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绿化管理局专项科研基金(F132423)

作品数:4 被引量:38H指数:4
相关作者:魏宇昆黄艳波王琦葛斌杰叶喜阳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辰山植物园浙江农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绿化管理局专项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鼠尾
  • 4篇鼠尾草
  • 2篇鼠尾草属
  • 2篇传粉
  • 2篇唇形科
  • 1篇多样性
  • 1篇雄蕊
  • 1篇亚属
  • 1篇中国特有种
  • 1篇舌瓣
  • 1篇适应进化
  • 1篇特有种
  • 1篇最大熵
  • 1篇最大熵模型
  • 1篇物种
  • 1篇物种多样性
  • 1篇进化
  • 1篇花部
  • 1篇花部特征
  • 1篇花器官

机构

  • 4篇上海辰山植物...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作者

  • 4篇王琦
  • 4篇黄艳波
  • 4篇魏宇昆
  • 1篇肖月娥
  • 1篇叶喜阳
  • 1篇葛斌杰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年份

  • 3篇2015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唇形科鼠尾草属的物种多样性与分布被引量:26
2015年
为全面了解唇形科鼠尾草属(Salvia)植物的多样性和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机制,作者查阅了国际权威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站(GBIF,The Plant List)、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CVH)、教学标本资源共享平台和中国自然保护区标本资源共享平台中该属物种名称及标本采集信息,以及国内32家标本馆的标本,分析并绘制其物种分布图。结果显示,具有明确地理坐标的世界和中国分布信息分别有57,674条和11,596条,已接受种名952个。在世界范围内,以中南美洲(510种)物种数量最多,其次是西亚(270种)、欧洲(117种)、东亚(97种)和北美(94种);在国家尺度上,以墨西哥物种数量最多(322种),其次是俄罗斯(109种)、土耳其(88种)、美国(85种)和中国(82种)。在中国,以云南和四川省鼠尾草种数最多(合计占全国的63%),两省分布最多的县域地区分别是玉龙县(23种)、香格里拉县(20种)、大理市(13种)和木里县(17种)、宝兴县(13种)、马边县(13种)。在自然地理区域上,以横断山区最为丰富,占该属全国物种总数的52.8%,特有种达23种;广布种以荔枝草(S.plebeia)分布的县域数量最多(395县),其次是鼠尾草(S.japonica)(199)、丹参(S.miltiorrhiza)(192)、贵州鼠尾草(S.cavaleriei)(173)、华鼠尾草(S.chinensis)(153)和粘毛鼠尾草(S.roborowskii)(100)。鼠尾草属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及亚热带高海拔地区,中国是东亚的多样性分布中心,代表性广布种及狭域特有种均有分布,尤以云南、四川以及横断山区的物种多样性和特有种比例最高。
魏宇昆王琦黄艳波
关键词:SALVIA唇形科物种多样性中国特有种
舌瓣鼠尾草退化杠杆雄蕊的相关花部特征及传粉机制被引量:8
2015年
