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FX045)

作品数:8 被引量:50H指数:2
相关作者:王小龙韩轶田刚李冰刘伟涛更多>>
相关机构:中央民族大学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民族大学自主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犯罪
  • 2篇习惯法
  • 2篇民族
  • 2篇恐怖主义犯罪
  • 1篇调查问卷
  • 1篇调解
  • 1篇信息时代
  • 1篇刑法
  • 1篇育林
  • 1篇预防犯罪
  • 1篇儒家化
  • 1篇少数民族
  • 1篇生态伦理
  • 1篇实证
  • 1篇实证分析
  • 1篇数据分析
  • 1篇诉讼
  • 1篇赔命价
  • 1篇权利
  • 1篇权利保障

机构

  • 7篇中央民族大学
  • 3篇清华大学

作者

  • 3篇王小龙
  • 3篇韩轶
  • 2篇田刚
  • 1篇李冰
  • 1篇刘伟涛
  • 1篇闫永安

传媒

  • 1篇广西民族研究
  • 1篇贵州民族研究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广西政法管理...
  • 1篇铁道警察学院...
  • 1篇法商研究
  • 1篇山东警察学院...
  • 1篇原生态民族文...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被害人量刑建议权的建构与被害人转化为犯罪人被引量:2
2012年
以损害赔偿为基点建构的被害人量刑建议权,具有对犯罪行为人进行惩罚和对被害人进行赔偿救济及优先保护个人利益之功能,亦是有效修复被犯罪行为破坏的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通过被害人量刑建议权的立法建构与司法保障,有利于预防犯罪人重新犯罪和被害人转化为犯罪人现象的发生。
韩轶
关键词:被害人量刑建议权犯罪人预防犯罪
论法院调解中民族民间规则的引入被引量:1
2013年
在法院调解中引入民族民间规则,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但必须有所限制。国家法与社会法的互动是我国法治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应不断探索如何在二者的互动之中推动法制完善。在法院调解中引入民族民间规则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王小龙
关键词:法院调解
伦理与规范:京族习惯法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以《封山育林保护资源禁规》为考察中心被引量:2
2014年
京族习惯法自然观的本质是把自然世界"神灵化"。以《封山育林保护资源禁规》为代表的京族保护自然资源习惯法,体现了京族习惯法"神灵化"自然观的生态伦理,其具体规范有习惯法与制定法互动、财产性惩罚与精神性赎罪结合、惩罚性措施与奖励性措施并行等的特征。总体而言,京族习惯法为保护当地的自然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当代我国完善环境资源保护的相关立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王小龙
关键词:生态伦理习惯法自然观京族
刑事制定法和藏族“赔命价”——应然与实然的时空转换及其解构
2015年
作为应然选择和刑事理论共识,罪刑法定原则遵循形式理性和形式公正的结果当然禁止习惯法的适用。但在刑事制定法禁止藏族"赔命价"作为一种刑事习惯规则适用的当下,作为一种实然,藏族"赔命价"却依然作为"活法"、"行动中的法"适用于广大的藏区,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这种应然与实然的交错运生,凸显了刑事制定法与藏族"赔命价"之间的紧张关系。对藏族"赔命价"历史流变的梳理和分析,可为实现刑事制定法与藏族"赔命价"在博弈中的和谐共生提出解决之道或启示。
闫永安
信息时代背景下中国恐怖主义犯罪的新趋势和应对思路——以近20年中国126起恐怖袭击活动的数据分析为视角
<正>如果说犯罪是人类社会的顽疾,那么恐怖主义犯罪无疑是最严重的"恶疾",早在1985年联合国大会就将恐怖主义犯罪、黑社会犯罪和毒品犯罪一并宣布为"世界三大犯罪灾难"。1"911事件"后世界各国纷纷加大力度制裁恐怖活动犯...
韩轶田刚
文献传递
我国恐怖主义犯罪的实证分析和未来刑法之应对被引量:38
2015年
通过对我国内地最近20多年来发生的126起恐怖袭击案件数据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我国恐怖主义犯罪出现了威胁加剧、组织形态异化、隐蔽性提升、手段翻新和对象转向的新趋势,而面对恐怖主义犯罪的"网络化转型",传统的恐怖主义犯罪罪名体系已全面滞后。通过对寻衅滋事罪作扩张解释和对共同犯罪理论进行更新,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的基础上增设实施恐怖袭击罪和协助恐怖活动罪,是我国在信息时代实现有效制裁和预防恐怖主义犯罪目标的最佳对策。
田刚
关键词:恐怖主义犯罪恐怖袭击信息时代
“化外”与“化内”交织:清末广西龙脊壮族习惯法的权力结构--以潘日昌案为例被引量:4
2014年
法律儒家化是中华法系发展的主流历史轨迹。在古代中国的许多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习惯法虽然也是中华法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国家制定法相比,却并未完全"儒家化"。民族乡土社会仍然处于"化外"与"化内"的抗衡过程之中,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民族习惯法也呈现出"化外"与"化内"交织的特征。清末广西龙脊壮族习惯法"族权为主导,王权作威慑,家权来配合"的三位一体权力结构就是这一特征的具体体现。我们在看到中国古代法律发展的主流——儒家化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少数民族地区习惯法的非儒化特征,重视对古代民族习惯法的研究。
王小龙李冰
关键词:法律儒家化民族习惯法权力结构族权
试析少数民族被追诉人权利保障的问题与对策——以465份调查问卷为分析样本被引量:2
2020年
文章以465份调查问卷为分析样本,针对调查问卷发现少数民族被追诉人权利保障中存在立法规定不明、司法解释欠缺、不能充分使用本民族语言参与诉讼、民汉双语翻译人员缺乏、刑事法律援助不足、民族风俗习惯被侵犯等诸多问题进行分析。在梳理总结司法实践问题的基础上,尝试提出诸如完善立法、出台更具可操作性的司法解释、着力培养民汉双语司法人员及律师队伍、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法律援助等对策建议,以期对加强少数民族被追诉人权利保障提供思路。
刘伟涛
关键词:权利保障
环境犯罪刑事法规制的立法与归责被引量:1
2018年
在现阶段,我国环境犯罪在立法方式、罪名结构、归责原则以及环境公益诉讼等方面存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规制的效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完善我国环境犯罪的刑事法规制体系,立法应从以下几点考虑:第一,应当改变环境犯罪当前的立法方式,对环境犯罪进行专章规定,凸显环境法益的重要性;其二,应当转变环境犯罪的罪名结构,摈弃原先以结果犯为中心的结构模式,引入危险犯与行为犯的概念,并将其与结果犯相结合,降低环境犯罪的入罪难度,扩大刑罚的适用范围;其三,应当转变环境犯罪的归责原则,引入相对严格责任原则,降低公诉方证明的难度,并且参照毒品犯罪再犯的相关规定,设立环境犯罪再犯原则,增大惩罚力度;其四,应当对环境犯罪诉讼的提起主体顺位进行合理规划,避免忽略对私益的保护,并且在财产刑与民事赔偿发生冲突之时,优先执行民事赔偿。
韩轶
关键词:环境犯罪归责原则公益诉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