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2011ZX08011-006)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3
相关作者:卢宝荣杨箫蒲德强任少鹏高明清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南昌大学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野生
  • 3篇栽培
  • 2篇野生近缘种
  • 2篇杂种
  • 2篇栽培稻
  • 2篇水稻
  • 2篇转基因
  • 2篇近缘
  • 2篇近缘种
  • 2篇基因
  • 2篇基因流
  • 1篇等位
  • 1篇等位基因
  • 1篇野生稻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叶绿素合成
  • 1篇遗传进化
  • 1篇遗传资源
  • 1篇玉米

机构

  • 5篇复旦大学
  • 1篇南昌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宁波市农业科...

作者

  • 5篇卢宝荣
  • 2篇杨箫
  • 1篇时敏
  • 1篇叶恭银
  • 1篇南蓬
  • 1篇杨帆
  • 1篇蔡星星
  • 1篇陈学新
  • 1篇高明清
  • 1篇任少鹏
  • 1篇蒲德强
  • 1篇许锴

传媒

  • 2篇复旦学报(自...
  • 2篇生物安全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应用昆虫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转基因逃逸及其环境生物安全评价研究进展——抗虫水稻案例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转基因技术研发为提高我国水稻产量和减少劳动力投入提供了巨大机遇。我国对转基因水稻研发进行了大量的投入,目前已培育了具有不同新性状的转基因水稻品系,许多品系已进入生物安全评价阶段。风险评价对转基因水稻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是其商品化生产之前必须解决的问题,其中包括转基因逃逸及其潜在环境影响。对水稻抗虫转基因逃逸及其潜在环境风险的评价包括3个重要环节:(1)通过田间试验和模型模拟检测转基因漂移到非转基因栽培稻及其野生近缘种的频率;(2)检测转基因在栽培稻和野生近缘种后代中的表达;(3)确定转基因对野生近缘种群体适合度和进化潜力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在近距离的空间范围内栽培稻品种之间的基因漂移频率很低(>0.1%),但栽培稻与其野生近缘种的基因漂移频率变异很大。进一步研究还表明,Bt抗虫转基因在栽培稻与普通野生稻后代中均能正常表达,但在其不同生长阶段,表达量有很大变异。在有较高水平的害虫虫压下,含有抗虫转基因的栽培稻及野生近缘种杂交后代与不含转基因的对照相比,抗虫性显著提高且适合度利益明显;但是,在虫害发生水平较低时,含有抗虫转基因的群体与不含抗虫转基因的群体相比没有显著的适合度优势。综上,转基因逃逸到非转基因水稻的频率极低,并且可以通过空间隔离阻断其逃逸。虽然抗虫转基因向杂草稻以及与栽培稻距离较近的野生稻群体的逃逸无法避免,但是野生稻和杂草稻群体周围环境中的总体虫压较低,所以基因漂移带来的环境影响应十分有限。
卢宝荣
关键词:栽培稻天然杂交生态风险野生近缘种适合度
过量表达EPSPS转基因促进栽培稻与杂草稻杂种后代的叶绿素合成
2020年
过量表达内源EPSPS基因不仅能够提高栽培稻对草甘膦除草剂的抗性,还能在不施用草甘膦的条件下提高转基因栽培稻与杂草稻杂种后代的光合速率.由于叶绿素是影响光合作用的关键因子,本研究探索了过量表达EPSPS基因是否提高栽培稻与杂草稻杂种后代的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合成途径中关键基因的表达.以EPSPS转基因栽培稻(EP3)及其与杂草稻两个组合的F3杂种后代分离群体为实验材料,分别测定了含EPSPS转基因和不含EPSPS转基因杂种后代群体的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含转基因EPSPS的栽培稻×杂草稻后代群体的叶绿素含量显著增高,在培养至30d的时候,总叶绿素含量分别增高了86.89%和22.58%;培养至60d的时候,总叶绿素含量分别增高了72.82%和51.30%.叶绿素合成途径中的3个关键基因GLUTR、CHLH和PORA的表达显著上调.因此而做出如下结论,EPSPS基因的过量表达可以通过调控叶绿素合成途径中关键基因的表达,促进叶绿素的合成,进而提高了植物光合作用的速率.
马廷娟原野林凯青南蓬卢宝荣
关键词:杂草稻叶绿素
杂交-渐渗的遗传进化效应与栽培作物野生近缘种多样性保护被引量:10
2014年
