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4BA907A26-0206)

作品数:15 被引量:171H指数:9
相关作者:杜吉到郑殿峰张晓艳冯乃杰张玉先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八一农垦大学植物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黑龙江省“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5篇大豆
  • 4篇叶面
  • 4篇同密
  • 4篇不同密度
  • 3篇性状
  • 3篇叶面积
  • 3篇叶面积指数
  • 3篇大豆群体
  • 2篇氮代谢
  • 2篇叶部
  • 2篇叶片
  • 2篇生长发育
  • 2篇生长发育规律
  • 2篇苗期
  • 2篇苗期叶片
  • 2篇浸种
  • 2篇冠层
  • 2篇发育规律
  • 2篇干物质
  • 2篇干物质积累

机构

  • 14篇黑龙江八一农...
  • 4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八一农垦大学...

作者

  • 15篇杜吉到
  • 14篇郑殿峰
  • 12篇张晓艳
  • 11篇冯乃杰
  • 4篇梁喜龙
  • 4篇丁希武
  • 4篇张玉先
  • 3篇李建英
  • 3篇王艳杰
  • 2篇韩毅强
  • 2篇张文慧
  • 1篇陆旺
  • 1篇陈德祥
  • 1篇宋春艳
  • 1篇宋丽萍
  • 1篇王佳辉

传媒

  • 4篇大豆科学
  • 3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中国油料作物...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北京农业
  • 1篇黑龙江八一农...

