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CB710603)
- 作品数:35 被引量:260H指数:9
- 相关作者:朱杰兵尹健民李永松汪斌郑颖人更多>>
- 相关机构:长江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水利工程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断层力学参数反演及其对地应力场扰动效应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鉴于断层的力学参数的难以确定性,将断层简化为均质连续体,基于现场地应力实测资料,结合正交设计理论及人工神经网络的非线性反演方法对断层的力学参数进行反演,并对断层对应力场的扰动效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断层内部及附近区域有明显的应力分异现象,这种应力分异现象与断层的几何构造有关;在断层内及其附近区域最大水平主应力方位与断层走向基本平行,而断层尖灭处最大水平主应力方位与断层走向呈大角度相交。
- 李永松陈建平尹健民许静
- 关键词:断层地应力扰动效应参数反演
- 干湿循环对岸坡粉砂岩劣化作用试验研究被引量:18
- 2015年
- 三峡库区30 m消落带的岩质岸坡是一个脆弱敏感地带,其岸坡岩体质量及其劣化规律日益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选取三峡库区消落带巴东段某典型岸坡的紫红色粉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钻探取芯、室内试样加工和"烘干-饱水"循环试验手段,对红层粉砂岩试样进行了单轴压缩和耐崩解试验研究。试验成果表明:研究区粉砂岩属于较坚硬岩,其单轴压缩强度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加而降低,经过20次干湿循环后,粉砂岩强度软化呈较软岩特征;粉砂岩具有高耐崩解性,耐崩解性指数Id与循环次数N呈对数关系,Id随N的增加而降低,Id下降速率随N的增加呈放缓趋势发展;相同循环次数条件下,高程越高的粉砂岩试样其Id越低。试验研究成果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岸坡岩体的劣化机理和岸坡稳定性分析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刘小红朱杰兵曾平汪斌
- 关键词:三峡库区岸坡消落带粉砂岩干湿循环劣化
- 金沙江苏洼龙—奔子栏河段滑坡灾害发育分布规律被引量:7
- 2016年
- 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河段,处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向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过渡部位,区内地质环境差异大,新构造运动强烈,生态环境脆弱,滑坡灾害频发。为研究金沙江上游滑坡灾害的发育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以苏洼龙—奔子栏河段为例,通过现场调研,并搜集已有资料,对该河段发育的32处滑坡灾害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滑坡灾害空间分布不均,在苏洼龙—奔子栏河段滑坡灾害主要集中于金沙江干流王大龙、茂顶、斯木达和支流定曲河古学乡4个区域;2滑坡灾害以巨型、大型深层顺向基岩滑坡为主,第四系堆积体滑坡较少;3苏洼龙—奔子栏河段滑坡形成时代较早,加之新构造运动强烈,河流下切速度较快,因此呈现出滑坡剪出口高程明显高于河流水位高程的特征;4滑坡灾害与该河段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岸坡结构等地质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其中30°~35°坡度范围内的山体、绿片岩与蛇绿岩群、断裂带1km范围内和顺向岸坡条件下最容易产生滑坡灾害。
- 范雷张琪
- 关键词:滑坡灾害发育规律影响因素金沙江
- 基于开挖卸荷劣化的边坡岩体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 2015年
- 采用3类常规评价体系对卸荷岩体质量进行分析评价,并求解原态和卸荷态岩体力学参数,分析常规评价体系在评价卸荷岩体质量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适用于卸荷岩体的质量评价体系USMR法。该法不仅考虑了岩块条件、结构面条件和间距、地下水等RMR法包含的岩体基本性质,还考虑了坡面倾角与结构面倾角、坡面倾向与结构面倾向的关系,另外对开挖方法、卸荷损伤、边坡形态等使岩体质量劣化的因子进行了分析评价。基于USMR法所得的cm值小于常规方法,符合实际情况。所得结论对高边坡开挖工程中岩体稳定分析有一定指导意义。
- 胡政王平易刘佑荣王康
- 关键词:开挖卸荷边坡
- 深部变形监测在高速公路滑坡治理设计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4年
