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01148)
- 作品数:3 被引量:47H指数:3
- 相关作者:汤国安王春周毅李发源董有福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滁州学院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陕北黄土高原侵蚀产沙影响因子显著性研究被引量:13
- 2012年
- 黄土高原地区的侵蚀产沙与影响因子的关系特征一直是研究热点。以陕北黄土高原23个小流域为实验样区,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将6个影响侵蚀产沙的因子作为输入变量,侵蚀产沙模数作为输出变量,通过输入变量与隐含层之间、隐含层与输出变量之间的权重矩阵关系,构建关系模型。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区分不同因子对侵蚀输沙模数影响的显著性;6个因子对侵蚀产沙影响的显著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岩土抗蚀性>蚕食度>沟谷密度>年均降雨量>NDVI指数>粉砂黏土含量。最后,随机选择3个小流域作为检验样本,采用BP神经网络进行预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该研究可望完善小流域侵蚀产沙分析方法。
- 赵明伟汤国安李发源袁宝印陆中臣
- 关键词:黄土高原BP神经网络侵蚀产沙
- 基于高分辨率DEM的黄土地貌正负地形自动分割技术研究被引量:29
- 2010年
- 黄土地貌正负地形自动分割是构建地表空间分布式机理-过程模型的基础。在分析黄土高原地区典型地貌坡面形态及汇流过程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5m分辨率栅格DEM自动分割黄土正、负地形的技术方案。该方案首先利用坡面上下游栅格点的坡度对比识别沟沿线点,然后利用汇水模型提取沟沿线点约束的上游汇水区域,从而实现正、负地形的自动分割。在黄土塬区及丘陵沟壑区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优点是提取精度高,人工干预少,在不同地貌类型区域内有很好的应用适宜性。
- 周毅汤国安王春肖晨超董有福孙京禄
- 关键词:沟沿线DEM黄土高原
- 基于DEM增强黄土典型地貌表达效果的方法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基于黄土典型地貌类型样区高分辨率DEM数据(5 m分辨率),及其衍生出的系列地形信息图层(山体阴影图、明暗等高线、坡度变率图、坡向变率图、地表曲率图),设计了针对黄土典型地貌、增强信息表达的制图方案。结果表明,山体阴影图与明暗等高线的叠加,可保留表达的真实感,增加地形计量化信息,在黄土塬区效果较好。山体阴影图与上述其他图层叠加,增强了对坡面纹理特征的刻画,在丘陵沟壑的表达效果较好。
- 周毅汤国安王春李发源
- 关键词:DEM黄土地貌地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