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国际合作项目(15405007)
- 作品数:10 被引量:41H指数:5
- 相关作者:艾尼瓦尔吐米尔颜赛勋董晓宇艾尼瓦尔·吐米尔马合木提·哈力克更多>>
- 相关机构: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日国际合作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塔里木胡杨林保护区塔里木马鹿生境动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采用GIS技术,结合实地考察数据和历史数据,通过对信息加工与处理,对1973-2003年间塔里木胡杨林自然保护区马鹿塔里木亚种(Cervus elaphus yarkandensis)分布区的生境动态情况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影响塔里木马鹿栖息地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1973-2003年在塔里木胡杨林自然保护区中各种生境类型的变化比较显著,其中(1)水资源严重缺乏,水量剧烈减少,水域面积大幅缩小(2)沙漠面积和低盖度植被面积略有减少,高盖度植被面积减少强烈,保护区内耕地面积快速增加,荒漠化趋势明显,总体上马鹿塔里木亚种分布区的各种生境类型处于变化状态,栖息地环境趋向恶化。
- 艾尼瓦尔吐米尔马合木提.哈力克
-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 塔里木河中游塔里木马鹿种群数量及其栖息地现状的初步分析被引量:4
- 2008年
- 为了查明塔里木河中游野生塔里木马鹿种群数量及栖息地资源,2006年10月1-15日,采用截线抽样法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对塔里木马鹿种群及其栖息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现有野生种群数量大约在21-71头,集中分布在离人类干扰比较远的依明且克和托胡拉克阔坦一带。同时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方法对研究地区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进行了监督分类处理,把研究区影像土地覆被分成了农田、水体、高密度林地、中密度林地、低密度林地、草地、沙漠、盐碱地、荒漠等9类型。其中塔里木马鹿主要分布在中,高覆盖度胡杨林、红柳灌丛和胡杨红柳混交林带中。同时根据在不同类型栖息地中马鹿粪便、卧迹、足迹的出现频率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分析结果,把研究地区生境划分为4种适宜栖息地等级。其中不适宜区占62.6%;较差区占3.76%;适宜区占3.38%;非常适宜区占30.23%。
- 艾尼瓦尔吐米尔马合木提.哈力克
- 关键词:种群密度地理信息系统栖息地现状
- 塔里木马鹿(Cervus elaphus yarkandensis)且末种群栖息地动态变化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本文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方法对1972—2001年车尔臣河中下流域马鹿(Cervus elaphusyarkandensis)栖息地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车尔臣河流域马鹿栖息地从1972—2001年呈现下降趋势,1972年的栖息地总面积为2 063.585 km2,其中适宜栖息地有869.894 km2,1990年的栖息地总面积为1 916.298km2,其中适宜栖息地有466.848 km2,2001年的栖息地总面积为1 758.485 km2,其中适宜栖息地有222.786km2.车尔臣河中下流域马鹿现正遭受栖息地质量退缩和适宜栖息地面积不断减少的双重影响.
- 颜赛勋艾尼瓦尔吐米尔克力木.买买提马合木提.哈力克
-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塔里木马鹿栖息地宜居环境
- 用粪便形态特征初步研究新疆塔里木马鹿种群年龄和性别(英文)被引量:9
- 2006年
- 塔里木马鹿分布在干旱地区,是唯一的适应干旱荒漠环境的特殊马鹿亚种之一.目前,塔里木马鹿种群面临着栖息地退缩和片段化的双重影响,这不仅导致了种群数量的锐减,而且也因物种遗传漂变和近亲繁殖的不断增加,进一步加剧其濒危程度.为了有效地保护该物种,全面了解种群结构是至关重要.对塔里木马鹿粪便的长度、宽度、长度/宽度比例和体积等参数进行了测量,并采用判别分析方法划分种群年龄.结果表明,塔里木马鹿粪便形态在不同性别之间有差异,一般雌性的粪便大于雄性(P<0.05).同时根据粪便形态对种群年龄划分为成年雄性、成年雌性和幼体等3个年龄组.
