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4-0853)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李怡程骥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文学

主题

  • 2篇文学
  • 2篇创造社
  • 1篇新青年
  • 1篇新文学
  • 1篇学人
  • 1篇欲望
  • 1篇人欲
  • 1篇认同焦虑
  • 1篇身份
  • 1篇身份认同
  • 1篇内心
  • 1篇青年
  • 1篇作家
  • 1篇文学选择
  • 1篇五四新文学
  • 1篇留日
  • 1篇留日学人
  • 1篇基点
  • 1篇激情
  • 1篇个人欲望

机构

  • 2篇四川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李怡
  • 1篇程骥

传媒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本着内心的要求:激情与困扰——郭沫若与创造社文学选择的特点与问题
<正>从"异军突起"于中国新文坛的那一天开始,郭沫若与创造社作家的文学姿态就总是给人留下躁动不安、甚至含混矛盾的印象,这便与在此之前的中国新文学作家尤其是同样有着留日经历的鲁迅一代产生了鲜明的反差,究竟应该怎样来认识和理...
李怡
文献传递
鲁迅的“五四”与“新青年”的“五四”被引量:5
2007年
重读鲁迅《呐喊.自序》,我们能够发现作为新文化运动旗手的鲁迅与其他更积极的新文化运动的鼓动者之间的思想分歧。鲁迅的“五四”有别于一般“新青年”的“五四”,对这种差异的把握将有助于我们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历史复杂性的理解,并最终走出今天关于五四评价的种种争议,寻找理解中国现代文化与文学的共同思想平台。
李怡
个人欲望:创造社作家日本体验的基点被引量:7
2008年
在中国近现代学人的留日史与现代思想发展史上,1912年前后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时间点,在此前后的留日学人受现代民族国家构建的影响有着不同的日本体验。此前的留日学人的日本体验其实就是日本社会文化的现实经验与建立民族国家这一中国目标的一种感性对话,而此后留日学人的日本体验则更多表现为日本社会的个人生存状态与留日学人自我的生存遭遇之间的感性对话。前期创造社作家群绝大多数是在1913年以后留学日本的。与梁启超、鲁迅兄弟等学人的"日本体验"不同,创造社作家更直接地陷入到了个人欲望的纠缠与挣扎之中。这一方面属于日本大正时期的"成金"刺激的结果,另一方面却也交织着个人生存的种种艰难与屈辱。以个人欲望为基点的日本体验构建了中国新文学作家精神世界中新的个人/国家的关系模式。这一模式,影响着创造社作家们自我实现、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方式,其动力、活力与问题局限都在其中。
李怡
关键词:留日学人个人欲望创造社
论五四新文学的认同焦虑及其危机体验
2009年
全球化进程中身份认同的问题早在五四时期已有突出呈现,其时的知识分子遭遇了民族、国家、文化乃至自我各方面认同的危机。五四新文学中弥漫着种种危机的体验。正是这些危机感受形成了五四新文学在理论主张上偏至、在风格上具有飘零感与分裂感的特征。
李怡程骥
关键词:五四新文学身份认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