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31-002)

作品数:21 被引量:159H指数:8
相关作者:刘传喜曹立迎徐婷宋传真曹丽丽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2篇盐岩
  • 12篇碳酸
  • 12篇碳酸盐
  • 12篇碳酸盐岩
  • 11篇油藏
  • 9篇低渗
  • 9篇稠油
  • 6篇储层
  • 5篇稠油油藏
  • 4篇低渗透
  • 4篇碳酸盐岩储层
  • 4篇盆地
  • 4篇格罗斯
  • 3篇油田
  • 3篇蒸汽吞吐
  • 3篇水平井
  • 3篇平井
  • 3篇热采
  • 3篇白云岩
  • 3篇白垩系

机构

  • 14篇中国石油化工...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化
  • 1篇长江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石化石油...
  • 1篇中国石化集团

作者

  • 5篇曹立迎
  • 5篇刘传喜
  • 5篇徐婷
  • 4篇宋传真
  • 4篇曹丽丽
  • 3篇林长志
  • 3篇孙建芳
  • 3篇丁一萍
  • 2篇张涛
  • 2篇蔺高敏
  • 2篇吴永超
  • 2篇阚新东
  • 2篇张涛
  • 1篇司马立强
  • 1篇庞雯
  • 1篇王喆
  • 1篇王强
  • 1篇凡玉梅
  • 1篇祖振昆
  • 1篇唐颖

