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1AA02A207)

作品数:12 被引量:34H指数:3
相关作者:黄和纪晓俊马翠卿方慧英宗红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工业大学山东大学江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化学工程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5篇2,3-丁二...
  • 3篇丙二醇
  • 2篇克雷伯氏菌
  • 2篇二醇
  • 2篇1,3-丙二...
  • 1篇代谢
  • 1篇代谢工程
  • 1篇电磁感应
  • 1篇电磁耦合
  • 1篇丁二醇
  • 1篇丁酮
  • 1篇对苯二甲酸
  • 1篇多元醇
  • 1篇芽胞
  • 1篇芽胞杆菌
  • 1篇研究进展及展...
  • 1篇乙偶姻
  • 1篇知识图
  • 1篇知识图谱
  • 1篇乳酸

机构

  • 5篇南京工业大学
  • 3篇山东大学
  • 2篇北京化工大学
  • 2篇江南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3篇马翠卿
  • 3篇纪晓俊
  • 3篇黄和
  • 2篇蔡纪宁
  • 2篇诸葛斌
  • 2篇宗红
  • 2篇高超
  • 2篇李理想
  • 2篇李双喜
  • 2篇张秋翔
  • 2篇张化福
  • 2篇方慧英
  • 1篇聂玲燕
  • 1篇沈梦秋
  • 1篇许平
  • 1篇赵锦波
  • 1篇郭欣坤
  • 1篇宋健
  • 1篇陆信曜
  • 1篇诸葛健

传媒

  • 3篇生物加工过程
  • 2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化工学报
  • 1篇建筑热能通风...
  • 1篇纺织学报
  • 1篇情报探索
  • 1篇机电工程技术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年份

