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NKZCX2-YW-336)

作品数:3 被引量:34H指数:3
相关作者:郑云普张丙昌赵建成徐明魏美丽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河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结皮
  • 3篇生物结皮
  • 2篇叶绿
  • 1篇冻融
  • 1篇冻融过程
  • 1篇压强度
  • 1篇叶绿素
  • 1篇叶绿素荧光
  • 1篇叶绿素荧光特...
  • 1篇叶绿体
  • 1篇叶绿体结构
  • 1篇色素含量
  • 1篇生物量
  • 1篇脱水
  • 1篇微结构
  • 1篇物量
  • 1篇抗压
  • 1篇抗压强度
  • 1篇蓝藻
  • 1篇荒漠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新...
  • 2篇河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2篇张元明
  • 2篇徐明
  • 2篇赵建成
  • 2篇张丙昌
  • 2篇郑云普
  • 1篇李敏
  • 1篇张静
  • 1篇魏美丽
  • 1篇梁红柱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中国沙漠
  • 1篇第六届中国植...

年份

  • 4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具鞘微鞘藻在荒漠藻结皮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11
2010年
具鞘微鞘藻(Microcoleus vaginatus)是荒漠藻结皮主要的优势物种,在藻结皮的形成和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探讨具鞘微鞘藻在荒漠藻结皮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实验室内模拟藻结皮不同发育阶段,研究了具鞘微鞘藻在结皮形成过程中对藻类生物量、结皮厚度及其抗压强度的影响;同时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藻结皮微结构观察,分析了不同发育阶段沙粒和具鞘微鞘藻之间的胶结方式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藻结皮形成的最初阶段,结皮状态主要由细菌及小型蓝绿藻分泌胞外多糖的黏结作用和结皮表面有机质层的保护作用维持,但该阶段的藻结皮比较脆弱,抗压强度仅为(12.21±1.58)Pa;当具鞘微鞘藻大量出现后,逐步占据了明显的优势地位,沙粒间的黏结作用被更高强度的具鞘微鞘藻机械束缚力所取代,成为该阶段藻类结皮硬度提高的重要贡献者;(2)随着具鞘微鞘藻接种比例的逐渐增加,藻结皮中的藻类生物量、结皮厚度及抗压强度均呈现出升高的趋势(P<0.01),当接种比例增加为80%时达到最高值;然而,当具鞘微鞘藻接种比例为100%时,各项指标却又有所下降。重点探讨藻结皮不同发育阶段沙粒间的胶结形式及微形态变化,深入揭示具鞘微鞘藻在藻结皮形成和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机理,为旱生藻类广泛应用于荒漠植被恢复与重建过程提供重要的试验数据和理论依据。
郑云普张丙昌赵建成徐明
关键词:生物量厚度抗压强度微结构
脱水对生物结皮中齿肋赤藓光合色素含量和叶绿体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8
2010年
通过脱水对生物结皮中齿肋赤藓叶绿体结构特征和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脱水过程中,齿肋赤藓光合色素含量及叶绿体结构变化特征表现为4个阶段:①启动期,脱水0~2h,光合色素含量与完全湿润时差异不显著(P>0.05),此时透射电镜下叶绿体中基粒片层结构和类囊体清晰,纵向排列,叶绿体双层膜系统保持完好;②快速增加期,脱水2~6h内,光合色素含量快速升高,在脱水6h时达最大值,此时叶绿体结构发育最为充分,嗜锇颗粒数量最多且集中分布;③相对稳定期,脱水6~10h,光合色素含量在达到最大值后,逐渐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叶绿体结构依然完整;④缓慢衰退期,脱水10h后,直至完全干燥,光合色素含量逐渐降低,完全干燥时叶绿体趋于解体。研究还表明,齿肋赤藓光合色素含量变化明显滞后于形态结构变化,其含量在完全湿润时并非最高,而在脱水6h时(RWC为26.4%)达最大值,而后随含水量降低而降低,与种子植物光合色素含量随含水量降低不同,这可能与其内部结构修复有关,再水化后光合色素完全恢复,说明齿肋赤藓光合色素对水分的响应是可逆的。
魏美丽张元明
关键词:生物结皮光合色素叶绿体脱水
冻融过程对生物结皮中齿肋赤藓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本文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苔藓结皮中的优势种齿肋赤藓(Syntrichia caninervis Mitt.)为研究对象,利用便携式调制叶绿素荧光仪Mini-PAM(Walz公司,德国)测定其在冻融作用影响下叶绿素荧光特性的...
张静张元明
关键词:生物结皮冻融叶绿素荧光
不同理化因子对荒漠生物结皮中三种蓝藻生长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对实验室分离荒漠生物结皮中的具鞘微鞘藻〔Microcoleus vaginatus(Vauch.)Gom.〕、眼点伪枝藻(Scy-tonema ocellatum Lyngb)、地木耳(Nostoc commune Vauch.)3种蓝藻分别进行了培养,利用正交设计的方法研究了pH值、K+、Ca2+、Mg2+4种理化因子对其生长的影响,初步探讨了3种蓝藻在实验室内生长所需的最适生理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具鞘微鞘藻的最适生理条件:pH值为8,Ca2+浓度为3.54×10-5mol/L,Mg2+浓度为5.1×10-5mol/L,K+浓度为1.345×10-5mol/L;眼点伪枝藻的最适生理条件为:pH值9,Ca2+浓度为1.77×10-5mol/L,Mg2+浓度为5.1×10-5mol/L,K+浓度为2.69×10-5mol/L;地木耳的最适生理条件为:pH值为10,K+浓度为5.38×10-5mol/L,Ca2+浓度为1.77×10-5mol/L,Mg2+浓度为1.02×10-4mol/L。
郑云普赵建成张丙昌徐明梁红柱李敏
关键词:生物结皮蓝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