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01002)

作品数:2 被引量:35H指数:2
相关作者:周玉燕贾晓红李元寿李新荣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有机碳
  • 1篇沙埋
  • 1篇腾格里沙漠
  • 1篇全氮
  • 1篇种群
  • 1篇种群特征
  • 1篇干旱沙区
  • 1篇白刺
  • 1篇储量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作者

  • 2篇李新荣
  • 2篇李元寿
  • 2篇贾晓红
  • 2篇周玉燕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干旱沙区人工固沙植被演变过程中土壤有机碳氮储量及其分布特征被引量:25
2012年
通过测定干旱沙区不同年代人工植被固沙区土壤剖面1 m深度容重和有机碳、全氮含量,估算了人工固沙植被演变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特征及其垂直分布格局.研究表明,干旱沙区人工固沙植被演变过程中,0~100 cm深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均呈增加趋势;有机碳氮储量表现出了固沙初期的显著增加期(<16 a),随后的缓慢增加积累期(16~25 a),及后期的显著增加期(>25 a),该变化趋势主要体现在0~20 cm的表层.土壤有机碳氮储量增加程度随深度增加有降低趋势,并且表层土壤(0~20 cm)有机碳和全氮储量远大于深层土壤(20~100 cm);固沙初期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的增加体现在0~100 cm各个深度,而随后积累期主要体现在0~20 cm深度,固沙后期的增加也主要在0~20 cm深度,20 cm以下增加不明显;0~100 cm深土壤有机碳氮储量表聚性随固沙植被演变越来越明显.明确了降水<200 mm的沙区人工固沙过程中植被和土壤特征的改变对土壤有机碳氮储量及分布特征的影响,为更好地理解干旱人工植被区的碳循环特征和预测该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间的反馈关系奠定了基础.
贾晓红李新荣周玉燕李元寿
关键词:干旱沙区有机碳全氮储量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白刺种群性状对沙埋的响应被引量:10
2011年
运用实验生态学和数量生态学方法,研究了腾格里沙漠东南不同沙埋程度的白刺(Nitrariatangutorum)种群特征,并就各特征与沙埋深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强沙埋条件(湖盆低地)白刺种群特征均值都大于弱沙埋条件(山前冲积扇),但白刺种群各特征变异却是强沙埋条件小于弱沙埋条件;除弱沙埋条件白刺种群密度外,其他各性状都与沙埋有着显著相关关系;强沙埋条件的种群各性状发育最适沙埋深度均大于弱沙埋条件下;不论沙埋深度强弱和最适沙埋深度的高低,白刺种群各性状发育均受最适沙埋深度制约;低于最适沙埋深度,沙埋深度增加促进种群性状发育,高于最适沙埋深度,沙埋深度增加抑制种群性状发育。白刺种群各性状对沙埋深度的响应主要体现在高生长和生物量上;盖度和密度的发育不仅受沙埋的影响,更主要是受沙埋深度影响下的其他资源特别是水分的限制。
贾晓红李新荣李元寿周玉燕
关键词:白刺种群特征沙埋腾格里沙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