耗散系统的有效控制,将其应用于FHN模型,研究二维心肌可激媒质激发波的控制问题,分别对行波和螺旋波施加旋性和漂移控制。结果表明:行波的传播方向被改变而螺旋波产生漂移,当施加的控制强度达到阈值时,螺旋波被驱除出边界。这些研究结果对临床上治疗心律失常和有效除颤具有理论价值。
李莉刘力张广才王光瑞曲直
关键词:旋转控制
GPRS移动心电监护仪的研制与应用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应用GSM移动通讯网的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通讯平台,实现心电图信号的远程、无线传送。方法:通过对心电信号采集软硬件的设计,移动发送模块的选择,将心电数据发送到心电监护中心。结果:无线发送前后的心电图数据准确,波形无失真。结论:实现了院外患者心电信号的远程监护和及时诊断。
张福利李亘松洪洋
关键词:心电图通用分组无线业务心电监护
快速刺激诱发心室颤动过程中旋波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心室颤动(室颤)的“旋波机制”,观察快速刺激诱发室颤过程中旋波的产生与破碎。方法采用快速刺激犬的在体心肌并诱发室颤,用64导心外膜标测系统记录室颤时的心肌电生理参数及室颤发生过程中心外膜电图,并通过Poincar...
张贺孙志军周保祥杨川谢萍杨哲辉孙英贤
文献传递
心室肌细胞在周期性电流刺激下的动力学行为
2005年
目的:研究心室肌细胞在外加周期性电流作用下的运动模式。方法:利用Beeler Reuter模型重建动作电位,加上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周期性电流刺激,进行计算机数值实验。结果:扰动电流幅度A<0.01时,系统运动轨道是准周期的;扰动电流幅度A>0.01时,系统运动模式是锁相的。结论:心脏可激系统在外周期驱动下,可产生高倍周期锁相运动。
李莉洪洋刘力孟庆贤张广才王光瑞曲直
关键词:锁相心肌细胞
异位起搏引发异常心律的计算机数值实验
2003年
目的 :对位于心室的异位起搏点 (E)在本位起搏点 (S)强弱不同的两种重置作用进行计算机数值实验 ,研究心脏在S与E共同驱动下的节律运动。方法 :应用Ikeda相位重置模型 ,分别建立一维映象模型。结果 :参数平面上大部分的区域锁定周期性的运动模式 ,在某些参数下 ,存在着正常与异常心搏模式共存的情形 ,观察到临床上出现的二联律、三联律等异常心搏节律。结论 :较健康的心脏也可能有异常节律的心搏 。
李莉刘力张广才王光瑞
急性缺血后心室肌波长的整复性变化对心室纤颤发生的影响
2009年
目的了解急性缺血后心室肌波长的整复性变化对心室纤颤(室颤)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成年杂种犬15只,采用心脏外科的方式开胸,切开并悬吊心包,暴露心脏。将64导心外膜标测电极置于左心室游离壁,将双极刺激电极(大头导管)置于64导心外膜标测电极旁,靠近室间隔侧。分别对正常的和急性缺血的心室肌以25mV为输出功率的程序化刺激(S1、S2),分别测量15条实验犬正常和急性缺血后心室肌的动作电位时程(APD)、传导速度(CV)及波长(WL)的整复性曲线的斜率及室颤阈值。分析正常和急性缺血后室颤阈值和3个斜率值的变化特点及差异。结果对正常和急性缺血心室肌诱发室颤的最长周期值(PI)进行比较,发现室颤阈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样对两组APD、CV及WL整复性曲线的斜率进行比较,WL整复性曲线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①急性缺血发生后,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更加容易诱发室颤;②WL的整复性对于预测室速转变为室颤的可能性优于APD和CV各自单独的整复性,可作为评估患者室颤发作可能性大小的有效指标。
杨川张贺刘兴利孙英贤张薇
关键词:动作电位心室颤动
心脏实时检测机器人的研究
2009年
目的:为了完成科学普及和宣传工作,国内各大城市先后投资兴建了科技馆,但生命科学部分还以图片为主,缺少动态和真实的科普设备。心脏实时检测机器人是利用左、右手同时接触心电图信号采集前端,记录并显示测试者的心电图,显示测试者的心率,以声光或显示器形式显示测试者心脏搏动,同步描绘三维模拟心脏跳动模型。为科技馆等科学普及场所提供一种新型科学普及设备。方法:利用高增益、低噪音放大线路记录测试者I导联心电图,通过对R波的识别,显示心率和输出心音[6],启动心脏跳动模型。结果:显示的心电图清晰,心脏跳动和测试者同步。结论:测试者可以通过机器人了解自己心脏跳动状态、心音和电活动。
张福利李亘松相容才洪洋
关键词:体表心电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