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4日
星期五
|
欢迎来到贵州省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D101100050010034)
作品数:
3
被引量:35
H指数:3
相关作者:
方纬
何嘉
王蒨
何作祥
张丽军
更多>>
相关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中日友好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相关作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资助
相关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3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3篇
医药卫生
主题
3篇
显像
3篇
核素
3篇
核素显像
3篇
放射性
3篇
放射性核素
3篇
放射性核素显...
2篇
动脉
2篇
灌注
2篇
肺动脉
2篇
肺栓塞
1篇
动脉栓塞
1篇
动脉造影
1篇
动脉造影诊断
1篇
断层显像
1篇
血栓
1篇
血栓栓塞
1篇
血栓栓塞性
1篇
造影
1篇
造影诊断
1篇
栓塞性
机构
2篇
首都医科大学...
2篇
中国医学科学...
1篇
北京医院
1篇
首都医科大学...
1篇
首都医科大学
1篇
中国医学科学...
1篇
中日友好医院
1篇
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3篇
何嘉
3篇
方纬
2篇
王蒨
2篇
何作祥
1篇
何建国
1篇
姚稚明
1篇
戴皓洁
1篇
李眉
1篇
颜珏
1篇
王峰
1篇
王铁
1篇
郑玉民
1篇
米宏志
1篇
柳志红
1篇
孟晶晶
1篇
焦建
1篇
吕滨
1篇
张丽军
传媒
2篇
中华核医学与...
1篇
中华结核和呼...
年份
1篇
2013
2篇
2012
共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核素肺灌注显像结合PISA—PED评价标准与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栓塞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比较核素肺灌注显像结合PE诊断前瞻性研究(PISA—PED)评价标准与cT肺动脉造影(CTPA)诊断PE的效能。方法前瞻f生纳入104例连续性疑似PF患者,其中男54例,女50例,年龄(50±15)岁。排除标准为:孕妇、肾功能衰竭患者、已接受溶栓或抗凝治疗患者或有造影剂过敏史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核素肺灌注显像、CTPA及胸部x线检查。采用PISA.PED评价标准判读核素肺灌注显像图。最终诊断采用临床综合诊断。应用Kappa检验分析肺灌注显像与CTPA结果的一致性,应用非参数检验或,检验分析2种诊断方法结果间的差异性。结果104例患者中55例被最终诊断为PE。在排除3例(2.9%)CTPA“不能诊断”者后,肺灌注显像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6%(50/54)、83.0%(39/47)、86.2%(50/58)和90.7%(39/43);CTPA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3%(52/54)、93.6%(44/47)、94.5%(52/55)和95.7%(44/46)。2种显像方法的诊断符合率为89.1%(90/101),Kappa=0.78,P〈0.05。在肺段水平,共分析了1664个肺段,肺灌注显像与CTPA的诊断符合率为79.7%(1327/1664),Kappa=0.58,P〈0.05。结论核素肺灌注显像结合PISA—PED评价标准与CTPA诊断PE的效能相近,两者均有较好的诊断效能。2种显像方法在肺段水平为中度符合。
何嘉
王峰
方纬
何建国
熊长明
柳志红
吕滨
何作祥
关键词:
肺栓塞
放射性核素显像
MAA
肺通气/灌注断层显像与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效能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0
2013年
目的探讨一日法肺通气/灌注(V/Q)断层显像与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效能。方法临床确诊或疑诊肺动脉栓塞患者111例行一日法肺V/Q平面和断层显像,并于完成肺V/Q显像前后3d内同时行常规CTPA,全部患者随诊至少6个月。参照2009年欧洲核医学会PE诊断指南中的断层显像诊断标准和修订后的PIOPEDⅡ标准,分析与评估诊断结果,分别将断层和平面诊断结果分为3种:PE、非PE和不确定诊断。CTPA图像根据肺栓塞诊断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评价图像,将诊断结果亦分为PE、非PE和不确定诊断。最终诊断以综合分析各影像学结果、实验室检查、临床可能性评估以及6个月的随访结果来判定为确诊PE或排除PE。统计学分析运用X^2检验和ROC曲线分析得到三种影像诊断方法的诊断效能指标和曲线下面积(AUC),比较诊断效能,同时比较其不确定诊断率差异。结果111例中确诊PE80例,排除31例,V/Q断层显像诊断的敏感度为85.9%,特异度为93.5%,准确率为88.1%;V/Q平面显像诊断的敏感度为75.7%,特异度为92.9%,准确率为81.4%;CTPA诊断的敏感度为85.5%,特异度为90.0%,准确率为86.8%。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V/Q断层显像、平面显像和CTPA的曲线下面积及95%C1分别为0.898(0.831-0.966),0.838(0.759-0.917)和0.877(0.801-0.954)。结论运用ROC分析显示肺V/Q断层显像、平面显像和CTPA对PE诊断价值在中度以上,综合分析得出V/Q断层显像优于平面V/Q显像和CTPA,肺V/Q断层显像可明显降低诊断中的不确定率;能成为临床诊断PE的有效检查手段。
孟晶晶
张丽军
王蒨
方纬
戴皓洁
颜珏
王铁
姚稚明
何嘉
李眉
米宏志
焦建
郑玉民
关键词:
肺栓塞
放射性核素显像
肺通气/灌注显像与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前瞻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比较肺V/Q显像与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对慢性血栓栓塞性PAH(CTEPH)的诊断效能。方法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疑诊为CTEPH的PAH患者133例[男54例、女79例,15~78(43.1±14.9)岁]均在7d内接受肺V/Q显像、CTPA和肺动脉造影检查。以肺动脉造影为“金标准”,评价其他2种方法诊断准确性。V/Q显像结果包括CTEPH高度可能性、中度可能性和低度可能性;CTPA结果包括CTEPH阳性、阴性及不能诊断。应用Kappa检验分析这2种方法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其中51例患者被最终确诊为CTEPH(38.3%);其余82例中,60例诊断为IPAH,19例诊断为肺血管炎,3例为房间隔缺损。以CTEPH高度可能性作为阳性标准时,V/Q显像的诊断灵敏度为96.1%(49/51),特异性为75.6%(62/82),准确性为83.5%(111/133);以CTEPH高度和中度可能性均作为阳性标准时,V/Q显像的诊断灵敏度为100%(51/51),特异性为73.2%(60/82),准确性为83.5%(111/133)。CTPA的诊断灵敏度为92.2%(47/51),特异性为92.7%(76/82),准确性为92.5%(123/133)。V/Q显像以CTEPH高度可能性作为阳性标准时,V/Q显像与CTPA的诊断符合率为80.5%(107/133),Kappa=0.612,P〈0.001。结论对于CTEPH的诊断,V/Q显像灵敏度较高;而CTPA则特异性较高,且对肺血管炎等其他PAH疾病鉴别力较好。两者结合可能有助于提高对CTEPH诊断的准确性。
何嘉
方纬
何建国
熊长明
倪新海
柳志红
顾晴
王蒨
赵智慧
何作祥
关键词:
肺性
放射性核素显像
锝
DTPA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