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D87B10-05)

作品数:10 被引量:55H指数:5
相关作者:潘声旺魏世强袁馨曹生宪朱双营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成都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植物修复
  • 8篇多环芳烃
  • 6篇土壤
  • 6篇蚯蚓
  • 4篇污染
  • 3篇羊茅
  • 3篇高羊茅
  • 2篇紫花
  • 2篇紫花苜蓿
  • 2篇苜蓿
  • 2篇蚯蚓活动
  • 2篇污染土
  • 2篇污染土壤
  • 2篇金发草
  • 2篇黑麦
  • 2篇黑麦草
  • 1篇对植
  • 1篇油菜
  • 1篇苏丹草
  • 1篇土壤酶

机构

  • 10篇西南大学
  • 7篇成都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作者

  • 9篇潘声旺
  • 8篇魏世强
  • 8篇袁馨
  • 5篇曹生宪
  • 1篇黄建国
  • 1篇江韬
  • 1篇梁涛
  • 1篇王永敏
  • 1篇朱双营
  • 1篇陈艳
  • 1篇李玲

传媒

  • 2篇成都大学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土壤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2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蚯蚓在植物修复芘污染土壤中的作用被引量:8
2011年
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了蚯蚓(Pheretima hupeiensis)在植物修复芘污染土壤中的作用。结果显示,试验浓度(20.24321.42 mg/kg)范围内,蚯蚓活动促进了芘污染土壤中修复植物黑麦草(Lolium multiforum)黑麦草的生长,其根冠比明显增大。添加蚯蚓72 d后,种植黑麦草的土壤中芘的去除率高达60.01%86.26%,其平均去除率(74.66%)比无蚯蚓活动的土壤-植物系统(64.55%)提高10.11%,比无植物对照组(18.24%)提高56.42%。各种生物、非生物修复因子中,植物-微生物交互作用对芘去除的平均贡献率(51.75%)最为突出,比无蚯蚓活动时(44.94%)提高6.81%。说明蚯蚓活动可强化土壤-植物系统对土壤芘污染的修复作用。
潘声旺魏世强袁馨曹生宪
关键词:植物修复多环芳烃黑麦草蚯蚓
蚯蚓在植物修复菲污染土壤中的作用被引量:6
2010年
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了蚯蚓(Pheretima sp.)在植物修复菲污染土壤中的作用。结果显示,试验浓度(20.05-322.06 mg.kg-1)范围内,蚯蚓活动促进了菲污染土壤中修复植物黑麦草(Lolium multiforum)的生长,其根冠比明显增大。添加蚯蚓72 d后,种植黑麦草的土壤中菲的去除率高达64.35%-93.40%,其平均去除率(80.92%)比无蚯蚓活动的土壤-植物系统(71.57%)提高9.35%,比无植物对照组(22.58%)提高57.34%。各种生物、非生物修复因子中,植物-微生物交互作用对菲去除的平均贡献率(53.56%)最为突出,比无蚯蚓活动时(47.48%)提高6.08%。说明蚯蚓活动可强化土壤-植物系统对土壤菲污染的修复作用。
潘声旺魏世强袁馨朱双营
关键词:植物修复多环芳烃黑麦草蚯蚓
蚯蚓对植物修复永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为探讨土壤动物在植物修复永久性有机污染物过程中的作用,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了蚯蚓对紫花苜蓿修复土壤菲污染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试验浓度(20.05-322.06 mg·kg^-1)范围内,蚯蚓活动促进了菲污染土壤中修复植物的生长,其根冠比明显增大.添加蚯蚓70 d后,种植紫花苜蓿土壤中菲的去除率高达58.60%-81.82%,其平均去除率(73.42%)比无蚯蚓活动的土壤—植物系统(64.02%)提高9.40%,比无植物对照组(22.57%)提高50.85%.各种生物、非生物修复因子中,植物—微生物交互作用对菲去除的平均贡献率(44.09%)最为突出,比无蚯蚓活动时(37.97%)提高6.12%.说明蚯蚓活动可强化土壤—植物系统对土壤菲污染的修复作用.
