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005016)

作品数:8 被引量:56H指数:5
相关作者:苏秀榕何珊孙婷婷黄健张迪骏更多>>
相关机构:宁波大学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理学

主题

  • 3篇挥发性
  • 3篇挥发性物质
  • 2篇电子鼻
  • 2篇顶空
  • 2篇顶空固相微萃...
  • 2篇气质联用
  • 2篇污染
  • 2篇扩增
  • 2篇化学传感器
  • 2篇环介导等温扩...
  • 2篇固相微萃取
  • 2篇褐菖鲉
  • 2篇感器
  • 2篇传感
  • 2篇传感器
  • 2篇大豆油
  • 1篇蛋白
  • 1篇应用化学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定量

机构

  • 4篇宁波大学
  • 2篇厦门大学
  • 2篇北京普析通用...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作者

  • 4篇苏秀榕
  • 2篇周君
  • 2篇陈荣
  • 2篇孙静
  • 2篇丁媛
  • 2篇张春丹
  • 2篇李晔
  • 2篇张迪骏
  • 2篇莫正平
  • 2篇黄健
  • 2篇刘凌涛
  • 2篇黄沁怡
  • 2篇孙婷婷
  • 2篇韩芳
  • 2篇李芳
  • 2篇何珊
  • 1篇黄火清
  • 1篇张玉生
  • 1篇方永强
  • 1篇左正宏

