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532385)

作品数:5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伊彩霞黄大军张放更多>>
相关机构: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文化
  • 1篇意识形态
  • 1篇意蕴
  • 1篇智者
  • 1篇智者乐水
  • 1篇生态人
  • 1篇生态人格
  • 1篇生态诗
  • 1篇生态诗学
  • 1篇生态视域
  • 1篇生态意蕴
  • 1篇诗学
  • 1篇视域
  • 1篇青春
  • 1篇仁者
  • 1篇仁者乐山
  • 1篇人格
  • 1篇文化名城
  • 1篇文化选择
  • 1篇文论

机构

  • 4篇牡丹江师范学...
  • 4篇黑龙江幼儿师...
  • 1篇黑龙江大学

作者

  • 4篇黄大军
  • 4篇伊彩霞

传媒

  • 1篇郭沫若学刊
  • 1篇兰台世界(上...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鄱阳湖学刊

年份

  • 4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郭沫若绿色文论的生态诗学被引量:1
2013年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论生态美学谱系的重要奠基人与开拓者。早期郭沫若形成了以启蒙为底色的生态自然观,强调大自然是个体观、文化观、社会观的终极根源。本着这样的文化理念与诗学理念,郭沫若确立了以“自然流露”为主导的文艺诗学观,以“文化—审美”为双重视域的生态批评观,这种自然、文化与审美的多向交织,大大扩展了他的批评视野与批评境界。凭借充满启蒙意向与生态意蕴的早期文论,郭沫若卓然跻身于当时一线批评家之列,并对后世文学批评影响深远。
伊彩霞黄大军
关键词:生态诗学
郭沫若红色文论的文化生态意蕴
2013年
郭沫若的红色文论是指郭沫若1920年代后半期发生政治转向以后,直至晚年所撰写的全部文论。长达半个世纪的文论写作以政治理性为内核,整体上带有浓厚的文艺工具论色彩。郭沫若该时期的文论对文艺与政治的互动性、二重性关系做出了深入探讨,他在这一历史阶段的诗论、剧论、"现实主义"论与"民族形式"论,就是这种二重性结出的理论硕果。其诗学转型呈现出既受制于意识形态,又与它保持一定距离的独特面貌,在调和这一历史时期意识形态与文艺审美规律尖锐矛盾,促进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黄大军伊彩霞
关键词:文论意识形态生态意蕴
成长与启示——郭沫若与乡土中国
2013年
一、巴山蜀水与民间文艺的滋养 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郭沫若家乡乐山乃历史文化名城,古时该地盛产色香并胜的海棠,故有"海棠香国"的美名。此间素为历代文人名士所吟咏与钟爱。郭沫若出生地铜河沙湾,本地人以"绥山毓秀,沫水钟灵"自诩,这方以峨眉山、大渡河为胜境的水土,塑就了郭沫若最初的心灵视野。
黄大军伊彩霞
关键词:乡土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仁者乐山民间文艺智者乐水出生地
郭沫若的文化选择——生态视域下的人格反思
2013年
郭沫若是20世纪中国文化界人格最复杂、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整体上看,郭沫若在会通中外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建构、定型的生态文化人格,对其创作个性的形成与演变影响至深。这种生态文化人格具体体现为:中外文艺融冶的浪漫诗心、四方八面展拓的球形天才、文化创造激荡的青春品性。对郭沫若而言,这种独特的创造人格具有坚实的世界观意义。它深层建构了作家的心理及文格,因而成为破解"郭沫若现象"的阿里阿德涅彩线。
黄大军伊彩霞
关键词:生态人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