- 艾尼瓦尔吐米尔马合木提.哈力克
- 关键词:塔里木马鹿种群年龄
- 中国马鹿(Cervus elaphus)新疆三个亚种的研究现状及展望被引量:9
- 2008年
- 马鹿(Cervus elaphus)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重要的经济动物。我国马鹿资源丰富,分布在新疆的有塔里木亚种(C.e.yarkandensis)、阿勒泰亚种(C.e.sibiricus)和天山亚种(C.e.songaricus)三个。近年来随着当地人口数量的增加,使马鹿栖息地的破碎化程度不断加剧、面积不断缩减、环境质量不断下降,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马鹿生存条件、种群结构、营养状况乃至遗传组成等,使之在生理、行为和遗传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适应特征。根据文献资料系统的总结有关新疆马鹿各个方面的研究,提出未来的各种研究问题,为了有效的保护和利用新疆马鹿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 艾尼瓦尔吐米尔董晓宇马合木提.哈力克
- 关键词:新疆马鹿地理信息系统
- 塔里木马鹿车尔臣河种群栖息地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07年
-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方法对车尔臣河下游马鹿塔里木亚种(Cervus elaphus Yarkandensis)栖息地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车尔臣河下游马鹿塔里木亚种栖息地面积为1 758.485 km2,包括湿生芦苇、旱生芦苇、水体、盐碱地、柽柳密灌丛等5种类型。根据马鹿对栖息地的利用频率,把栖息地分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等三种类型,其中不适宜区面积占总面积的50.69%,次适宜区为36.64%。同时发现该地区影响马鹿栖息地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特别是近年来的芦苇开发利用严重破坏其生存空间导致栖息地的破碎化,从而使马鹿种群数量不断下降。
- 艾尼瓦尔吐米尔买合吐木古丽.艾孜不拉颜赛勋马合木提.哈力克
- 关键词:塔里木马鹿栖息地地理信息系统生态因子
- 新疆车尔臣河下游塔里木马鹿(Cervus elaphus yarkandensis)生境适宜性评价被引量:2
- 2008年
- 塔里木马鹿(Cervus elaphus yarkandensis)是唯一分布在干旱地荒漠的珍稀动物,历史上广泛分布于塔里木河流域,现仅分布在沙雅、尉犁和且末地区。作者通过2005-2007年的实地调查,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以水源、隐蔽条件、植被类型和人类活动等为评价因子,采用生境评价模型,对塔里木马鹿的主要分布区之一车尔臣河下游阿克塔孜牧场地区进行了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不考虑人类活动影响时塔里木马鹿的适宜和次适宜生境面积分别为22278.6hm2和64425.0 hm2,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13.01%和38.79%;考虑人类活动影响时,塔里木马鹿的适宜和次适宜生境面积分别减少了3.77%和5.35%,而不适宜生境面积增加了7.96%。
- 艾尼瓦尔·吐米尔颜赛勋马合木提·哈力克
- 关键词:塔里木马鹿生境适宜性评价人类活动影响
- 蝙蝠在维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被引量:5
- 2005年
- 蝙蝠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种群数量最多、进化最成功的哺乳动物类群之一,它们在维护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蝙蝠在生态系统中占据了独特的生存空间;蝙蝠是许多农、林及卫生害虫的天敌;蝙蝠是种子的传播者和花粉的传授者;在一定生态系统中蝙蝠可能起到关键种的作用;食虫蝙蝠粪便和酮体均是我国传统中药中的主要药材之一。研究和保护蝙蝠在维护生态环境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吾玛尔.阿布力孜艾尼瓦尔吐米尔马合木提.哈力克
- 关键词:生态系统蝙蝠种群数量动物类群卫生害虫关键种
- 圈养塔里木马鹿白昼活动时间分配及行为格局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 2005年
- 2004年10月3日至12日,在新疆南部且末县塔特让乡塔里木马鹿人工饲养场对15只圈养塔里木马鹿的活动时间分配及种群的站立和运动、休息(静卧)、摄食和饮水、反刍等4种行为,采用目标及扫描取样方法进行了观察,并对各行为的发生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圈养塔里木马鹿白天用大多数时间来休息和静卧,摄食集中于早晨和晚上,反刍行为出现在摄食后,通常在中午和下午的高温下,停止摄食活动,进行反刍.另外圈养塔里木马鹿对栖息地环境有明显的选择行为,其喜好程度依次为干土地、摄食区、沼泽地、水泥地、水沟.
- 艾尼瓦尔吐米尔阿孜古丽.克依木马合木提.哈力克
- 关键词:活动时间分配栖息地选择塔里木马鹿
- 新疆塔里木马鹿粪便激素含量季节性变化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检测雄性塔里木马鹿的睾酮,雌鹿的雌二醇、雌三醇、孕酮等粪便激素含量,并比较不同月份之间的变化。方法: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在且末和尉犁县马鹿场采集塔里木马鹿粪便,检测了2004年2~12月间塔里木马鹿粪便中的激素水平。结果:粪便性激素水平有明显的季节变化(P<0.05)。雄鹿粪便睾酮水平月间差异显著(P<0.05),浓度在8月有2个高峰。雌鹿粪便雌二醇在3月和6月有2个高峰;粪便孕酮水平在3月有2个高峰,在8月有1个高峰;雌三醇差异不显著,但4月的最高值也显著高于其他各时间点(P<0.05)。结论:利用动物粪便研究激素具有对保护动物完全无伤害、材料收集容易等优点,并且有助于评估动物青春期的健康状况、判断动物排卵方式、早孕检查、产前预测等,因而是目前研究野生珍稀动物性激素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 艾尼瓦尔吐米尔马合木提.哈力克
- 关键词:塔里木马鹿放射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