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00606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006062)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2
相关作者:刘杨虞永蕾吴景淳陈美欣黄海根更多>>
相关机构:汕头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双水相
  • 2篇水相
  • 2篇PEG
  • 1篇多糖
  • 1篇藻蓝蛋白
  • 1篇热力学
  • 1篇热力学研究
  • 1篇萃取
  • 1篇无机盐
  • 1篇相平衡
  • 1篇螺旋藻
  • 1篇螺旋藻多糖
  • 1篇NACL

机构

  • 3篇汕头大学

作者

  • 3篇刘杨
  • 2篇虞永蕾
  • 1篇冯元琦
  • 1篇苏红彩
  • 1篇黄海根
  • 1篇崔鹏飞
  • 1篇陈美欣
  • 1篇吴景淳

传媒

  • 2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化学工程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藻蓝蛋白静态吸附平衡及热力学研究
2011年
研究了钝顶螺旋藻中藻蓝蛋白在DEAE-Sephadex A-50离子交换树脂上的静态吸附平衡,考察了无机盐NaCl浓度和聚合物PEG6000质量分数,以及吸附温度对藻蓝蛋白静态吸附平衡的影响,以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分别对不同条件下的吸附平衡数据进行拟合,并计算出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参数ΔG,ΔH和ΔS。研究表明:NaCl具有显著抑制藻蓝蛋白吸附的作用,而PEG具有明显促进藻蓝蛋白吸附的作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对藻蓝蛋白的吸附平衡数据具有更好的拟合效果,并判定吸附过程为优惠吸附;在不同的吸附条件下,ΔG<0,且其绝对值小于20 kJ/mol,表明吸附过程可自发进行并为物理吸附,ΔH>0,表明该吸附过程为吸热过程,ΔS>0,该吸附过程属于熵增过程。
刘杨虞永蕾
关键词:藻蓝蛋白NACLPEG热力学
成相无机盐种类对PEG双水相相平衡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不同种类无机盐分别与PEG1000、PEG2000、PEG4000和PEG6000构成双水相体系,在298.15K下,采用浊点滴定法研究双水相体系相平衡,通过Merchuk经验方程拟合实验点确定双水相体系的双节线,进而考察成相无机盐种类对PEG双水相相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相同阴离子,易于形成双水相的无机盐顺序为:Na2SO4>MgSO4>(NH4)2SO4>Li2SO4;而具有相同阳离子,易于形成双水相的无机盐顺序为:Na2SO4>Na-ClO4>>NaCl。
刘杨虞永蕾苏红彩崔鹏飞
关键词:双水相相平衡无机盐PEG
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萃取螺旋藻多糖的研究被引量:12
2012年
考察了低分子有机溶剂与无机盐-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萃取螺旋藻多糖的可行性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为除去并有效回收螺旋藻细胞中的蛋白质成分,在藻细胞破碎后进行盐析沉淀蛋白质,再采用传统的热水浸提法,可得到螺旋藻多糖的溶出率为38.44±1.12mg/g干燥粉;通过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的萃取分配,在w(乙醇)=19%,w(硫酸铵)=27.5%(即双水相体系系线长度TLL=42.9),体系相比VR=1.05,pH=7.0时,螺旋藻多糖的收率可达84.5±1.45%,富集因子可达6.2。该研究结果表明廉价的乙醇/硫酸铵双水相萃取螺旋藻多糖将有望开发成为一条简洁、高效、低成本的螺旋藻多糖分离提取工艺。
刘杨冯元琦陈美欣吴景淳黄海根
关键词:双水相螺旋藻多糖萃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