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实用新型专利(ZL2009201603763)

作品数:7 被引量:83H指数:5
相关作者:王立祥孙鲲刘亚华马立芝李秀满更多>>
相关机构:武警总医院徐州医学院武警总部后勤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实用新型专利郑州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按压
  • 4篇骤停
  • 4篇腹部
  • 3篇心搏
  • 3篇心搏骤停
  • 3篇心肺
  • 3篇心肺复苏
  • 3篇心脏
  • 3篇胸外
  • 2篇动脉
  • 2篇心脏按压
  • 2篇胸外心脏
  • 2篇胸外心脏按压
  • 2篇自主循环恢复
  • 2篇外心
  • 2篇CPR
  • 2篇潮气量
  • 1篇蛋白
  • 1篇动脉灌注
  • 1篇动脉压

机构

  • 7篇武警总医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徐州医学院
  • 1篇武警总部后勤...
  • 1篇北京德美瑞医...

作者

  • 7篇王立祥
  • 5篇刘亚华
  • 5篇孙鲲
  • 4篇马立芝
  • 3篇郭成成
  • 3篇郭晓东
  • 3篇李秀满
  • 2篇李会清
  • 2篇窦微微
  • 1篇马文君
  • 1篇刘青
  • 1篇郑静晨
  • 1篇雷志礼
  • 1篇郭静
  • 1篇刘惠亮
  • 1篇张坤
  • 1篇陈充抒
  • 1篇韩淑贞
  • 1篇戚文涛
  • 1篇张思森

