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0JJD77001)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2
相关作者:杨建华潘玲邵会秋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匈奴
  • 1篇形制
  • 1篇遗存
  • 1篇早期铁器时代
  • 1篇丝绸之路
  • 1篇陶壶
  • 1篇铁器
  • 1篇铁器时代
  • 1篇欧亚草原
  • 1篇青铜
  • 1篇青铜时代
  • 1篇文化
  • 1篇文化交往
  • 1篇西汉
  • 1篇西汉时期
  • 1篇细泥
  • 1篇下层文化
  • 1篇夏家店下层文...
  • 1篇鲜卑
  • 1篇鲜卑人

机构

  • 4篇吉林大学

作者

  • 2篇潘玲
  • 2篇杨建华
  • 1篇邵会秋

传媒

  • 2篇边疆考古研究
  • 1篇史学集刊
  • 1篇吉林大学社会...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对部分与鲜卑相关遗存年代的再探讨被引量:2
2013年
东汉至魏晋时期的鲜卑遗存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东部和中部、辽西、冀北和晋北地区,其中虽然可能包含有与鲜卑文化面貌相似的、或已经加入鲜卑军事联盟中的其他北方民族的遗存,但是根据目前的研究水平,还没有达到能够区分上述'鲜卑遗存'中包含的不同部族遗存的高度。因此,目前将这些具有相似文化特征的考古遗存统称为鲜卑遗存,也是比较可行的办法。鲜卑遗存的年代主要依靠随葬的来自中原的或仿照中原文化器物的年代来判断,而没有随葬源自中原器物的,则依靠与其他相关遗存的对比分析来断代。因没有直接的断代依据,上述墓葬资料的发表者难免在断代方面产生偏差。同时,在长城地带,有少量本来早于鲜卑的其他民族的墓葬,也被误认为是鲜卑所遗留。本文即选择内蒙古和吉林境内八个与鲜卑相关的遗存,对其年代做进一步的分析(本文涉及的遗存分布状况见图一)。
潘玲
关键词:墓地陶壶鲜卑人墓葬形制
匈奴联盟与丝绸之路的孕育过程--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中国北方与欧亚草原的文化交往被引量:12
2015年
中国北方与欧亚草原的交往是以亚洲草原为主,分为东部文化交往区和西部交往区。东区最发达的时期是商末周初,它的范围向西推到了米努辛斯克盆地;西区最发达的时期是东周时期,它的东界到达蒙古国中部到太行山一线。到了战国晚期和汉代初期,长城的建立使得中国北方地区人群产生了分化,部分早先南下的北亚人群则退到长城以北并结合了西面欧亚草原的文化因素形成了特有的匈奴文化。在强大的匈奴联盟时期,中国北方与东部的蒙古高原以及与西部内陆亚洲山麓地带的交往几乎停滞了,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了丝绸之路开通。中国与欧亚大陆交往的前沿是中国北方与欧亚草原,这种交往路线和方式的改变,导致中国和欧亚大陆交往进入了新的时代。
杨建华邵会秋
关键词:丝绸之路欧亚草原文化交往
西汉时期乌桓历史辨析被引量:4
2011年
乌桓源自于东胡的观点是西晋时期史学家提出的新认识,成书于汉代的《史记》和《汉书》没有关于乌桓族源的记载。分别成书于西晋时期的《魏书》和南朝宋时期的《后汉书》都存在将较晚时期的与西汉乌桓相关历史事件的年代提前的做法。
潘玲
关键词:西汉匈奴
北京昌平张营遗址青铜时代遗存相关问题研究——文化因素分析方法的再实践被引量:1
2012年
夏商时期,作为中原文化与北方文化连接点的燕山南麓地区,由于各种考古学文化在该地区的交流、碰撞、冲突以及融合,使其呈现出非常复杂的文化格局。该地区的范围主要包括现行行政区划的河北省西北部以及京津唐地区,本文所研究的北京昌平张营遗址正位于该地区的北部。
杨建华任小波
关键词:青铜时代夏家店下层文化考古学文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