杠杆状雄蕊是鼠尾草属(Salvia)物种形成的关键性状,背部杠杆传粉模式作为该属植物与传粉者精确互作的经典案例被广泛深入研究,但是在该属物种中还存在许多非典型的杠杆结构和传粉模式。雄蕊结构及其与传粉者互作的多样性,使得鼠尾草属成为研究植物传粉模式转变的模式材料,舌瓣鼠尾草(S.liguliloba)即是一种具非典型的退化杠杆状雄蕊结构和传粉特征的代表性物种。该文着重对舌瓣鼠尾草的花器官结构和传粉特征进行研究,并与具有短药隔杠杆的毛地黄鼠尾草(S.digitaloides)做比较分析,以期揭示退化杠杆可能的进化选择压力及其生态学意义。结果表明,舌瓣鼠尾草具有较短的花冠、更窄的冠筒和较短的雄、雌蕊(p<0.05)。退化萎缩的雄蕊下臂,冠筒内的狭小空间限制了唯一的有效传粉昆虫——三条熊蜂(Bombus trifasciatus)推动雄蕊做杠杆状运动,而是靠近花药直接利用头部完成授粉。相比经典的杠杆状雄蕊结构及其传粉过程,小型花冠和退化杠杆雄蕊是对专一性和活跃度较高传粉昆虫的适应,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进化途径和繁殖策略。
黄艳波魏宇昆王琦肖月娥叶喜阳
关键词:适应进化
鼠尾草属东亚分支的传粉模式被引量:9
2014年
简述了世界鼠尾草属传粉模式多样性,从宏观层面对东亚鼠尾草属分布中心———中国的鼠尾草属传粉模式进行归纳与总结。研究补充了以往所缺乏的东亚鼠尾草属核心类群的雄蕊结构和传粉模式,并提出雄蕊结构的可能进化方向。根据花器官形态、内部结构、雄蕊特征、花粉接触传粉昆虫的部位,将中国分布的鼠尾草属植物划分为3种模式类型:TypeⅠ,短药隔杠杆传粉模式(short-lever type),主要发生在弧隔鼠尾草亚属(subg.Salvia Benth.),其雄蕊药隔短,属原始结构类型;TypeⅡ,长药隔杠杆传粉模式(long-lever type),主要发生在荔枝草亚属(subg.Sclarea Benth.),雄蕊药隔明显伸长,是典型的背部杠杆传粉结构;TypeⅢ,退化杠杆传粉模式(degraded-lever type),主要发生在鼠尾草亚属(subg.Allagospadonopsis Briq.),花冠筒变短变窄,雄蕊下臂明显退化,传粉者无需进入冠筒即可取食花蜜,花粉触碰昆虫头部,进而杠杆作用弱化。研究表明,鼠尾草属传粉模式的进化趋向于提高传粉者的专一性,同时保证传粉过程的有效性、精确性和忠实性,推测具有退化雄蕊下臂的TypeⅢ模式可能更为进化。比较美洲和地中海2个进化分支的雄蕊结构和进化趋势,东亚多样性中心可能是一个独立的进化分支。毫无疑问,雄蕊结构与花器官和传粉功能高度相关,是适应传粉者的进化表型,它的进化对东亚分支的物种辐射与多样性形成可能具有关键作用。
黄艳波魏宇昆葛斌杰王琦
关键词:鼠尾草属
中国弧隔鼠尾草亚属(唇形科)的分布格局被引量:7
2015年
弧隔鼠尾草亚属(Subg.Salvia Benth.)是中国原产鼠尾草属最大的属下类群,有44种13变种,大多含有与丹参(S.miltiorrhiza)类似的活性化合物成分和药用功效,是具有较高利用前景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从形态学分析,该亚属具备原始类群的主要特征,物种分化明显,是研究鼠尾草属起源和演化的关键材料;从地理分布格局看,该亚属集中分布于青藏高原以及横断山脉的高海拔地区,较少扩散至低海拔的华中与华东,易受环境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生境人为干扰强烈,资源保护压力较大。据此,对弧隔鼠尾草亚属物种分布区进行了全面调查,结合标本记录,获得该类群具经纬度的物种分布记录2689条,海拔高度记录1007条,分布点涵盖286个县级地区。进一步对亚属内各组、系的水平与垂直分布格局深入分析。结果表明,亚属以横断山为核心区,主要分布于西藏东南至川西一带,零星扩散迁移至河北北部、湖北东部,其狭域分布的特有种比例非常高,占总物种数的45%。在物种海拔分布格局上,亚属内6个系具有替代分布现象,从高海拔的窄域分布物种逐渐过渡到低海拔的宽域分布物种。基于最大熵模型预测的亚属出现概率与物种实际分布范围基本吻合,从单一环境因子与出现概率的关系看,12月降水量、9月降水量、年温度变化范围、海拔、3月最高气温和温度季节性变化系数是影响物种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鼠尾草雄蕊的分化是物种形成和多样性产生的关键因素,亚属内不同类群的分布格局与雄蕊花丝药隔比例的相关性表明,环境因子和传粉者选择可能共同作用形成现有弧隔鼠尾草亚属的分布格局。
王琦魏宇昆黄艳波
关键词:环境因子最大熵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