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3M540110)

作品数:7 被引量:26H指数:3
相关作者:王晓莉孟庆国李慧英张潮胡勇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个案
  • 1篇地权
  • 1篇循环农业
  • 1篇研究个案
  • 1篇一体化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建构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循环
  • 1篇生态循环农业
  • 1篇土地股份合作
  • 1篇土地权
  • 1篇土地权利
  • 1篇农村
  • 1篇农业
  • 1篇农业现代化
  • 1篇农业现代化进...
  • 1篇女性
  • 1篇女性主义
  • 1篇女性主义视角

机构

  • 7篇清华大学
  • 3篇中共中央党校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6篇王晓莉
  • 2篇孟庆国
  • 2篇张潮
  • 2篇李慧英
  • 1篇李晓方
  • 1篇黄天航
  • 1篇王亚华
  • 1篇姚金伟
  • 1篇杜芳琴
  • 1篇何磊
  • 1篇章晓英
  • 1篇周树林
  • 1篇胡勇

传媒

  • 2篇中国非营利评...
  • 1篇中国农村经济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经济问题探索
  • 1篇中国水利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6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限制开发区背景下的土地共有合作开发模式刍议——以重庆五宝镇为例
2014年
中国土地产权改革不搞私有化,地权划分也并非越细越好,中国集体地权具有突出的合作优势。本文基于重庆五宝镇的发展实践以及中国集体地权设置,抽象出土地共有合作开发模式,强调权能分离和组织整合对于现代土地开发的重要意义。对于现代土地集约化和规模化开发而言,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再集中化以及多主体合作网络是其必要条件。土地共有合作开发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分散或个体开发中普遍存在的交易成本高和租金耗散问题,不仅有助于限制开发区统筹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更对当下中国农村土地改革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同时,本文强调通过完善的制度激励和社会监督有效约束政府行为,充分保障和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姚金伟何磊孟庆国王晓莉黄天航
关键词:交易成本
论股份合作改革中“性别化”的土地权利——基于女性主义视角的研究个案被引量:4
2014年
随着农村土地股份合作改革的推进,妇女个体的合法权益屡屡遭到剥夺。从女性主义视角来看,"农嫁女"的合法土地权利受侵,属于公共行政管理问题,而非单一的妇女问题。它不仅侵害了妇女的合法权利和身心健康,也对国家推行城乡一体化改革形成强大阻力。明确并完善农村集体组织成员资格的界定标准和操作规则,保障弱势妇女群体参与村民自治,强化推行性别平等的村规民约修订,弱化农村传统的社会性别偏好,有助于应对这一问题。
王晓莉张潮李慧英
关键词:土地股份合作女性主义视角
合作农场:城乡一体化与土地经营主体创新——基于江苏省太仓市东林合作农场的案例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研究目的:合作农场作为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土地的新型经营主体,有其生产机制、运行模式。论文基于江苏省太仓市东林合作农场的案例分析,分析合作农场面临的挑战诸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以供参考。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法。研究结果:从生成机制来看,合作农场属于政府推动与村干部组织的一项外生性制度变迁,制度变迁过程中村集体经济组织实体化为农地经营主体,其发挥了"政社一体、多组织合一"的制度优势;但当前的运行模式中,行政权力的过高控制致使生产管理者和生产者缺乏参与激励,政社边界不同、组织目标多元又为股份合作改革带来挑战,从而限制合作农场的效益发挥和公平性的进一步提升。研究结论:合作农场是城乡一体化与土地经营主体创新,其在运行阶段减少行政干预,为土地规模经营创造条件;通过在合作农场中建立村、社差别化的成员权和进退机制等措施,提升参与激励并保障成员权益,吸引青壮年、技能型劳动力投入农业,推进农村更好发展。
王晓莉胡勇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合作农场型生态循环农业的制度创新机制研究--以江苏太仓东林农场为例被引量:10
2015年
当前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研究合作农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制度创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基于农业现代化进程下对推进合作农场的解读,选取江苏省太仓东林农场为例,分析合作农场生态循环农业制度的基础要素和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探讨合作农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制度创新机制。结果表明,依托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土地规模化的经营主体(合作农场),呈现出集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农民就业保障与农村的社会管理多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模式,形成了集种植业(稻田和果园)、养殖业(猪场和羊场)、生态旅游业"三位一体"的优化组合。阐明了推进合作农场的制度创新机制主要体现为,规制性、规范性与文化—认知性三种制度共同约束;三位一体的合作农场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创新与运行。提出了多途径提高合作农场型生态循环农业的产业绩效,多维度加强合作农场型生态循环农业的组织发育等建议,为我国粮食主产区提供一条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王晓莉孟庆国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生态循环农业
群体性抗争事件中的政策设计与社会建构——以乌坎事件的处理过程为例被引量:3
2014年
群体性抗争事件的现有研究主要从资源动员、政治结构与机会、策略框架等角度研究抗争的过程、结果及影响。对于政府相关政策文件在处理群体性抗争事件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却鲜有研究,本文以相关政策文本为基础,分析政府处理群体性抗争事件政策的基本特征,解释其政策设计的基本逻辑,并结合乌坎事件对其进行验证性分析。研究发现:政策目标、目标人群建构、规则框架、政策工具设计、执行机构等政策要素的设计过程中,都存在明显的有效性内在假设。一旦部分假设条件不成立,就易出现"政策失灵"现象,乌坎事件平息前的处理过程恰好验证了这样的分析框架。最后,提出政策设计应该区分不同事件中抗争主体的方案完整度、组织化程度、冲突程度、信息可达程度、抗争对象的态度反应等因素,实行基于过程的动态管理。同时,在差异化的具体情境中,重视社会建构的政策设计要素,适当采用开放互动式的政策设计模式,吸纳抗争主体参与政策设计,满足公民的知情权以及决策参与权。
张潮李晓方章晓英周树林
关键词:社会建构
中国农村妇女参与社区治理的有效路径探讨——河南登封市周村个案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农村妇女参与社区治理,不仅需要提升其参政比例与执政能力,更涉及妇女为何参与以及如何做到妇女在社区治理中的真正参与。我国新出台的农村妇女参政配额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妇女的参政比例,但在农村复合型的父权制社会结构中,由于参政妇女的主体意识及能力不足,妇女参政往往并不能代表其利益和性别需求,而成为一种"形式参与"。本文以成功推进农村妇女增权并使其真正参与社区治理,进而推动社区结构性变革的周村经验为案例,梳理了十年来农村妇女参与社区治理的有效路径以及妇女参与治理在个体地位、经济和社会文化层面带来的深远影响。周村案例所创造的经验是全球、本土、地方的,是在既互相影响,又具有独创的、语境性的历史进程中发生的,也是为当地社区妇女和村民认同、接纳并共创的经验。在当前中国农村社会治理的转型期,周村经验将为农村社区善治提供独特贡献。
王晓莉杜芳琴李慧英
关键词:农村妇女参与
灌溉管理绩效评估:争论、方法及前景
2014年
梳理了现有灌溉管理绩效文献的研究争论和研究方法,筛选了其中有代表性的实证研究文章,将评估指标分为产出、过程和影响绩效3类进行总结。分析了当前实证研究存在的问题:评估界面与评估指标之间缺乏内在一致性,绩效衡量缺乏支撑分析的理论框架,对关键自变量的相关性分析不足,有时间跨度的监测数据获取受限。结合我国灌溉管理特征提出未来研究的建议。
王晓莉王亚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