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827-1953) 作品数:7 被引量:17 H指数:3 相关作者: 王明亮 邓绍根 易妍君 更多>> 相关机构: 暨南大学 上海看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化科学 历史地理 更多>>
艰难的起步:民国时期新闻研究生教育的探索实践 被引量:5 2013年 民国期间的新闻研究生教育众说纷纭。笔者以丰富的中外史料分析认为:民国时期新闻研究生教育从1920年代的燕大新闻学系开端,并在1930年代结出硕果。燕大新闻学系先后招收过8名新闻研究生,仅有葛鲁甫1人于1931年5月撰写完成学位论文Advertising in China,获得硕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硕士学位的新闻研究生。1940年代,延安中央研究院中国新闻研究室和重庆中央政治学校新闻学院先后进行过类似研究生教育的实践探索活动,但成效甚微,并非今日意义的研究生教育。因此,民国期间新闻研究生教育处于萌芽探索阶段,未能持续发展成为正规的新闻研究生教育体系。这充分反映出中国新闻研究生教育艰难的起步历程。 邓绍根关键词:研究生教育 民国航空邮政的发轫及对新闻事业的影响 被引量:1 2013年 民国时期民用航空和航空邮政的发轫,对正处于遵循商业竞争法则、走"企业化"道路的中国新闻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各报馆的竞争和发展,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的现实路径:报馆利用航邮发行报纸,提高了在边远地区的竞争力;利用报纸寄递航空通信也成为报馆竞逐重要新闻的一种选择;航空版也成为报纸出版的一种新形态。 易妍君 王明亮关键词:报刊发行 航空通信 从美方档案看重庆中央政治学校新闻学院始末 被引量:1 2014年 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国际宣传处与美国哥伦比亚新闻学院合办的中央政治学校新闻学院,是战时美国对华文化援助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院完全仿照哥伦比亚大学普利策新闻学院的教学模式,是美式新闻教育在中国的一次重要实践,为中国培育了一批杰出的新闻和宣传人才。因中美两国政府存在着利益和立场上的冲突,加之在教学方针和培养目标上,美国教师与国民党宣传部也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冲突,学院最终停办。 王明亮关键词:外交文件 美国在华宗教新闻事业的开端:裨治文与《中国丛报》 1832年5月,美国第一位来华传教士裨治文创办《中国丛报》并主编15年。他在精心组织稿源的同时,自己为《中国丛报》撰写了28%的稿件;他积极组织编辑出版队伍,扩大经营发行,保证《中国丛报》持续有序的正常运转,成为《中国丛... 邓绍根关键词:裨治文 文献传递 传真技术传入中国考:兼述其在新闻事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13年 传播科技的每一次突破性的进展,通常都伴随着一种新的传播媒介的诞生,或导致传播水平的相应提高和传播观念的相应变革。20世纪20年代传真技术传入中国,因其在信息的传输和表现形态上相较传统的莫尔斯电码电报一目了然、无须转译,赢得了当局的注意和重视。在政府的推动和鼓励下,传真电报很快被用于新闻传播事业。尽管这种使用还不是新闻采访和报道的常态行为,但是却孕育着搅动传统新闻传播形态和格局的巨大能量。 王明亮关键词:传真技术 新闻事业 民国航空邮政的发轫及对新闻事业的影响 2012年 民国时期民用航空和航空邮政的发轫,对正处于遵循商业竞争法则、走"企业化"道路的中国新闻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各报馆的竞争和发展,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的现实路径:报馆利用航邮发行报纸,提高了在边远地区的竞争力;利用报纸寄递航空通信也成为报馆竞逐重要新闻的一种选择;航空版也成为报纸出版的一种新形态。 易妍君 王明亮关键词:报刊发行 航空通信 第一位留学密苏里新闻学院的中国人——黄宪昭 被引量:2 2012年 密苏里新闻学院是世界上最早的新闻学院,是世界上第一个授予新闻学学士(1913年)、第一个硕士(1921年)、第一个博士(1934年)的新闻学院,被誉为“新闻学圣殿”。密苏里新闻学院也是迄今与中国交流最为密切的新闻学院。在1908年9月密苏里新闻学院开学之际,黄宪昭进入该院学习新闻学,是第一位留学密苏里新闻学院的中国人。 邓绍根关键词:中国人 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