野生近缘种的遗传多样性是栽培作物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资源,对其进行合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对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生境遭到严重破坏,野生近缘种的生存状况受到严峻挑战,许多野生近缘种群体在诸多因素影响下已经濒危甚至灭绝.然而,最容易被忽略的影响是栽培作物与野生近缘种的天然杂交和基因渐渗及其所带来的遗传和进化效应.作物的杂交-渐渗可以改变野生近缘种群体的遗传结构和完整性,导致已保护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丧失.杂交-渐渗对野生近缘种遗传多样性保护能造成怎样的影响,目前仍知之甚少.如何制定合理的策略来降低栽培作物基因渐渗对野生近缘种保护带所来的负面影响非常重要,而且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卢宝荣
关键词:遗传资源保育基因流
Bt/CpTI抗虫转基因水稻及其非转基因亲本与普通野生稻杂种F_2群体的等位基因偏态分离被引量:2
2012年
了解水稻转基因是否影响野生稻基因传递的频率,对于评价转基因逃逸及其生态影响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构建了不含转基因和含转基因的栽培稻与普通野生稻杂种F2群体,利用分子标记检测了F2群体各位点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以连续卡方分析了F2群体相关位点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观察值是否符合理论分离比,同时对各位点进行了连锁不平衡分析,并对实验群体所需的最小样本量进行理论探索.结果表明两个F2群体分别有25.93%与33.33%的位点出现了显著的非随机分离,非转基因与转基因F2群体分别在偏态分离位点数与偏离亲本方向上出现一定差异,并观察到连锁不平衡位点.实验个体数应不少于280个才能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外源转基因在杂种后代群体中会因为选择而影响基因分离,进而影响杂种群体的进化潜力.
许锴杨箫蔡星星卢宝荣
关键词:转基因自然选择
抗虫、耐除草剂转基因水稻对非靶标害虫玉米蚜取食行为影响的评价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通过研究转基因水稻对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Fitch)取食行为的影响,分析转基因水稻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方法】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玉米蚜对苗期水稻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并利用EPG技术对玉米蚜的取食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在转基因水稻和对照之间,玉米蚜选择非转基因水稻较多,但是差异不显著;反应时间则是非转基因水稻大于转基因水稻。而在两个转基因水稻品系(KMD1和KMD2)之间,玉米蚜极显著地选择KMD1。E1波累计持续时间的百分比反映了蚜虫花费在将唾液分泌到韧皮部筛管的时间所占的比例,这一点在KMD2和XS11之间存在显著差异(KMD2>XS11);而np波累计持续时间的百分比则反映了蚜虫花费在移动和寻找取食位点上的时间所占的比例,这一点在223F-S21和XS134之间存在显著差异(223F-S21
任少鹏杨帆杨帆高明清蒲德强叶恭银时敏
关键词:玉米蚜转基因水稻EPG取食行为
Gene flow的溯源及其在生物安全和进化研究中的意义
2013年
尽管gene flow源于群体遗传学和进化生物学,但已成为环境生物安全文献中常见的科学术语。花粉介导的gene flow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对物种和群体的进化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随着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转基因作物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种植,转基因随gene flow发生逃逸及其可能带来的潜在生态进化影响已经成为环境生物安全评价和研究的重要内容,备受全球广泛关注,gene flow这个术语在我国也被频繁引用。但是,gene flow的中文术语在我国各种文献资料中存在着十多种翻译版本,这些不同的翻译版本形式不同且内容略有差异,容易给环境生物安全问题的理解和研究造成不必要的混乱。本文对gene flow的概念及其内涵进行了回顾,并对不同形式的gene flow术语在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中使用的历史溯源进行了阐述。笔者建议使用"基因流"作为gene flow在中文应用中的统一术语,这也最接近群体遗传学和进化生物学等相关著作中gene flow的原意。基于此,对基因流在转基因逃逸及其相关的环境生物安全评价以及群体遗传学和进化生物学研究方面的理论和应用意义进行了讨论。
杨箫卢宝荣
关键词:基因流生物安全进化生物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