年份

  • 5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7
  • 4篇200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密度下大豆叶部性状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被引量:12
2006年
通过对3种不同密度大豆群体的研究,探讨了不同密度下大豆叶部几种主要性状的生长发育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大豆不同密度下的单株叶干重、单株叶柄重、单株叶面积及叶面积指数在不同的生育时期呈抛物线型变化,单株叶柄的平均长度呈S型曲线变化,比叶重的变化呈“升-降-升”的趋势;单株叶干重、单株叶柄重、单株叶面积及比叶重均随着群体密度的降低而增加,叶面积指数及单株叶柄的平均长度则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杜吉到丁希武郑殿峰张晓艳梁喜龙冯乃杰张玉先
关键词:大豆生长发育规律
DTA-6浸种对大豆苗期叶片碳代谢的影响被引量:9
2007年
本试验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DTA-6浸种对大豆苗期叶片碳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DTA-6浸种各处理的可溶性糖、淀粉、蔗糖及转化酶活性均高于CK,并且各指标随DTA-6浓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均以P120处理效果最好。
王艳杰郑殿峰张晓艳冯乃杰杜吉到李建英
关键词:大豆DTA-6苗期碳代谢
大豆种子分级播种对田间保苗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以绥农14大豆为材料,对经机械精选分级产生的4级大豆种子进行室内测定和田间试验,旨在为大豆分级播种技术的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P1(大粒)的发芽率低、田间损失率低,P4(小粒)与之相反;不同级别种子田间保苗率不同,P2(较大粒)与P4、P6(较大粒与中粒混合)与P4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1与P4、P3(中粒)与P4间的差异也达到了显著水平,P2处理的田间保苗率最高。各处理间株高、茎粗差异不显著,结荚高度、主茎节数、结荚节数及分枝数间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2、P3无论是单独播种,还是混合播种(P6)产量均较未分级的种子(P5)有所提高,P6较P5增产14.21%,4个级别种子的加权产量较P5增产27.80%,P2、P3的加权产量比P6增产19.44%,比P5增产34.41%。结果证明大豆种子分级播种是一项简单、经济、适用的技术。
杜吉到陈德祥韩毅强张文慧冯乃杰郑殿峰
关键词:大豆种子分级
不同密度下大豆茎部性状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被引量:14
2006年
通过对3种密度的大豆群体进行研究,探讨了不同密度下的大豆茎部几种主要性状的生长发育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大豆群体不同生育时期株高与各茎节高呈S形曲线变化趋势,各茎节的长度、茎粗及茎重呈现“降升降”的趋势,单株茎粗与茎节重变化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单节茎粗与单节茎重随着群体密度的降低而增加。
杜吉到杜汝军郑殿峰张晓艳梁喜龙冯乃杰丁希武张玉先
关键词:大豆生长发育规律
DTA-6浸种对大豆苗期叶片氮代谢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本试验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DTA-6浸种对大豆苗期叶片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30~120mg/L)的DTA-6浸种增加了可溶性蛋白含量,以P120处理效果最好;DTA-6浸种各处理的游离氨基酸平均含量均高于CK,以P120处理效果最好;DTA-6浸种各处理的硝态氮含量均低于CK。
王艳杰郑殿峰杜吉到
关键词:大豆DTA-6苗期氮代谢
半干旱地区品种、密度及叶面调控技术对大豆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采用裂-裂区设计,研究了半干旱地区3个大豆品种、3种种植密度、8种叶面调控方法对大豆产量的影响,旨在为半干旱地区大豆高产调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和密度极显著地影响大豆产量;密度和化学调控技术的互作对大豆产量也产生了影响,但未达到显著水平;促进型调节剂与营养型叶面肥配合施用可显著提高大豆产量;叶面调控效果在不同品种、不同密度下存在差异,叶面调控技术对垦农4号或非正常密度(低密度及高密度)下大豆产量的调控效果达到显著水平。
杜吉到张晓艳韩毅强张文慧冯乃杰郑殿峰
关键词:大豆产量
密度对大豆群体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分配的影响被引量:31
2011年
在大田条件下,以垦农4号为材料,研究了大豆在5种密度条件下的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叶面积指数在一定密度范围内随密度增加呈增加趋势,R5期叶面积指数主要集中在冠层中上部;干物质阶段积累量、日积累量以及阶段积累量占总积累量的比例,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干物质阶段积累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单株干物质日积累量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单位面积株重、茎重、叶重、叶柄重及荚重均随着密度增加呈增加的趋势,R5期干物重主要集中在冠层中下部,并随着密度的增加干物重的重心有上移的趋势;随种植密度增加,群体内单株的荚数、粒数和粒重逐渐减少。种植密度对叶面指数、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影响显著。种植密度为36万株.hm-2时,群体产量最大。
张晓艳杜吉到郑殿峰宋春艳陆旺宋丽萍
关键词:大豆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
大豆不同群体几种主要性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研究了大豆在不同群体条件下几种主要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群体条件下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的变化及其与产量的形成均表现为明显的品种间差异;叶面积指数与产量的相关性在V3和R1达显著水平,R3、R5和R6达极显著水平;光合势与产量的相关性在V4~R1、R1~R3和R5~R6达显著水平,R3~R5达极显著水平;各阶段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的关系,在R3呈显著正相关,R5呈极显著正相关;KJ21后期群体发育在高密度下仍能维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适合密植.
王艳杰杜吉到郑殿峰冯乃杰张晓艳
关键词:大豆性状
密度对大豆群体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5
2011年
以垦农4号大豆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密度对大豆群体植株形态特征、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重、透光率、光能截获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比叶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群体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存在差异,高密度与低密度群体之间差异显著;株高、平均茎长及平均柄长均随着密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而节数、平均茎粗、平均柄粗及茎柄夹角均随着密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不同层次叶面积指数、干物重及冠层的光合有效辐射截获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叶面积指数主要集中在冠层中上部,干物重主要集中在冠层中下部。不同层次透光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比叶重随着密度增加呈递减的趋势。本试验条件下,密度为36万株/hm2(D3)时,群体产量最高。
张晓艳杜吉到郑殿峰
关键词:大豆冠层结构光合特性
不同密度下大豆根部性状的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通过对3种密度下大豆根部性状的研究,分析了根部性状间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根系宽、根体积、根干重及伤流量在耕层内表现出较明显的规律性,随密度增加而降低;根系宽与根干重、根体积之间,根体积与根干重之间,伤流量与根干重、根体积之间都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且均能拟合出显著或极显著的回归方程。常规条件下反映大豆根部性状最简单、准确的指标是根干重和根体积。
杜吉到蔡纯意
关键词:大豆根部性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