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5038431)

作品数:7 被引量:59H指数:5
相关作者:孟秀祥徐宏发杨奇森冯祚建周宜君更多>>
相关机构:中央民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985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圈养
  • 4篇马麝
  • 3篇圈养马麝
  • 2篇栖息
  • 2篇栖息地
  • 2篇栖息地选择
  • 1篇动物学
  • 1篇兴隆山自然保...
  • 1篇行为谱
  • 1篇性别
  • 1篇雄性
  • 1篇自然保护区
  • 1篇描述性定义
  • 1篇刻板
  • 1篇刻板行为
  • 1篇保护区
  • 1篇SPP
  • 1篇MOSCHU...
  • 1篇成年
  • 1篇雌性

机构

  • 7篇中央民族大学
  • 6篇华东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7篇孟秀祥
  • 6篇徐宏发
  • 5篇冯祚建
  • 5篇杨奇森
  • 4篇冯金朝
  • 4篇周宜君
  • 2篇潘世秀
  • 1篇惠岑怿
  • 1篇夏霖
  • 1篇薛程
  • 1篇赵昌杰

传媒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四川动物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浙江林学院学...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8
  • 6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麝场圈养马麝刻板行为的比较被引量:11
2007年
于2001年3月—2002年1月,采用焦点取样法对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麝场圈养马麝的刻板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麝场的圈养马麝有刻板行为的发育,雌麝的刻板行为持续时间少于雄麝,但二者间的差异不显著。野捕马麝幼年期的人工哺乳经历使其刻板行为表达强度相对小于麝场圈养下繁殖马麝。年龄对雌雄麝的刻板行为表达强度的效应相似,亚成体马麝的刻板行为表达较多,成体马麝体的刻板行为表达相对较少,老年马麝刻板行为持续时间最长,2.5和4.5岁是圈养马麝刻板行为发育的关键时期。此外,能顺利繁殖的个体,其刻板行为表达的持续时间少于繁殖失败的个体。
孟秀祥杨奇森冯祚建徐宏发
关键词:圈养马麝刻板行为兴隆山自然保护区
甘肃兴隆山保护区圈养马麝行为模式的性间差异被引量:6
2007年
用焦点取样、扫描取样和所有事件综合记录方法,对甘肃兴隆山麝场圈养马麝的卧息等行为型进行了取样记录,比较分析了雌雄个体在非交配季节(8-10月)和交配季节(11月-翌年1月)行为特征和表达模式的性间差异.结果表明:由于雌麝在非交配季节正处于产后恢复期和哺乳期,其能量耗损和育幼投资相对增加,警戒性增强,其站立凝视及摄食等行为型的发生持续时间相对雄麝较多,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雄麝为补充麝香分泌期的能量消耗及为繁殖季节作能量储备,相对地展现较多卧息(p<0.01),而运动较少(p>0.05).在交配季节,雄麝卧息较少(p>0.05),而较多地展现冲突行为(p<0.05),站立凝视、运动和信息标记等行为也表达较多(p>0.05),雌麝表达较多的环境探究和尾阴探究行为收集环境信息和其他个体的性信息(p>0.05).作为一种性别特征性的气味标记,雄麝全年均有蹭尾行为的表达.研究发现:雌麝在交配季节也有蹭尾行为表达,但表达模式异于雄麝,持续时间也极显著地少于雄麝(p<0.01).
孟秀祥杨奇森冯祚建夏霖冯金朝周宜君徐宏发
关键词:马麝圈养性别
小型林间独栖反刍动物(SSFR)栖息地选择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07年
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利用及选择是人们了解相对较少的生态过程之一,由于小型林间独栖反刍动物(Small Solitary Forest Ruminant,SSFR)具有相对孤居、行踪隐蔽、警惕性高及栖息地郁闭度较大而难以被目击等特点,对SSFR栖息地利用和选择的研究更加困难.由于栖息地保护是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种群恢复的最根本途径,野生动物栖息地利用及生境选择成为世界各国生态学家研究的热点和焦点.本文简要概述了小型林间独栖反刍动物的特点,阐述了不同尺度水平的SSFR栖息地选择研究的现状,强调了多尺度研究的必要性,并对栖息地片断化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作了初步探讨.