  • 1篇2016
  • 7篇2014
  • 4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环形狭缝通道内流固耦合传热特性的数值分析
2014年
建立了流固耦合传热的数值分析模型,求解得到了流固耦合传热性能如温度、传热系数、摩擦系数、汽相体积分数沿换热元件轴向变化的分布。结果表明:随着质量流量的增加传热性能有被强化的趋势;相变之前,传热性能与热流密度的无关,相变之后,传热性能被强化,但趋势逐渐放缓;热流密度越大,质量流量越小,相变点越靠前。
张化福张秋翔李双喜蔡纪宁
关键词:汽液两相流耦合传热环形狭缝
Y分子筛催化2,3-丁二醇脱水响应面优化被引量:1
2014年
利用Y分子筛催化生物2,3-丁二醇(BDO)脱水制丁酮(MEK),为丁酮的绿色生产提供了替代工艺。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优化了NaY分子筛上脱水反应参数如BDO质量分数、温度、N2及液体流速等,并考察了优化条件下HY、NaY的反应性能。结合热力学分析及NH3-TPD表征揭示了温度、酸特性对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温度对活性影响最为显著,473.15 K下,HY上BDO转化率为97.4%,MEK选择性可达73.6%,但NaY则无活性。HY同等条件下亦呈现高于NaY的异丁醛选择性。酸分析表明该差异归结于HY表面较多强酸及中强酸量。
章文贵赵锦波胡燚余定华
关键词:2,3-丁二醇脱水丁酮响应面Y分子筛
微生物合成2,3-丁二醇的代谢工程被引量:10
2016年
2,3-丁二醇(2,3-BD)是一种重要的微生物代谢产物,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多个领域。微生物合成2,3-BD的效率不高一直制约着其生物制造工业化进程,应用代谢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优化微生物的代谢途径有望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全面总结了近年来微生物合成2,3-BD研究过程中的菌株改造和构建技术,包括过表达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编码基因、敲除旁路代谢途径关键酶编码基因、应用辅因子工程手段对天然菌株代谢网络进行重新设计和合理改造,以及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在模式菌株中构建全新的代谢途径,实现2,3-BD的高效生物合成。最后,本文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了进一步利用先进的合成生物学方法构建高效细胞工厂的指导性建议。
童颖佳邬文嘉彭辉刘陆罡黄和纪晓俊
关键词:2,3-丁二醇生化工程合成生物学
芽胞杆菌发酵产2,3-丁二醇的研究进展及展望被引量:5
2014年
综述了近年来利用芽胞杆菌生产2,3-丁二醇(2,3-BD)的研究进展,包括生产菌株的筛选、影响芽胞杆菌发酵2,3-丁二醇的因素、芽胞杆菌2,3-丁二醇代谢途径及调控等方面,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张帜李理想马翠卿
关键词:芽胞杆菌2,3-丁二醇代谢
大肠杆菌无痕重组的策略与应用被引量:3
2014年
Red同源重组技术发展迅速,已经广泛应用于大肠杆菌基因的敲除、插入与替换。与传统的DNA有痕重组技术相比,基于Red重组原理的DNA无痕重组技术,能够更为精确、快速、高效地修饰大肠杆菌基因组中的目标基因,且在基因组中不残留任何外源片段,因此不会影响后续的基因操作与基因表达。从Red同源重组的原理出发,简要综述了近年来在大肠杆菌中广泛使用的无痕重组技术的原理及操作策略,并对比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势与不足;同时,还介绍了DNA无痕重组技术在大肠杆菌基因修饰中的应用情况。
刘陆罡纪晓俊沈梦秋童颖佳黄和
关键词:RED重组
电磁感应加热组件内磁场分布的数值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针对新型电磁感应加热蒸汽发生器的电磁感应加热组件,提出了三种不同的结构方案以及两种材料方案,建立了电磁耦合的有限元模型,确定了数值计算的边界条件;求解得到了磁通密度沿轴向在换热元件和定位管芯内的分布云图和变化曲线;分析了不同材料和结构对磁通密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具有碳钢芯换热元件的磁通密度分布更加均匀;(2)方案2结构的磁场分布更符合实际加热工况的需要,具有工程应用的价值,为优化结构。
张化福张秋翔李双喜蔡纪宁
关键词:电磁耦合磁场分布
基于知识图谱的生物制造2,3-丁二醇研究态势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1978-2012年发表的关于生物制造2,3-丁二醇的文献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可视化软件Histcite和Citespace绘制知识图谱,分析该领域的文献分布、研究基础、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为我国生物制造2,3-丁二醇领域的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林璐
关键词:2,3-丁二醇知识图谱HISTCITECITESPACE
2,3-丁二醇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敲除对克雷伯氏菌发酵产1,3-丙二醇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2,3-丁二醇是克雷伯氏菌发酵产1,3-丙二醇的主要副产物,为减少2,3-丁二醇的产生,利用Red重组技术对克雷伯氏菌2,3-丁二醇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budC和budA进行了敲除。突变株发酵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所获得的两株突变株生长性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budC基因的缺失使菌株1,3-丙二醇产量提高了10%,2,3-丁二醇降低为原来的70%,而budA基因缺失则使菌株无2,3-丁二醇和1,3-丙二醇的产生,但乳酸、琥珀酸、乙醇和乙酸的产量较出发菌株都有明显增长。通过进一步对budC基因缺失菌株主要产物分析,推测在该菌中存在2,3-丁二醇回补途径,这一结果为低副产物克雷伯氏菌的改造提供了新依据。
郭欣坤方慧英诸葛斌宗红宋健诸葛健
关键词:3-丙二醇基因敲除克雷伯氏菌
碳源对克氏菌合成PTT原料PDO的影响及对DhaB的表达调控被引量:1
2014年
为提高1,3-丙二醇(PDO)产量,加快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的产业化应用,考察了不同碳源对克雷伯氏菌合成PDO过程中碳流的影响和对关键酶DhaB的表达调控。结果表明:克雷伯氏菌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合成PDO;以甘油为单一碳源时,PDO的产量仅为9 g/L,同时细胞生长受到一定抑制;而在甘油为底物的情况下,添加5 g/L的葡萄糖能够使菌体生物量提高66.7%,DhaB的转录上调20%,DhaB酶活提高64%,同时PDO产量提高1.5倍。可以认为混合碳源策略能够激活克雷伯氏菌PDO合成途径关键酶DhaB的表达,提高PDO的产量。
季广建聂玲燕陆信曜宗红宋健方慧英诸葛斌
关键词: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1,3-丙二醇克雷伯氏菌碳源
多粘类芽胞杆菌利用生物柴油副产物粗甘油生产乙偶姻被引量:3
2014年
研究多粘类芽胞杆菌利用廉价底物生物柴油副产物粗甘油批次发酵生产乙偶姻,考察不同pH条件、不同转速下乙偶姻、2,3-丁二醇和乙酸3种主要产物的产量,根据发酵结果设计一种三阶段溶氧调节的方法,结果表明:经76h批次发酵,乙偶姻产量为14.62 g/L,副产物2,3-丁二醇和乙酸分别为1.24和2.93 g/L;副产物量低,且易于分离,可以有效减少后期分离提取产物的成本。
杨晗纪晓俊聂志奎黄和
关键词:甘油生物柴油乙偶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