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887-1911)

作品数:13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康欣平更多>>
相关机构:西藏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驻藏大臣
  • 5篇大臣
  • 4篇清廷
  • 3篇三世
  • 3篇十三世达赖
  • 3篇十三世达赖喇...
  • 3篇析论
  • 3篇喇嘛
  • 3篇达赖
  • 3篇达赖喇嘛
  • 2篇张荫棠
  • 2篇史料
  • 2篇劝阻
  • 2篇考辨
  • 1篇因循
  • 1篇章程
  • 1篇赵尔丰
  • 1篇整饬
  • 1篇日记
  • 1篇史料辨析

机构

  • 14篇西藏民族大学

作者

  • 14篇康欣平

传媒

  • 4篇西藏研究
  • 2篇西藏大学学报...
  • 2篇西藏民族学院...
  • 2篇西藏民族大学...
  • 1篇藏学学刊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青海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整饬、因循与苟且:驻藏大臣讷钦筹藏探论
2017年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五月,讷钦被任为驻藏帮办大臣,十月到达拉萨。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二月驻藏办事大臣奎焕开缺进京,而继任驻藏办事大臣文海至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下半年才到藏,在此期间讷钦实际上代表清廷管理西藏事务。讷钦筹藏,一方面颇想有所作为,进行了整饬弊政、树立新风的努力。另一方面,讷钦在筹藏中亦表现出因循守旧甚至苟且的一面。
康欣平
关键词:驻藏大臣
《有泰日记》驻藏部分史料价值再析
2017年
作为一位清朝中高级官员,有泰从自身角度出发,以日记形式较为完整与真实的记载下1895—1909年间所经历的诸多事情,并发表了个人见解。《有泰日记》时间跨度较大,内容丰富,可信度颇高,具有珍贵的研究价值。而有《有泰日记》作为驻藏大臣时期的日记,尤为珍贵。利用《有泰日记》相关记载,并结合其他史料,可以纠正西藏近代政治史上的错讹说法。《有泰日记》相关记载是了解当时西藏历史、宗教、文化等的一面窗口,对了解有泰在西藏的生活史大有帮助,值得进一步研究。
康欣平
关键词:驻藏大臣
联豫与十三世达赖喇嘛“失和”析论
2013年
1925年,朱绣记述联豫与十三世达赖喇嘛"失和"。是由于联豫亲自和派员检查达赖行李所致。笔者翻检相关史料,认为联豫与十三世达赖喇嘛"失和"及达赖第二次出走,实则为清廷对西藏治理思路措施的变化与达赖对清廷西藏治理措施不满之结果。
康欣平
关键词:十三世达赖喇嘛
清廷选择张荫棠查办藏事原因探微被引量:1
2017年
张荫棠查办藏事在西藏近代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清廷选择张荫棠前往西藏查办事件,有三个原因:其一,清廷在该时期对派往西藏的大员选拔思路已经转换,即选择具备一定外交才能与经验的人,张荫棠具备这一条件;其二,张荫棠在印度参与《中英新订藏印条约》谈判期间,对如何治理西藏向清外务部发表见解,他的这些对时势颇把握到位的筹藏观,对他后来的任命非常有利;其三,似与唐绍仪的推荐有很大关系。
康欣平
关键词:张荫棠唐绍仪
赵尔丰、张荫棠因《中英藏印通商章程》而起的一场争论
2015年
光绪三十四年(1908)三月二十日,张荫棠以大清国钦差全权大臣、西藏查办事件大臣身份,与英国代表韦礼敦拟订《中英藏印通商章程》。《章程》全文在当时报章一经刊登,即引发时被任命驻藏办事大臣的赵尔丰的异议。本文主要梳理了赵尔丰、张荫棠关于《中英藏印通商章程》的争论及清廷对争论的裁决。赵尔丰与张荫棠当时所处位置不同,他们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不同,赵尔丰由于过去的"事功"显得进取与强硬,而张荫棠处在外交谈判位置"妥协"恐难免。《章程》整个谈判过程是张荫棠与外务部不断协商并在其领导下进行的,外务部清楚谈判过程的艰难与反复,故指出赵尔丰"陈议虽高而于事局不无隔膜",清廷最高统治者最终也同意了外务部观点及处理方案。
康欣平
关键词:赵尔丰张荫棠
1910年两位驻藏大臣联豫、温宗尧在治藏思路上的分歧与清廷之裁决被引量:2
2016年
宣统二年(1910年)正月西藏地方发生一件大事,即十三世达赖喇嘛离开拉萨出走印度。时任驻藏办事大臣联豫与驻藏帮办大臣温宗尧在如何应对十三世达赖喇嘛出走事件以及在此事件前后的治藏思路上存在很大分歧。最终清廷以温宗尧开缺的裁决表明不认可温宗尧"偏软"的治藏思路,而更认可联豫治藏策略,即较为强硬地处理西藏上层的反抗行为,以维护国家主权。
康欣平
关键词:十三世达赖喇嘛
何光燮劝阻有泰弗画押藏约说之考辨
光绪三十年七月二十八日(1904年9月7日),第二次侵略西藏的英军强迫西藏地方政府签订未经清政府同意的不平等条约,即《拉萨条约》。学界关于此藏约签订时有一个流行的说法:时任驻藏办事大臣有泰准备画押,被文案何光燮劝阻"弗画...
康欣平
文献传递
晚清驻藏大臣文海筹藏析论被引量:2
2017年
驻藏大臣文海筹藏以因循守旧为主旨。文海反对在德格等土司进行改土归流,主张维持王朝的旧治。在晚清"强邻环伺"的艰难时局下,文海主张不能由朝廷开启整顿藏务而生事端。对驻藏大臣文海筹藏进行评价时,要放在当时历史环境下来整体分析。文海应对第穆案时,因循旧例,坚持维护朝廷的权威。文海对博窝案的处理,显示出他筹藏时强硬的一面,这表明其人并非完全无所作为,对他的评价不宜过于严苛。
康欣平
关键词:驻藏大臣
有泰视角下的凤全之死——以《有泰驻藏日记》为中心的解析被引量:2
2016年
与清廷对因巴塘事件而死的凤全的高度评价不同,作为同僚的驻藏大臣有泰对凤全之死有不同的看法,这在他的驻藏日记中有真实的记录,如"死由自取""丧身辱国"等等。溯源有泰对凤全之死的看法,即向巴塘事件前追索,可以看到,有泰与凤全在瞻对归属问题上有分歧。凤全在瞻对问题上的积极主动,并不被有泰认可,认为其隔阂藏事、孟浪草率;而凤全之后在巴塘欲推行的喇嘛还俗等做法,有泰也不认可,认为其太激进。有泰与凤全在治边治藏上有不同的思路,为两种筹边筹藏观,凤全积极作为甚至激进的做法为主张不要生事、保守的有泰所反对。循此来解析有泰对风全之死的真实看法,可为后人提供历史的另一面相。
康欣平
从第穆案处理看清廷治藏策略之变化
2018年
对于发生在光绪二十五年(1899)的第穆案,清廷对其的处理经历了一个重大变化:即由光绪年间同意十三世达赖喇嘛及西藏地方政府对第穆案的处置,转为宣统二年(1910)推翻之前第穆案裁定而平反。从清廷对第穆案件的不同处理结果,反映出了当时清廷的治藏策略变化,即晚清时期许可西藏地方裁定内部争端的治理模式,逐渐转变为后期直接由清廷裁决西藏地方内部争端等的治理模式。
康欣平
关键词:清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