潘声旺李玲袁馨
关键词:植物修复紫花苜蓿蚯蚓
环毛蚓在高羊茅修复土壤菲污染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0年
为了解土壤动物在植物修复多环芳烃类化合物过程中的作用,采用盆栽试验法,对比研究了蚯蚓(Pheretima sp.)活动对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修复土壤菲污染的影响效应以及各种生物、非生物因子在植物修复菲污染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在20.05~322.06mg·kg-1菲污染水平范围内,与相同污染水平下无蚯蚓作用的菲污染土壤中生长的植株相比,蚯蚓活动促进修复植物高羊茅的生长:试验期间(72d),修复植物的单株生物量增加9.74%~21.53%,根冠比增加17.26%~21.44%。添加蚯蚓72d后,种植高羊茅的菲污染土壤中,菲的去除率高达61.70%~88.78%,其平均去除率(77.38%)比无蚯蚓活动的土壤-植物系统中的(68.36%)提高了9.02%,比无植物生长的对照组土壤(22.57%)提高54.81%。各种生物(如植物代谢、植物积累、动物积累、微生物降解、植物-微生物交互作用等)、非生物(如渗滤、吸附、光解、挥发等)因子中,植物-微生物交互作用对菲去除的平均贡献率(47.81%)最为突出,比无蚯蚓活动时(42.08%)提高5.73%。说明蚯蚓活动可强化土壤-植物系统对土壤菲污染的修复作用。
潘声旺魏世强袁馨曹生宪
关键词:植物修复多环芳烃高羊茅蚯蚓
油菜-紫花苜蓿混种对土壤中菲、芘的修复作用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探讨混种模式下植物对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的联合修复、积累效应。【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法,对比研究油菜、紫花苜蓿在不同栽培模式下对土壤中芘、菲的去除效果与修复机制。【结果】在试验浓度范围内,混种模式下芘、菲的修复效果明显超过单种模式。油菜、紫花苜蓿联合种植70d后,土壤中菲、芘平均去除率为75.06%、68.22%,分别比二者单独种植时高出43.26%、40.38%和11.03%、16.29%,强化效果明显。植物本身能够吸收与累积在一定量的菲和芘,累积量与土壤中菲、芘的添加浓度正相关。相同污染水平下,茎叶部积累量低于根部、菲小于芘、混种模式低于单种模式。在植物-微生物系统中,微生物降解、植物-微生物联合效应是菲、芘去除的主要途径,但植物-微生物联合效应是混种模式下强化修复PAHs污染的主要原因。【结论】混种模式能强化PAHs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减少植物积累、缓解污染风险。
潘声旺魏世强袁馨曹生宪
关键词:植物修复多环芳烃混种土壤
苏丹草对土壤中菲和芘修复作用的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了苏丹草土壤中菲、芘的去除效果,以及土壤中菲、芘残留量与多酚氧化酶和脲酶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对去除菲、芘有重要作用,50天试验完成后,去除率分别达到了68.9%和71.24%;对酶活性与菲、芘残留量的关系进行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当酶的活性增高时,对菲、芘的去除率也增高;种植植物可以增加微生物酶的活性,从而提高菲芘去除率,较无植物处理分别增高了51.7%和55.54%。说明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可以作为多环芳烃修复的一种主要途径,并且也可用脲酶的活性作为土壤中菲、芘污染生态毒理指标。
梁涛黄建国王永敏陈艳
关键词:多环芳烃残留量去除率酶活性土壤酶
蚯蚓活动对高羊茅修复土壤芘污染的强化作用被引量:3
2010年
