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省长基金(2010-95)
- 作品数:3 被引量:37H指数:2
- 相关作者:白晓永王世杰李阳兵罗光杰邵景安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贵州师范学院重庆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省长基金贵州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黔中高原面石漠化演变典型案例研究——以普定后寨河地区为例被引量:29
- 2013年
- 定量分析石漠化的演变过程,有助于客观认识石漠化、了解喀斯特石漠化的成因和开展石漠化的综合治理。选取位于黔中高原普定县境内的后寨河地区,基于1963年、1978年、2005年和2010年的高精度影像,研究了石漠化的演变过程和影响因素。结果发现,研究区1963年、1978年、2005年和2010年石漠化综合指数分别为1.5042、1.3311、1.2176和1.2376,说明研究区的退化石漠化总体上在恢复。1963-2010年,一直保持不变的石漠化占2010年石漠化的43.76%,15°~25°、〉25°坡度范围内的强度石漠化比例基本保持不变,距聚落〉900 m范围,强度石漠化的比例从1963年28.6%下降到2010年的10.6%。研究区石漠化广泛分布的中部10个村级单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石漠化发生情况表明,各村陡坡耕地普遍发生严重的石漠化,较多坡耕地的存在仍是土地石漠化的驱动因素。
- 李阳兵罗光杰程安云邵景安白晓永王世杰
- 关键词:石漠化
- 岩溶区土壤允许流失量与土地石漠化的关系被引量:8
- 2011年
- 为了解岩溶区土壤允许流失量(T值)与土地石漠化的关系,根据岩溶土壤圈系统论,采用实地调查与GIS空间分析技术,结合贵州碳酸盐岩岩石组合类型测算了T值,并探讨了其对石漠化的影响。结果发现:①岩溶区的T值可分为三大类,在极纯、较纯和不纯的碳酸盐岩地区,T值分别为20、100和250 t.km-2.a-1,在无土可流、完全是石山的地区,T值只有几吨或更低;②在T=20、100和250 t.km-2.a的地区,石漠化发生率分别为29.86%、28.12%和23.25%,石漠化严重度分别为73.55%、60.57%和52.19%。因此,岩溶区的T值总体偏小,且具有多样性和异质性的空间分布特点;在相同社会背景下或不考虑人类活动的干扰差异,T值对石漠化的发生率和严重度有明显影响,T值越低,阈值越小,抗干扰能力越弱,石漠化的发生率越高,程度也越严重。
- 白晓永王世杰
- 关键词:土壤流失岩溶土地石漠化
- 岩溶地区土地敏感性的评价方法——以贵州省为例
- 2012年
- 岩溶区开发建设项目的不断开展,是对岩溶区土地产生破坏和影响的重要因素。本文以贵州省典型岩溶地貌类型为代表,从岩溶地区土地的生态脆弱性和对环境影响的敏感性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发现在人类活动干扰下峰丛峰林类土地比较容易产生退化,溶丘溶原类土地脆弱可能性比峰丛峰林类小;岩溶地区各土地类型均比较敏感。从而揭示对这类土地进行开发利用时容易产生的问题和敏感程度,提醒土地使用者加以注意并进行防范处理。
- 彭世寿白晓永
- 关键词:岩溶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