潘世秀孟秀祥冯金朝周宜君
关键词:栖息地选择
小型林间独栖反刍动物栖息地选择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7年
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利用及选择是动物生态学的重要概念和研究领域。由于小型林间独栖反刍动物(small and solitary forest ruminant,SSFR)具有相对孤居、行踪隐蔽、警惕性高及栖息地郁闭度大而难以被目击等特点,对SSFR栖息地利用和选择的研究难度较大,文献报道相对较少。文章概述了SSFR栖息地的一般生态特征对其栖息地利用的影响,阐述了不同尺度水平的SSFR栖息地选择的研究现状,结合其他有蹄类动物的相关研究,论述了关于SSFR家域、觅食地和卧息地选择的研究进展,简要探讨了栖息地片断化对SSFR栖息地选择的影响,强调了多尺度研究SSFR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潘世秀孟秀祥冯金朝周宜君徐宏发
关键词:动物学栖息地选择
不同来源雌性圈养马麝行为格局的比较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采用焦点取样连续记录方法,对甘肃兴隆山保护区马麝(Moschus sifanicus)繁育中心的雌性野捕马麝及圈养繁殖马麝的行为进行了取样,比较了非交配季节和交配季节2种来源雌麝的行为差异。结果表明:由于圈养环境的影响因子的类型、作用方式及作用强度相同,导致甘肃兴隆山麝场的雌性野捕及圈养繁殖马麝在非交配季节和交配季节的行为格局相似,麝类动物总体行为的刚性较强,可驯化性较差。在交配季节,雌麝的时间分配明显向繁殖活动相关行为倾斜,信息收集行为(环境探究和尾阴探究)的时间显著增加,摄食及反刍时间减少,亲和性下降,冲突增多。此外,雌麝在交配季节有蹭尾行为的表达。
孟秀祥杨奇森冯祚建赵昌杰惠岑怿徐宏发
关键词:马麝
圈养环境中不同来源成年雄性马麝的行为差异被引量:5
2008年
于2004年8月—2005年1月,采用焦点取样和连续记录方法,对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马麝(Moschus sifanicus)繁育中心的雄性马麝进行了行为取样。按照动物来源,将样本动物区分为野捕雄麝(17头)和圈养繁殖雄麝(6头),记录了静卧及站立凝视等12种行为的发生频次,并分别对其在交配季节和非交配季节的行为发生频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由于圈养环境和管理模式相同,甘肃兴隆山繁育中心的野捕和圈养繁殖马麝的总体行为格局类似,但由于幼年期人工哺乳等因素对其行为发育的影响,野捕雄麝在非交配季节和交配季节的冲突行为的表达频次显著多于圈养繁殖雄麝(P<0.05),而圈养繁殖雄麝在交配季节的亲和行为极显著地多于野捕雄麝(P<0.01)。此外,雄麝在非交配季节的静卧行为发生频次极显著地多于交配季节(P<0.01),而在交配季节的站立凝视、运动和环境探究及冲突的发生频次均极显著地比非交配季节多(P<0.01)。
孟秀祥Genevieve Perkins杨奇森冯祚建徐宏发
关键词:马麝圈养雄性
麝类行为谱的初步建构及行为型的描述性定义被引量:34
2007年
2005年1月至2006年2月对甘肃兴隆山麝场、福建上杭麝场、四川都江堰麝场、陕西镇坪麝场及上海崇明岛麝场的圈养林麝、原麝和马麝的行为进行了观察和记录,制定了圈养麝类动物的焦点取样行为谱、扫描取样行为谱、刻板行为谱和冲突行为谱,并区分和定义了扫描行为谱的站立及运动、摄食、反刍和静卧等4类行为型,通过辨识行为的基本单元,定义了其所有事件记录行为谱所包含的静卧、站立凝视、运动、摄食、反刍、蹭尾、尿粪标记、环境探究、尾阴探究、自我指向、亲和、警觉、冲突、刻板、繁殖行为及杂类行为等16种行为类,并描述性地定义了各行为类下所含行为型,此外,定义了麝的刻板行为谱,含食异物、刻板舔刮、狂奔、往返走、立台、跳墙和搭蹄凝视等7种刻板行为型,以及圈养麝的冲突行为谱,含威胁、进攻、取代、追击和防御等5种行为亚类,并描述和定义了各行为亚类下的行为型。本研究的行为谱建构和行为型定义可为麝类行为生态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孟秀祥冯金朝周宜君杨奇森冯祚建薛程徐宏发
关键词:圈养行为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