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2000046705-02)

作品数:7 被引量:103H指数:5
相关作者:王英民刘振湖邱燕王海荣刘晓峰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5篇盆地
  • 3篇地质
  • 3篇曾母盆地
  • 3篇前陆
  • 2篇地质条件
  • 2篇油气
  • 2篇油气地质
  • 2篇油气地质条件
  • 1篇地块
  • 1篇地质构造
  • 1篇地质构造特征
  • 1篇叠合
  • 1篇叠合盆地
  • 1篇新生界
  • 1篇油气系统
  • 1篇油气远景
  • 1篇早中新世
  • 1篇气系统
  • 1篇前陆盆地
  • 1篇中新世

机构

  • 8篇广州海洋地质...
  • 3篇中国石油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4篇刘振湖
  • 4篇王海荣
  • 4篇王英民
  • 3篇邱燕
  • 2篇吴庐山
  • 2篇解习农
  • 2篇刘晓峰
  • 2篇邓安雄
  • 1篇陈国能
  • 1篇姜涛
  • 1篇高红芳
  • 1篇江涛
  • 1篇齐立新

传媒

  • 1篇中国地质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地质通报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台湾西部前陆盆地和帝汶海前陆盆地的比较学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台湾西部前陆盆地和帝汶海前陆盆地均是新生代环太平洋巨型沟-弧-盆体系的一部分。Huang et al.(2000)认为,帝汶海前陆盆地目前相当于台湾南部陆海域所处的弧-陆碰撞的初始阶段。我们认为,该研究中存在着一种潜在的逻辑上的矛盾。在研究单个前陆盆地时,造山过程和板块的挠曲特性均会成为关注的焦点;而一旦进行盆地之间的对比研究,则往往会倾向于关注造山过程、机制以及构造现象的异同等,并由此得出相应结论,却忽视了在现象异同的背后所隐藏着的板块挠曲特性所起的控制性作用。事实上,帝汶海前陆盆地和台湾西部前陆盆地的根本差异并不在其造山作用和过程,而在于其板块挠曲特性的巨大差异。正是这种差异决定了二者具有完全不同的演化特性,构造、层序上的异同只是这种差异的外在体现。忽视这种差异,仅根据构造上的异同以推断前陆的演化过程会导致认识的偏差。
王海荣王英民刘振湖黄奇志齐立新
关键词:前陆盆地弧-陆碰撞
台湾海峡盆地油气地质条件与含油气系统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台湾海峡盆地是位于台湾海峡及其相邻台湾西部的中、新生代叠合盆地。油气地质研究表明,烃源岩主要为古新统及始新统潮坪—氵舄湖相泥岩和中新统海陆过渡相炭质泥岩和海相泥岩,储层为古新统、始新统的潮下坪相砂岩及中新统三角洲相砂岩,区域盖层为中新统—第四系泥岩。东部坳陷和西部坳陷的油气地质条件存在明显的差异。含油气系统研究认为,台湾海峡盆地发育了古近系和中新统两套含油气系统,盆地西部主要发育古近系含油气系统,具有较好的油气资源前景;盆地东部主要发育中新统含油气系统,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
刘振湖王英民邓安雄高红芳
关键词:油气远景含油气系统油气地质
南沙海域曾母盆地构造样式特征及其与油气聚集和圈闭的关系被引量:48
2005年
南沙海域曾母盆地发育各种类型的构造样式,本文研究与油气聚集和圈闭关系密切的典型构造样式。以盆地构造运动的力学性质为依据,将该盆地的构造样式分为三大类,即伸展构造、挤压构造和走滑构造。伸展构造样式有断块构造和箕状构造;挤压构造样式有褶皱构造、冲断构造和底辟构造;走滑构造样式有花状构造。各种构造样式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构造样式可形成能够俘获、圈闭油气的局部构造,部分构造样式除了能形成圈闭以外,其中充填的沉积物还有利于油气的生成。由于这些构造样式的发育时间早于烃源岩的生烃期和大规模的排烃期,因此极易俘获油气而成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带和有效的油气圈闭。