传媒

  • 2篇中国粮油学报
  • 2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食品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海洋通报
  • 1篇中国食品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应用化学传感器和GC-MS研究加热温度与大豆油挥发物质的关系被引量:14
2013年
探究大豆油挥发性成分和加热温度之间关系,建立高温煎炸油的快速检测技术,确保食用油的安全。运用化学传感器检测技术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对不同加热温度的大豆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化学传感器能够快速、灵敏地检测到大豆油在加热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通过PCA和LDA方法分析未加热、150、180和220℃加热处理的大豆油气味明显不同。利用GC-MS从未加热、150、180和220℃加热处理的大豆油中分别检测出27、60、100、115种挥发性物质,包括烃类、醛类、酮类、醚类、酯类、酸类、杂环化合物、氢过氧化物等。未加热处理的大豆油中氢过氧化物含量较高;酮类和醇类是150℃加热处理大豆油中的主要挥发性物质,表现为炒菜时散发的油香;180℃和220℃加热的大豆油中挥发性物质主要为醛类以及杂环化合物,它们产生焦香味、烤香味的同时也危害人类的健康。
孙静黄沁怡李芳刘凌涛韩芳苏秀榕
关键词:化学传感器气质联用大豆油挥发性物质
渤海海冰侧限压缩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为研究海冰在侧向作用下的压缩强度,针对A型侧限加载方式,对不同温度、盐度和加载速率下的海冰压缩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了试验结果,表明侧限压缩强度与卤水体积的平方根存在负幂函数关系,与侧限应力呈线性关系,而受加载速率的影响并不明显。海冰侧限压缩强度与各影响因素(海冰温度、盐度、侧向力)间的函数关系可为冰荷载的确定提供参考。
季顺迎王安良刘宏亮
关键词:海冰加载速率
栉孔扇贝柱和扇贝裙边中挥发性物质的比较分析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探究栉孔扇贝柱和扇贝裙边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及两者的差异,为其加工提供参考。方法:运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HS-SPME-GC-MS)联用仪对挥发性物质变化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电子鼻能够检测不同组织气味的变化,两者在新鲜与加热后的气味发生明显变化,最终利用HS-SPME-GC-MS分别从新鲜、90℃和120℃的扇贝柱和扇贝裙边中鉴定出16、20、7种和18、18、20种挥发性物质,主要有醇类、酮类、醛类、酯类、烃类等化合物。结论:新鲜、90℃和120℃的栉孔扇贝柱和扇贝裙边共有的挥发性物质分别为11、12、6种,存在差异的物质分别有13、14、15种。丙酸戊酯、3-甲硫基丙醇和1-辛烯-3-醇在两者中的相对含量较高但是差距较明显,使得两者的风味有差异。电子鼻与HS-SPME-GC-MS结合使用后可以分析不同加热温度条件下扇贝柱和扇贝裙边挥发性物质的相对含量的变化及差异。
黄忠白丁媛黄健张迪骏孙婷婷何珊周君李晔张春丹苏秀榕
关键词:栉孔扇贝挥发性物质电子鼻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重金属Cd、Pb对褐菖鲉肝脏组织中HSPs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为了解重金属污染对海洋鱼类热休克蛋白(HSPs)基因表达的影响,将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分别暴露于1.6、8、40、200、500μg·L^(-1)Cd、Pb溶液中,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 P)定量检测褐菖鲉肝脏HSP60、HSP70、HSP90、HSC70 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Pb仅在40μg·L-1时显著抑制HSP60、HSP90、HSC70 mRNA表达量,8μg·L^(-1)时即可显著抑制HSP70 m RNA表达量,并在40μg·L^(-1)时达到最小值;Cd对HSP60、HSP90、HSC70的诱导不明显,但能显著诱导HSP70,并在500μg·L^(-1)时达到最大值。相比之下,褐菖鲉肝HSP70基因对重金属Cd、Pb污染较为敏感,有潜力成为监测海洋重金属污染的预警分子。
陈晔陈荣莫正平
关键词:PB褐菖鲉肝脏热休克蛋白HSPS环介导等温扩增
溶酶体检测在海洋污染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3年
溶酶体(lysosome)是真核细胞内重要的细胞器.近年来随着对溶酶体结构和功能研究的深入,溶酶体被认为是亚细胞水平上的有毒物质的靶点,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海洋污染监测.本文概述了溶酶体标志酶、溶酶体-自噬系统和溶酶体膜的生物学特性,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利用溶酶体检测技术进行海洋污染监测的原理和方法.双壳贝类消化腺和鱼类肝脏最适于作为溶酶体检测的敏感器官;采用溶酶体膜稳定性测定(LMS)、溶酶体中性红保留时间测定(NRRT)、溶酶体形态测量(MM)、溶酶体标志酶免疫组化测定(Ih)和电镜(EM)观察等技术,能够指示海洋污染状况,因此溶酶体可作为生物标志物监测海洋环境污染.文中还分析了溶酶体检测的优缺点以及应注意问题,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翁幼竹方永强张玉生
关键词:生物标志物
运用化学传感器研究煎炸大豆油的品质变化被引量:3
2013年
探究加热温度、时间与大豆油品质之间的关系,为建立大豆油指纹图谱,实现快速检测奠定基础。运用化学传感器对不同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的大豆油进行检测,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式分析(LDA)2种方法对加热温度为120、180和220℃的大豆油以及加热时间为0.5、2.5和5 h的大豆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能够显著区分出不同加热温度、加热时间下处理的大豆油,对大豆油挥发性物质的变化有较好的识别,而LDA方法比PCA方法更加有效。大豆油指纹图谱的建立,可以用于"回锅油"的快速检测,有利于保证煎炸食品的食用安全。
黄沁怡孙静李芳刘凌涛韩芳李成华苏秀榕
关键词:化学传感器煎炸大豆油
褐菖鲉肝HSC70基因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建立及在石油污染剂量效应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从褐菖鲉肝脏中克隆了热休克蛋白HSC70基因,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建立HSC70基因的定量检测方法。为检测该方法的可行性,将褐菖鲉分别暴露于石油水溶性成分(water-soluble fraction,WSF)20、60、180μg·L-11 d后,利用real-time PCR及LAMP技术同时测定褐菖鲉肝HSC70 mRNA表达量,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证实LAMP技术可用于褐菖鲉肝HSC70基因的定量。为更细致了解石油WSF影响褐菖鲉肝脏HSC70基因表达的剂量-效应关系,将褐菖鲉分别暴露于25、50、75、100、125、150、175μg·L-1WSF中,5 d后采样,用LAMP技术定量检测HSC70 mRNA。结果表明,HSC70 mRNA表达量在50μg·L-1浓度组即被显著诱导,在75μg·L-1浓度下达到最大值,这说明褐菖鲉肝HSC70基因对石油污染较敏感,有潜力作为海洋石油污染的生物标志物。
莫正平陈荣黄火清左正宏
关键词:环介导等温扩增褐菖鲉实时荧光定量PCR
基于电子鼻和气-质联用仪解析长街缢蛏原种指纹性挥发性物质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鉴定长街缢蛏原种并分析其特征性的挥发性物质。方法:通过使用电子鼻建立长街缢蛏的风味指纹模型,并对其准确性进行验证。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仪(HS-SPME-GC-MS)联合使用来检测新鲜、100℃和150℃条件下长街缢蛏的主要挥发性物质。结果:电子鼻建立的气味指纹模型能够准确判断样品是否属于长街缢蛏原种。电子鼻结果在新鲜、100℃和150℃条件下,长街缢蛏挥发性物质差异明显。利用SPMEGC-MS进一步分析3个温度下长街缢蛏的主要挥发性物质,其所含挥发性物质种类数分别为40,46,33,其中以烃类、醛类、醇类、酮类和呋喃类物质为主。结论:由电子鼻建立的指纹模型能准确鉴定长街缢蛏的原种,气-质联用仪能够确定长街缢蛏原种指纹性挥发性物质。
黄忠白丁媛黄健何珊孙婷婷张迪骏周君李晔张春丹苏秀榕
关键词:挥发性物质电子鼻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仪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