- 滑坡灾害在山区高速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时有发生,给施工安全和工期均带来了很大影响.通过对湖北宜巴高速公路雷家坡滑坡布置深部变形监测设施,综合分析深部变形监测成果,对滑坡的滑带深度、滑动方向和滑动规律等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和预测,弥补了钻探资料的不足,为滑坡的稳定性分析和治理设计及时提供了可靠的参数.深部监测成果表明,利用钻孔测斜仪进行深部变形监测是掌握滑坡变形特征的一种可靠的便捷手段,其成果为滑坡体治理措施的制定和方案的选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 刘小红傅克俭朱杰兵胡伟
- 关键词:钻孔测斜仪
- 基于正态分布修正的岩石损伤力学模型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深入探讨了岩体变形损伤机制,从岩体损伤的过程出发,认为损伤部分可分为损伤材料和因材料损伤而变化的微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损伤定义。通过岩体微观受力分析建立了岩体损伤模型,深入研究了岩体有效应力与名义应力的关系,引进统计损伤理论,以岩石微元强度服从正态分布确定岩石统计损伤演化方程。该模型能够充分反映岩体的应变软化特性和应变硬化特性,且参数物理意义明确;与实测结果及前人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说明模型合理、可行。
- 温韬刘佑荣唐辉明王康谭钦文易贤龙
- 关键词:岩石力学本构模型
- 某水电站导流洞出口侧面边坡变形及防护措施被引量:1
- 2017年
- 某水电站导流洞出口侧面边坡在开挖期间曾出现量值超过0.5 m的大范围持续变形。为分析并解决该问题,首先对变形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圈定变形范围,了解边坡变形过程及主要特征;综合采用工程地质分析、极限平衡分析、数值模拟等手段,研究边坡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条件下的稳定特征,重点分析不同类型支护措施对限制边坡变形、维护边坡稳定的作用机制及效果。结果表明:边坡开挖过程中,如不及时有效支护,表层第四系土层会发生滑移;现有支护手段能维持边坡在正常工况下的稳定,但边坡安全储备不够;现有支护措施里面,存在过量支护,部分已施工锚索及锚筋桩对提高边坡稳定性系数意义不大。建议通过在边坡后缘增加抗滑桩、对潜在滑移体进行固结灌浆、加强疏排地下水等措施,提高边坡整体稳定性。
- 於汝山许冬丽
- 关键词:边坡变形边坡稳定性支护措施导流洞
- 工程岩体分级研究综述被引量:16
- 2011年
- 岩体质量分级是工程人员认识岩体的重要途径,工程岩体分级方法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岩体工程实践的能力和水平。厘清工程岩体分级方法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对了解和把握岩体工程实践的现状和方向有重要意义。首先对目前常用或产生深远影响的岩体分级方法进行介绍,指出工程岩体分级方法的发展具有如下特点:①所考虑的核心因素由岩块强度过渡到岩体结构和结构面特征;②由仅考虑岩体自身特征过渡到综合考虑岩体所处环境条件;③由定性分级过渡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综合分级。现有分级方法的不足主要体现在:①针对深部工程岩体或复杂条件岩体,现有分级方法适用性不够;②有必要扩充岩体分级方法的输出信息,使之除包含岩体稳定特征外,还包含岩体参数及处置措施;③国内工程岩体分级较为凌乱,需要进一步统一和细化。针对以上不足,给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
- 尹红梅张宜虎周火明钟作武
- 关键词:工程岩体
- 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金坪子滑坡Ⅱ区深厚覆盖层钻探技术实践
- 2014年
-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系统总结以往经验教训,通过钻探工艺设计、严格过程控制,有效提高了钻探取芯质量,为查明金坪子滑坡Ⅱ区地质特征,开展工程影响评价及防治措施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其成功经验可供类似工程勘察借鉴。
- 李会中焦新发潘玉珍谢实宇杨静郝文忠
- 关键词:深厚覆盖层过程控制
- 边坡锚杆地震动特性的振动台试验研究被引量:36
- 2011年
- 为研究锚杆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采用振动台进行锚杆支护岩质边坡模型试验。模型与原型相似关系按照重力相似律、相似比1∶10推导。输入Wolong、El Centro、Taft三种地震波,监测锚杆轴力、坡面加速度和位移时程,研究锚杆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机制、锚杆轴力分布规律、不同位置锚杆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差别。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锚杆的轴力动力受力过程是由外向里;输入相同幅值的不同地震波,锚杆轴力动力响应不同;地震波强度较小时,位于边坡腰部锚杆的轴力最大,但随着地震波强度的增大,坡顶锚杆轴力增加较快,与边坡腰部锚杆轴力均为最大。研究结果为更加合理的进行锚杆抗震设计提供良好的基础。
- 叶海林郑颖人陆新陆新
- 关键词:边坡工程锚杆地震振动台模型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