邱燕
关键词:曾母盆地构造样式油气地质条件
南海西南部曾母盆地早中新世以来沉降史分析被引量:18
2005年
采用回剥法和局部均衡模式研究曾母盆地早中新世以来的沉降史,并探讨了该盆地构造演化特征。曾母盆地自早中新世以来经历了17.5~11.6Ma、11.6~5.5Ma、5.5~3.0Ma和3.0~0Ma的4次快速沉降作用,其构造演化受控于曾母地块与南沙地块及婆罗洲地块的碰撞和盆地两侧的万安—卢帕尔断裂与廷贾走滑断裂的综合作用,可划分为南北双向挤压(晚始新世—早中新世)、走滑改造(中中新世—晚中新世)和区域沉降(上新世—第四纪)3个演化阶段。
吴庐山邱燕解习农刘晓峰江涛
关键词:曾母盆地早中新世沉降史
前陆背景下的两种正断裂作用和相互作用方式的理论探讨
挠曲正断裂是板块在造山负荷作用下发生强迫性挠曲作用,且作用强度超出了板块弹性强度的结果.是前陆背景之下的独特现象;而裂陷正断裂则为地壳在区域伸展背景下发生断滑的结果。二者具有完全不同的成因机制和相应不同的外在表现,但却协...
王海荣王英民刘振湖黄奇志邓安雄
关键词:前陆
文献传递
台湾海峡盆地的地质构造特征及演化被引量:17
2006年
分析了台湾海峡盆地形成的区域地质背景,将其纳入东海和南海盆地形成的框架内考虑,研究其区域演化阶段和盆地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以台湾海峡盆地为中心的包括南海北部陆缘和东海在内的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在古新世—始新世期间处于统一的边缘海盆构造背景之下,而自晚始新世起,南海北部大陆边缘与其北部的台湾海峡地区、东海逐渐走上了不同的演化道路,前者向非典型的被动大陆边缘演变,而后者则继续其自古新世—始新世以来的演化进程,形成了自古新世至晚中新世间的4个有序分布的裂陷盆地群和相应的盆间弧体系。台湾海峡盆地有两次独特的前陆盆地经历,分别发生于晚渐新世—早中新世和晚中新世末至今,并且以第二次前陆最为强烈。
刘振湖王英民王海荣
关键词:叠合盆地
南海西南海域曾母盆地新生界沉积充填演化研究被引量:22
2005年
曾母盆地位于南海西南海域,是一个总面积约17×104km2的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在综合研究该盆地新生界沉积特征和沉积体系发育状况以及模拟沉积层的沉降速率和沉降史的基础上,分析和研究了新生界沉积层的充填演化特征和充填序列。晚始新世—渐新世时该盆地基本上为东陆西海,位于西部的坳陷为海相沉积,其它地区多为陆相或海岸平原相沉积。中渐新世末至中新世末由于纳土纳等隆起没于水下,该区主物源方向发生改变,致使该盆地早期的沉积环境为南陆北海,而后因古巽他河的作用自南向北逐渐形成三角洲前积复合体。该三角洲沉积复合体随时间由南往北不断推进,形成大范围的三角洲沉积充填序列;与此同时,盆地东部和西部发育碳酸盐岩台地和生物礁,围区深坳部位为巨厚的滨-浅海和半深海充填沉积。从晚始新世至中新世末,该区的沉降速率和沉降中心不断发生变化。上新世和第四纪主要为浅海陆架及半深海充填沉积。
邱燕陈国能解习农吴庐山刘晓峰姜涛
关键词:充填序列曾母盆地新生界
前陆背景下的两种正断裂现象及其相互作用模式被引量:2
2006年
许多前陆盆地同时存在着下部的裂陷正断裂和上部的造山期的挠曲正断裂。作用在均质不分层和非均质分层板块中的挠曲正断裂具有不同的外观形态和形变的空间协调机制,前者断面陡直、贯穿深远;后者则呈坡坪式形态。裂陷正断裂和挠曲正断裂具有3种相互作用方式、差异甚殊的断裂总体形态和中性面分布位置不同的应力体制。Ⅰ类,挠曲正断裂局限在陆缘期或坳陷期层序中;Ⅱ类,裂陷期正断裂断至断陷期层序,且以裂陷正断裂为基础而存在,二者构成完整而独特的断裂组合;Ⅲ类,挠曲正断裂亦断穿至断陷期层序,但和裂陷正断裂并不存在直接关系。这三类关系对孔隙—裂缝网络体具有不同的影响,并和应力体制一道,对流体尤其是烃类的作用过程有差异很大的影响。地层在跨越同生正断裂和挠曲正断裂时所发生的厚度的变化,起因于二者在物源方向上的完全不同。
王海荣王英民刘振湖黄奇志邓安雄
关键词:前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