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市科技攻关项目(11ZCKFSF01100)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塔娜田蕾林本成房彦军袭著革更多>>
相关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内蒙古医科大学温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毒性效应
  • 2篇阻燃
  • 2篇阻燃剂
  • 2篇稀有
  • 2篇磷酸
  • 1篇毒性
  • 1篇乙基
  • 1篇氯乙基
  • 1篇基因
  • 1篇基因表达
  • 1篇二氯丙基

机构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作者

  • 2篇袭著革
  • 2篇房彦军
  • 2篇林本成
  • 2篇田蕾
  • 2篇塔娜
  • 1篇郭小娟
  • 1篇张华山
  • 1篇张伟

传媒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年份

  • 2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磷酸三(2,3-二氯丙基)酯阻燃剂对稀有鮈鲫的毒性效应被引量:7
2013年
为研究新型阻燃剂磷酸三(2,3-二氯丙基)酯(TDCPP)的毒性效应,以稀有绚鲫(Gobiocyprisrufus)为实验生物,采用半静态实验方法,分别进行96h和28d的染毒,研究TDCPP对稀有绚鲫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效应,并通过对稀有觞鲫脑组织中与神经纤维的生长、发育、轴突再生等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的检测,初步探讨了TDCPP的神经毒性作用。结果表明:TDCPP对稀有觞鲫的96h.LC50为2.99(220~3.38)mg·L^-1,根据化学物质对鱼类毒性分级标准TDCPP属于剧毒性。经0.9、1.5、2.1和2.7mg·L^-1TDCPP染毒28d,与对照组相比,暴露组稀有朐鲫肝脏及脑组织中SOD和GSH—Px的活性均受到抑制,且随着TDCPP的暴露浓度增加,其抑制作用显著增强;暴露组稀有觞鲫脑组织中与神经纤维的生长、发育相关的微管蛋白α/β、神经丝NF—M以及关键蛋白GAP-43等基因的mRNA表达量,与对照相比均发生显著下调。可知,TDCPP暴露可以诱发稀有绚鲫神经毒性作用。
塔娜房彦军林本成张伟田蕾袭著革
关键词:毒性效应基因表达
磷酸三(2-氯乙基)酯阻燃剂对稀有鮈鲫的毒性的初步观察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新型阻燃剂磷酸三(2一氯乙基)酯(TCEP)的毒性效应,为TCEP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本实验以稀有的鲫(Gobiocyprisrarus)为实验生物,采用半静态实验方法,分别进行96h急性毒性和28d慢性毒性实验。对稀有的鲫肝脏及脑组织中SOD和GSH—Px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TCEP对稀有的鲫的96h半致死浓度LC,。为136.9(111.6~167.9)mg/L;经过TCEP暴露28d后。稀有的鲫肝脏及脑组织中SOD和GSH—Px酶活性变化测定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暴露组SOD和GSH—Px的活性均受到明显抑制,且随着TCEP的暴露浓度增加其抑制作用均显著增强(P〈0.05)。结论TCEP暴露可以诱发稀有绚鲫毒性作用,并对水生生物具有明显的生态毒性效应。
塔娜房彦军郭小娟林本成张华山田蕾袭著革
关键词:毒性效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