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1517)
- 作品数:4 被引量:30H指数:3
- 相关作者:张立平江红梅庞斌双赵昌平苏青更多>>
- 相关机构: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温度和光照时间对小麦品种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2年
- 以6个不同筋力小麦品种为材料,利用人工气候室,在灌浆前、中、后期分别采取不同的温度处理,同时在灌浆全期施以不同的光照时间处理。利用淀粉快速黏度分析仪(RVA)研究灌浆期温度和光照时间对籽粒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淀粉糊化参数受基因型、温度、光照时间、及其互作的影响。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稀懈值和回复值主要受环境因素中温度和光照时间的影响,受基因型的影响相对较小;糊化温度主要受环境因素与基因型互作的影响。灌浆后期经过高温30℃处理可显著提高淀粉的黏度值。灌浆后期不同温度处理下淀粉黏度值变异最大,是淀粉糊化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光照时间14 h下的淀粉各黏度值最高,光照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降低淀粉黏度值。
- 李花帅孙辉张立平赵昌平庞斌双苏青郭玉平苑少华
- 关键词:小麦灌浆期温度光照时间糊化特性
- 小麦雄性不育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09年
- 雄性不育是植物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而雄性不育是利用杂种优势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基础,因此小麦雄性不育的理论机制研究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小麦雄性不育类型及遗传、生理生化不育机制、定位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前景。
- 江红梅师光开
- 关键词:小麦雄性不育杂种优势
-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遗传研究进展被引量:12
- 2009年
-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的发现,开辟了两系法利用小麦杂种优势的新途径。由于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性是一种典型的生态敏感型遗传现象,其遗传行为既受内部基因控制,又受外部光、温等环境因子的调节,遗传机制非常复杂。因此,加强小麦光温敏不育系遗传机制的研究,明确光温敏雄性不育基因控制的方式,将为光温敏不育系的选育、鉴定,以及充分利用两系杂交小麦的杂种优势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对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类型与理论、不育性遗传机制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及不育系的选育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景。
- 江红梅张立平
- 关键词: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杂种优势
- 二系杂交小麦HMW-GS组合与品质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高分子质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的组成及含量是影响小麦加工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以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20、BS210和BS366与17个恢复系配制的86个正反交组合为试材,研究二系杂交小麦正反交组合HMW-GS组成与蛋白质含量、沉淀值、揉混仪曲线的和面时间、八分钟带宽和衰弱角斜率等品质性状的关系。采用SDS-PAGE方法分析了杂交种的HMW-GS的组成,结果表明,正反交组合HMW-GS组成相同,在所有参试材料中普遍存在劣质亚基N和2+12,其频率分别是44.2%、67.4%,而优质亚基5+10所占比例仅为20.9%。HMW-GS对正交和反交组合的F1代品质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Glu-D1位点对正反交品质性状的贡献最大;正交和反交组合的亚基及组合对大多数品质性状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因此正交和反交组合间的品质性状不具有明显的母体效应;正交和反交的亚基及亚基组合对品质性状的影响趋势一致,其对小麦品质参数的影响力大小分别为:在Glu-A1位点,1/1>N/1>N/N;Glu-B1位点,7+8/7+8>7+8/7+9≥7+9/7+9;Glu-D1位点,对蛋白质含量、八分钟带宽的影响力为2+12/5+10>2+12/2+12>2+12/4+12,对SDS沉降值、和面时间和衰弱角斜率的影响力为2+12/5+10>2+12/4+12>2+12/2+12;在所有参试的杂交组合中,组合1/1,7+8/7+8,2+12/5+10的品质最好。
- 姚玮庞斌双张立平赵昌平苏青刘建平任立平苑少华
- 关键词:二系杂交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