传媒

  • 4篇中华危重病急...
  • 2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插入式腹主动脉按压心搏骤停兔复苏效果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通过比较插入式腹主动脉按压心肺复苏(IAAC-CPR)与传统胸外按压心肺复苏(CC-CPR)对心搏骤停(CA)兔复苏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及神经系统改变情况,初步评价IAAC-CPR的心肺脑复苏效果及其影响脑灌注和复苏预后的机制.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8只,体质量在2.0~2.5 kg,雌雄不拘,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C-CPR组(实施传统胸外按压)和IAAC-CPR组(于胸外按压放松期,施行腹主动脉按压),每组14只.冰氯化钾联合气管夹闭建立CA模型,由建模前5 min开始持续监测动物心电图(ECG)、主动脉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脑皮质血流(CBF)情况直至实验结束;分别记录复苏前基础值(1次/min),复苏30 s、60 s、90 s及120 s的MAP与SBP及脑皮质血流;并于建模前基础时点、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2h、6h留取血液标本.比较两组动物的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脑皮质血流(CBF)、血清S100B蛋白含量、ROSC率、复苏成功率、24 h存活率及24 h神经功能评分的差异.比较两组间差异时,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率的比较用x2检验确切概率法.结果 复苏30 s、60 s、90 s、120 s内,IAAC-CPR组MAP、SBP及CBF均高于CC-CPR组,其中MAP值(mm Hg,1 mm Hg =0.133 kPa)为[30 s:(46.4±9.4) vs.(31.4±8.7,60)s:(55.8±13.8)vs.(34.0±11.5); 90s:(61.2±11.5)vs.(38.2±10.1); 120 s:(63.6±11.8) vs.(40.2±10.2);95% CI,30s:-21.73~-12.41,60 s:-28.03~-16.26,90s:-25.27~-14.87,120 s:-25.38~-13.19;t值2:30 s:-7.536,60 s:-7.734,90 s:-7.943,120s:-6.505; P<0.05,P<0.01];SBP值(mm Hg)为[30s:(62.6±9.2)vs.(43.4±15.1); 60s:(75.4±14.0)vs.(50.4±13.8); 90s:(78.4±12.6)vs.(59.4±16.2),120s:(82.8±10.3)vs.(64.3±15.9);95% CI,30 s:-28.91~-9.51,60 s:-35.82~-14.18,90s:-30.28~-7.71,120s:-28.93~-8.07;t值2:
窦微微王立祥刘惠亮郭静郭成成刘亚华马立芝孙鲲马文君
关键词:心搏骤停S100B蛋白
腹部提压法对全麻呼吸抑制患者肺潮气量影响的观察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腹部提压法心肺复苏对全麻呼吸抑制患者肺潮气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研究,选择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1月30日武警总医院麻醉科收治的非腹部手术全麻患者50例。所有患者入手术室后先用肺量计检测基础潮气量10次并取均数作为基础值;予全身麻醉行气管插管后先后进行腹部提压(应用自行设计的腹部提压器固定于患者剑突与脐之间的腹壁,幅度4~5 cm,频率20次/min)和腹部按压(术者双手掌重叠于脐区,按压幅度4~5 cm,频率20次/min)各10次,测定两种方法所产生的潮气量值并进行自身对照;在自主呼吸恢复后,脱氧情况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0.95时再考虑拔管,并于拔管前测定潮气量10次,取均数。术后患者情况稳定后,行腹部彩色超声检查有无腹部器官损伤。结果患者插管前自主呼吸基础潮气量为(432.17±85.28)mL。插管后,腹部提压法产生的潮气量显著大于腹部按压(399.57±76.07比194.78±55.34,t=18.76,P=0.004);腹部提压法产生的潮气量与基础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腹部按压法产生的潮气量则明显低于基础值(t=11.07,P=0.010)。自主呼吸恢复后拔管前,腹部提压法产生的潮气量为(432.61±67.70)mL,腹部按压法产生的潮气量为(399.28±51.42)mL。手术后经腹部多普勒超声检查,50例患者无一例发生腹部器官损伤。结论腹部提压法能够为呼吸抑制患者提供有效的肺通气。
王立祥李秀满郭成成雷志礼孙鲲
关键词:腹部按压潮气量
开辟经腹心肺复苏新途径被引量:30
2013年
1960年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提出,标志着现代心肺复苏(CPR)的开始,经过50余年的探索实践,院内CPR的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虽有提高,但患者的生存率却不理想。因此,需要人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紧跟现代医学的前沿技术,立足于临床CPR工作中的实际需求,不断开辟CPR的新途径,完善和发掘CPR适宜技术与方法,进一步提高CPR患者的生存率,可谓是我们急救医学工作者所面临的艰巨任务。
王立祥郑静晨
关键词: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自主循环恢复CPR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法对呼吸骤停猪肺通气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6
2011年
虽然现代化医疗条件越来越先进,但院外心搏、呼吸骤停的复苏成功率仍然不容乐观.对于肺源性心搏骤停患者而言,当无条件建立人工气道时,尤其是在经气管插管连接呼吸器通气前,尽早维持有效的肺通气极为重要.
王立祥刘亚华李秀满孙鲲马立芝郭晓东韩淑贞陈充抒李会清
关键词:心肺复苏潮气量
腹部提压法急救复苏效果临床观察被引量:11
2015年
心肺复苏(CPR)是救治心搏骤停(CA)患者的重要措施,而CPR成功率是评估院前急救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但目前传统胸外心脏按压抢救CA患者的存活出院率并不理想。如果CA患者伴有血气胸、多发肋骨骨折、胸廓畸形或其他传统胸外按压禁忌的情况,或传统胸外按压后出现肋骨骨折,可以采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法(ALC—CPR)抢救。
刘青张思森彭丹洋戚文涛孟志剑刘亚华李静王立祥
关键词:急救水平腹部多发肋骨骨折压法胸外心脏按压
腹部提压法对窒息性心搏骤停猪复苏效果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6
2012年
目的比较胸外按压心肺复苏(CC—CPR)与腹部提压心肺复苏(ALC—CPR)对窒息性心搏骤停猪复苏时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呼吸指标的影响,初步评价腹部提压法对窒息性心搏骤停猪的复苏效果。方法健康家猪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5只。建立窒息性心搏骤停模型,分别实施CC—CPR和ALC—CPR。窒息前10rain开始连续记录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主动脉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中心静脉压(CVP)和潮气量(VT)直至实验结束;计算主动脉平均动脉压(MAP)、冠状动脉灌注压(CPP)和分钟通气量(MV);分别在窒息前10min、窒息后10rain及复苏后5、10、20rain抽取动脉血查血气。观察两组动物的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24h存活率和24h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两组窒息前10min和窒息后10min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复苏后2rain,CC—CPR组MAP(mmHg,lIIlInHg=O.133kPa)和CPP(iilmHg)高于ALC—CPR组(MAP:43.60±12.91比33.40±6.59,P〈O.05;CPP:21.67±11.28比11.80±4.16,P〈0.01);ALC—CPR组V1、(m1)和MV(L/rain)高于CC—CPR组(VT:111.67±18.12比56.60±7.76;MV:11.17±1.81比5.54±0.79,均P〈0.01)。在复苏后5、10、20rain,ALC—CPR组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mmHg)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均升高,HCO3(mmol/L)、剩余碱(BE,mmoL/L)均降低,且均高于CC—CPtl组(复苏20min时pH值:7.16±0.16比7.01±0.14;Pa02:82.73±13.20比58.33±17.77;HC03-:27.71±3.11比21.04±3.62;BE:-4.78±4.30比-10.23±2.12;Sa02:0.893±0.088比0.764±0.12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rrllnHg)、K+(mmo]/L)和乳酸(Lae,mmol/L)均明显低于CC—CPR组(复苏20rain时PaCO2 49.40±15.60比79.80±15.35;K2:7.
李秀满王立祥刘亚华孙鲲马立芝郭晓东李会清
关键词:心肺复苏平均动脉压冠状动脉灌注压自主循环恢复率
胸外按压联合腹部提压成功抢救心脏停搏1例被引量:5
2014年
研究表明在美国每年约有35万人发生心脏停搏(CA),而心肺复苏(CPR)成功率却很低,能迅速恢复自主循环的患者仅有14%-30%。可见,传统的CPR方法不能够满足实际的临床需求,面对临床不同个体在不同境遇下出现的呼吸、心搏骤停,有学者提出了个体化的CPR方法,
马立芝王立祥刘亚华张坤郭成成窦微微孙鲲郭晓东
关键词:心脏停搏胸外按压抢救腹部心搏骤停CPR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