传媒

  • 4篇断块油气田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油气地质与采...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石油物探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在低渗碳酸盐岩稠油油藏中的应用
2017年
中东D油田S油藏为典型的低渗碳酸盐岩稠油油藏,因"低渗、油稠"等突出特点,在现行井网和开采方式下油藏开发效果差,油藏储量动用状况分析成为开发决策的关键。为定量分析S油藏储量动用状况,以油藏地质模型为基础,结合油藏开发动态,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开展了储量动用状况分析及提高储量动用率对策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油层较厚,井网不完善,油藏层间和平面动用状况差异大,采用"立体井网加密"开发对策可有效提高油藏储量动用程度和采收率。
李春霞高鹏越
关键词:油藏数值模拟低渗透率碳酸盐岩稠油油藏
A油田白垩系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综合预测技术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扎格罗斯盆地A油田白垩系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厚度大于500m,裂缝分布复杂,孔隙受成岩控制,有效储层预测难度大。针对上述难点,研究提出采用地质、测井、地震、油藏工程等多种信息对裂缝型碳酸盐岩储层进行综合预测的思路。首先利用岩心的铸体薄片及实测孔、渗资料从微观上识别出裂缝的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和发育模式,利用常规和成像测井定量解释储层的岩性、物性以及裂缝的产状,为地震预测提供地质和岩石物理模型;然后优选出预测裂缝的敏感叠后地震属性(曲率属性、对称性),利用纵波方位各向异性裂缝识别技术对储层裂缝进行预测;最后借助与地震纵向分辨率相当的试井解释成果、试油提供的流量和生产指数等动态资料,对各属性及多属性融合技术的预测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最大曲率和照明3D(Illuminator 3D,I3D)属性在大尺度断裂及裂缝发育带识别方面具有优势;2纵波方位各向异性(AVAZ)裂缝检测方法能够提供关于裂缝密度及分布范围方面较为详实的信息;3地震多属性融合技术可综合各属性的优点,实现从小尺度裂缝到大尺度裂缝带的预测,刻画白垩系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的分布。
张涛佘刚李苗艾合买提江叶双江
关键词: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
低渗碳酸盐岩稠油油藏热采渗流特征研究——以叙利亚O油田为例被引量:1
2017年
叙利亚O油田Sh油藏是典型的低渗碳酸盐岩稠油油藏;该油藏具有渗透率较低,原油黏度高的特点,国内外对低渗碳酸盐岩稠油渗流特征的系统研究较少。为此,针对Sh油藏为例开展了低渗碳酸盐岩稠油油藏的渗流特征研究,采用非稳态法对比分析了低渗碳酸盐岩稠油油藏与高渗砂岩稠油油藏渗流特征差异性。应用"压差-流量"的方法进行驱替实验,测量了不同温度下地点压力梯度的变化特征。采用解析法计算了不同开采阶段温度剖面沿垂直水平井方向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变启动压力梯度渗流模式;并通过在数值模拟中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对比研究了水平井热采与冷采的开发效果差异。研究结果表明,Sh油藏高黏原油呈假塑性流型特征,加热能够显著改善地下渗流能力、提高驱替效率,水平井渗流过程呈现变启动压力梯度深流模式,热采能够显著增加鞋油半径。研究为确定热采有效动用条件与界限、论证合理井网井距奠定了基础。
吴永超
关键词:低渗碳酸盐岩油藏稠油渗流特征
低渗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合理开发井距的确定——以叙利亚O油田为例被引量:7
2019年
以叙利亚O油田SH_B油藏为例,研究了低渗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采时考虑变启动压力梯度影响的有效动用范围和合理开发井距。首先采用驱替实验测定不同渗透率、不同原油黏度条件下油相的启动压力梯度,确定启动压力梯度与流度呈幂函数关系;然后基于水平井焖井结束后,开井生产时的水平井沿程温度变化和建立的黏温关系,首次揭示了水平井沿程的变启动压力梯度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考虑变启动压力梯度的数值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低渗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采时考虑变启动压力梯度的油藏有效动用范围,论证了油藏合理开发井距,为O油田SH_B油藏蒸汽吞吐开发方案编制提供了依据。
宋传真曹丽丽曹立迎
关键词:合理井距
低渗孔隙型碳酸盐岩稠油油藏开发对策——以叙利亚O油田为例被引量:18
2015年