为了探讨土壤动物在植物修复多环芳烃类有机污染物过程中的作用,采用盆栽试验法,对比研究了蚯蚓(Pheretimasp.)活动对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修复土壤芘污染的影响效应.在72d的试验期间,蚯蚓活动促进了芘污染土壤(20.24~321.42mg.kg-1)中高羊茅的生长,其根冠比明显增大.试验结束时,种植高羊茅的土壤中芘的去除率高达55.89%~82.01%,其平均去除率(69.91%)比无蚯蚓活动的土壤-植物(高羊茅)系统(60.06%)提高9.85%,比无植物对照组(18.24%)提高50.67%.各种生物、非生物修复因子中,植物-微生物交互作用(plant-icrobial interaction)对芘去除的贡献率(44.08%)最为突出,比无蚯蚓活动时(37.54%)提高6.53%.说明蚯蚓活动可强化土壤-植物系统对土壤芘污染的修复作用.
潘声旺袁馨魏世强
关键词:植物修复高羊茅蚯蚓土壤
高羊茅对土壤中菲、芘污染的修复机制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高羊茅对土壤中芘、菲的去除效果与修复机制.结果显示:试验浓度范围(0-322 mg.kg-1)内,高羊茅能在芘、菲污染土壤中正常生长,且对污染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种植高羊茅70 d后,菲、芘去除率分别为52.82%-83.28%、47.27%-75.39%;平均去除率分别比对照1(加0.1%NaN3)高63.04%、57.48%,比对照2(无NaN3)高45.59%、41.8%.修复植物也具有一定的积累作用,根部、茎叶部积累量随土壤中菲、芘含量增加而增大;生物浓缩系数则随菲、芘含量增加而减小,且根部大于茎叶部、芘大于菲.修复过程中,非生物因子、植物积累、植物代谢、微生物降解对菲去除的贡献率分别为5.1%、0.29%、3.42%、17.47%,对芘去除的贡献率分别为2.56%、1.87%、3.4%、15.68%;植物—微生物间的交互作用对菲、芘去除的贡献率则高达41.88%和36.54%.说明植物—微生物交互作用是土壤中菲、芘去除的主要原因.
潘声旺魏世强
关键词:植物修复多环芳烃高羊茅土壤
蚯蚓活动对金发草修复土壤菲芘污染的强化作用被引量:5
2011年
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了蚯蚓(Pheretima sp.)对金发草(Pogonatherum paniceum L.)修复菲、芘污染土壤的强化作用。结果显示,在试验浓度范围(20.1~322.1mg kg-1)内,蚯蚓活动促进了菲、芘污染土壤中金发草的生长,其根冠比明显增大。添加蚯蚓70d后,种植金发草的土壤中菲、芘的平均去除率高达77.0%、70.6%,平均去除率分别较无蚯蚓作用时(68.7%、61.2%)增长了8.3%、9.5%;相同污染水平下,蚯蚓活动对芘的强化去除程度总是大于菲。各修复因子中,植物-微生物交互作用对菲、芘去除的平均贡献率(46.6%、42.8%)最为突出,分别较无蚯蚓活动时(41.6%、36.6%)增长了5.0%、6.1%。说明蚯蚓活动可强化土壤-植物系统对土壤中菲、芘污染的去除作用。
潘声旺魏世强袁馨曹生宪江韬
关键词:植物修复多环芳烃金发草蚯蚓
金发草对土壤中菲、芘的修复机制被引量:14
2009年
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岩生植物金发草(Pogonatherum paniceum L.)对土壤中芘、菲的去除效果与修复机制.结果显示,在试验浓度范围(20-322 mg·kg^-1)内,种植金发草能有效去除土壤中芘、菲污染.70 d后,菲、芘去除率分别为50.97%-86.77%、46.45%-76.7%;比对照1(加0.1%NaN3)高63.56%、58.6%,比对照2(无NaN3)高46.09%、42.92%.金发草能吸收、富集部分菲和芘,根、茎叶组织中菲、芘含量随菲、芘添加浓度的升高而增大,且根部大于茎叶部、芘大于菲,但生物浓缩系数却逐渐减小.修复过程中,非生物因子、植物代谢、富集、微生物降解对菲的去除率分别为5.1%、0.32%、4.22%、17.47%,对芘的去除率分别为2.56%、4.27%、2.01%、15.68%;植物-微生物间的交互作用对菲、芘的去除率分别为41.56%、36.64%.说明植物-微生物交互作用是金发草修复土壤中菲芘污染的主要机制.
潘声旺魏世强袁馨曹生宪
关键词:植物修复多环芳烃金发草土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