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WFSD-03)

作品数:2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马寅生陈群策王红才孙东生王连捷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土资源部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日本学术振兴会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篇地应力
  • 2篇岩芯
  • 2篇非弹性
  • 1篇地应力测量
  • 1篇地震
  • 1篇地震断裂
  • 1篇地震断裂带
  • 1篇断裂带
  • 1篇应力测量
  • 1篇三维地应力
  • 1篇三维地应力测...
  • 1篇钻孔
  • 1篇汶川地震
  • 1篇裂带
  • 1篇MS8
  • 1篇大陆科学钻探

机构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河北科技师范...

作者

  • 1篇崔军文
  • 1篇彭华
  • 1篇王连捷
  • 1篇孙东生
  • 1篇王红才
  • 1篇陈群策
  • 1篇王锦山
  • 1篇马寅生

传媒

  • 1篇防灾减灾工程...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非弹性应变恢复法三维地应力测量——汶川地震科学钻孔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4年
随着地球动力学和深部能源开发利用等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深部应力状态的研究越来越重要,但目前尚没有即经济又简便完善的深部三维地应力测量方法.基于岩芯的非弹性应变恢复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深部三维应力测量方法.汶川5·12地震后,中国大陆首次将该方法应用于科学钻孔的地应力测量.本文详细介绍了这一方法现场测量岩芯非弹性恢复应变的基本流程,并对此法测量的岩芯首次开展了岩石非弹性应变恢复柔量的实验研究,将现场非弹性应变测量与室内非弹性应变恢复柔量实验相结合,确定汶川地震科学钻一号孔(WFSD-1)1173 m处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W64°,实测得到岩石的剪切与体积模式非弹性应变恢复柔量的比值为2.9,计算得到最大、中间和最小主应力分别为43,28和25 MPa.结合龙门山地区其他方法的地应力测量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带从NE到SW现今最大主应力作用方向表现为由EW→NEE→NWW的变化规律,龙门山断裂带现今地应力作用方向的分段性特征与5·12汶川地震时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逆冲为主,东北段走滑为主的运动特点相吻合,研究结果对于认识汶川地震的动力学机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孙东生WeiRen LIN崔军文王红才陈群策马寅生王连捷
关键词:三维地应力
地震断裂带深孔岩芯非弹性应变恢复法三维地应力测试被引量:4
2018年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WFSD)是最快回应大地震的科学深钻项目,在钻孔崩落法、水压致裂法等无法使用的情况下,首次使用岩芯非弹性应变恢复法进行深部三维地应力测量。基于黏弹性体非弹性应变恢复理论和岩芯测试理论,模拟深孔岩芯在三维地应力作用下的非弹性变形,在均质各向同性的前提下,计算3个主应力的方向与大小。在WFSD项目现场实验室,使用开发的测试系统,测试深部岩芯非弹性恢复应变的6个独立方向的法向应变,确定测试点的三维地应力方位与大小。为了验证非弹性应变恢复法的有效性,分析了WFSD项目1号孔的测试结果,该结果与震源机制解及其他地应力测量方法得到的结果十分吻合,表明非弹性应变恢复法合理可靠,尤其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其他地应力测试方法无法使用时,非弹性应变恢复法有更好的适用性,该方法为探索大深度钻井条件下使用岩芯法开展地应力测量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王锦山彭华
关键词:汶川地震大陆科学钻探岩芯地应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