叙利亚O油田SH_B油藏为典型的低渗孔隙型块状碳酸盐岩稠油油藏,因"低渗、油稠"等突出特点,在现行的井网和开采方式下油藏开发效果差,主要表现为"三低",即储量动用程度低、单井产量低和油藏采收率低,尚无一套经济有效、可实施的开发方案。目前,低渗稠油油藏开发在国内外没有成功案例,也没有成熟技术及经验可借鉴,如何经济有效开发属世界级难题。为此,以"提高开发效益,实现有效开发"为目标,针对低渗稠油油藏面临的"三低"问题,应用油藏工程方法、数值模拟和经济评价技术,系统开展了开发方式、井型井网井距、水平段长度及水平井热采参数等优化研究,形成了低渗碳酸盐岩稠油油藏开发对策研究方法,针对性地提出了SH_B油藏的开发对策。优化确定的油藏开发技术对策为开发方案编制奠定了基础,也为国内外类似油藏开发提供了借鉴。
宋传真刘传喜徐婷曹丽丽丁一萍杨森
关键词:低渗透率稠油碳酸盐岩储层
扎格罗斯盆地下白垩统Qamchuqa组白云岩储层形成机理被引量:1
2016年
扎格罗斯盆地下白垩统Qamchuqa组油气资源潜力巨大。综合利用野外剖面、岩心、普通薄片、岩屑薄片、扫描电镜、物性测试、测井等资料,系统分析了储层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类型、储层物性等特征。结合沉积相带、成岩作用、构造作用等研究成果,探讨了储层形成机理。研究表明:各类白云岩是研究区主要储层岩石类型;Qamchuqa组一段顶部以及Qamchuqa组六段内部溶蚀孔洞是主要储集空间;Qamchuqa组六段中晶白云岩物性最好。原始沉积相带对储层质量控制作用明显,具体表现为内缓坡颗粒滩相(Qamchuqa组六段)储层最好,中缓坡(Qamchuqa组五段下亚段)储层最差;溶蚀作用和白云石化作用是主要建设性成岩作用;构造裂缝可显著改善渗透率。最终建立了准同生白云岩型(Qamchuqa组一段—Qamchuqa组三段)储层和颗粒滩型(Qamchuqa组六段)储层形成机理。
张德民段太忠郝雁张涛仲向云
低渗稠油油藏热化学复合驱油体系实验被引量:6
2017年
叙利亚O油田Sh-B油藏为典型的低渗稠油油藏,具有埋藏深、渗透率低、原油黏度大等特点,蒸汽吞吐注汽难,注汽质量差。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了低渗稠油热化学复合体系室内研究,筛选、复配了适合该油藏稠油的油溶性降黏剂、高温驱油剂,并评价了伴注CO2、高温驱油剂和油溶性降黏剂在低渗稠油开发中的效果及其可行性。结果表明,添加降黏剂能使降黏率达到78%以上,高温驱油剂显著降低界面张力,注入CO2能够明显改善O油田稠油开采效果,150℃条件下热化学复合体系最终驱替效率达到91.65%。热化学复合体系能够显著改善低渗稠油油藏开发效果,提高油藏采收率,为国内外低渗稠油油藏开发提供借鉴。
吴永超徐婷林长志
关键词:低渗稠油降黏剂
叙利亚O油田Shiranish组碳酸盐岩储层主控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利用测井、岩心、薄片、物性分析及压汞资料,对叙利亚O油田上白垩统Shiranish组碳酸盐岩储集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开展研究,明确生屑滩灰岩和粉晶云岩为研究区主要储层类型,其沉积环境、储集空间、孔渗性能及孔喉结构均不相同。生屑滩灰岩储层以组构选择性孔隙为主要储集空间,具有良好的孔喉结构,储渗性能好,其形成主要受沉积相带及多期溶蚀作用控制;粉晶云岩储集层包括选择性组构孔隙和非选择性组构孔隙2种类型,具有中高孔、高渗特征,其形成主要受大断裂和白云石化作用的影响。
付育璞郑强庞雯夏东领
关键词:上白垩统
低渗碳酸盐岩稠油油藏开发技术政策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叙利亚A油田Shiranish油藏属于中孔低渗孔隙型块状灰岩稠油油藏。渗透率低、油稠,存在边底水、局部裂缝发育。油田天然能量开发采收率低,单井产量低,整体动用程度低。为了提高油田的采收率和储量动用程度,开展了动态分析、数值模拟研究及现场先导试验,确定了该油田稠油区以蒸汽吞吐为主的开发方式,并且对热采参数、水平井段长度、井距等进行了优化计算。计算结果得出,水平井长度400m,注汽压力15MPa,注汽速度250m3/d,井底蒸汽干度0.3,焖井时间5d,注采周期6~12个月,开发井距加密至100m,可以有效地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和采收率。
黄广涛陈政吴永超徐婷
关键词:碳酸盐岩稠油开发方式热采
碳酸盐岩油藏岩石润湿性评价实验研究被引量:19
2014年
为了明确碳酸盐岩油藏岩石的润湿性及其影响因素,利用自吸驱替方法定量测定了碳酸盐岩岩心充分老化后的润湿性和渗吸采出程度以及蒸汽驱后岩心润湿性的变化,并通过相对渗透率法对碳酸盐岩储层岩石润湿性进行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碳酸盐岩岩心呈亲油或者弱亲油的润湿特征,油藏渗流阻力较大,自吸采出程度低。岩石矿物组成及原油组分是润湿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而高温蒸汽驱后碳酸盐岩岩心润湿指数变小,润湿性由强亲油—亲油向弱亲油方向转变。热采条件下岩心润湿性得以改善,共渗区含油饱和度由20.5%提高到37.0%,较之冷采提高了1.8倍;热采通过降粘、润湿改善等作用机理,驱油效率由29.7%提高至59.0%。润湿性的改变有利于提高油藏的采出程度。
曹立迎孙建芳徐婷曹丽丽蔺高敏
关键词:碳酸盐岩渗吸采出程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