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9451063201003299)

作品数:9 被引量:14H指数:3
相关作者:贾海英山艳春张涛王继群官树雄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暨南大学广东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肿瘤
  • 4篇恶性
  • 4篇恶性肿瘤
  • 4篇鼻腔
  • 4篇鼻腔鼻窦
  • 4篇鼻腔鼻窦恶性...
  • 4篇鼻窦
  • 4篇鼻窦恶性肿瘤
  • 3篇鼻咽
  • 2篇组织化学
  • 2篇细胞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组织
  • 2篇免疫组织化学
  • 2篇鼻咽癌
  • 2篇鼻窦肿瘤
  • 2篇表达及意义
  • 2篇层黏连蛋白
  • 1篇多生
  • 1篇血管

机构

  • 7篇暨南大学附属...
  • 5篇暨南大学
  • 2篇广东医学院
  • 1篇顺德第一人民...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澳门仁伯爵综...

作者

  • 7篇贾海英
  • 6篇山艳春
  • 6篇张涛
  • 5篇王继群
  • 2篇蒋月荷
  • 2篇官树雄
  • 1篇温共英
  • 1篇符珈
  • 1篇曾敬
  • 1篇骆春柳
  • 1篇唐智
  • 1篇张静辉
  • 1篇罗思瑾
  • 1篇侯景辉

传媒

  • 2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CDK2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DK2)在鼻咽癌和慢性鼻咽炎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鼻咽癌的临床病理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K2蛋白在鼻咽癌和慢性鼻咽炎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CDK2蛋白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少数有胞浆着色,呈棕黄色或棕褐色不同强度的染色。62例鼻咽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9.4%(43/62),慢性鼻咽炎黏膜组织中阳性率为32.0%(9/2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K2蛋白表达与鼻咽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范围,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 CDK2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慢性鼻咽炎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提示CDK2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有关。CDK2与鼻咽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范围,TNM分期有关。
官树雄蒋月荷王继群山艳春
关键词:鼻咽癌CDK2免疫组织化学
siRNA抑制喉鳞状细胞癌Hep-2细胞生长的作用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靶向人端粒酶基因hTERT对人喉鳞状细胞癌Hep-2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根据人端粒酶基因hTERT设计和合成人端粒酶siRNA和随机的siN.C作为阴性对照,通过转染载体Lipofectamine 2000脂质体转染Hep-2细胞,进行形态学、RT-PCR和MTT法检测,观察其干扰效果。结果:①siRNA能够成功转染进入Hep-2细胞;②RT-PCR结果显示转染组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hTERT mRNA表达明显减弱,转染组hTERT mRNA较空白组相对下降70%;③形态学和MTT结果显示人端粒酶siRNA能有效抑制Hep-2细胞增殖,抑制率达到65%。结论:靶向hTERT的siRNA能显著抑制喉鳞状细胞癌Hep-2细胞的生长增殖。
贾海英张涛唐智王继群
关键词:喉肿瘤SIRNA
鼻咽癌组织中LRP蛋白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肺耐药相关蛋白LRP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LRP蛋白在鼻咽癌和慢性鼻咽炎粘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放疗前后肿瘤残留率。结果 56例鼻咽癌组织中LRP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1.1%(23/56),正常鼻咽粘膜组织中阳性率为7.60%(3/26),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RP蛋白表达与鼻咽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范围,TNM分期及性别、年龄无关(P>0.05)。LRP蛋白表达与放疗鼻咽癌放疗结束时肿瘤残留率率有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RP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鼻咽粘膜组织中的表达,提示LRP蛋白与鼻咽癌的发生有关,鼻咽癌具有较高的原发耐药性。LRP与鼻咽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范围,T分期及性别、年龄无关,但与鼻咽癌放疗结束时肿瘤残留率率有关,LRP蛋白降低了鼻咽癌对放疗的敏感性。
官树雄蒋月荷王继群山艳春
关键词:鼻咽癌LRP免疫组织化学
颞骨骨折面瘫患者行面神经减压术后的护理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颞骨骨折致面瘫患者行面神经减压术治疗后的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对16例颞骨骨折面瘫患者行面神经减压术治疗后进行术后常规及并发症相应护理,分析术后护理的作用和意义。结果 16例患者全部一期愈合,面神经功能恢复率高达81.25%,无护理并发症。结论对颞骨骨折面瘫行面神经减压术后的科学护理对患者的尽快康复、疗效提高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温共英张静辉骆春柳贾海英
关键词:颞骨骨折面神经减压术术后护理
LN和LN-R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2011年
目的:探讨层黏连蛋白(LN)及其受体(LN-R)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37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78例癌旁组织和37例对照组织中LN和LN-R的表达。结果:LN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中阳性表达率(13.87%)明显低于癌旁组(87.18%)和对照组(72.97%)(P<0.01),LN-R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阳性表达率(76.47%)明显高于鼻腔鼻窦恶性肿瘤(28.47%)、癌旁组织(10.26%)和鼻息肉或囊肿组织(10.0%)。LN-R在鼻腔鼻窦恶性上皮肿瘤和恶性软组织肿瘤中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LN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LN的减少为恶性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提供了条件,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中LN的检测将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LN-R具有组织特异性,需根据不同病理类型进行深入研究。LN-R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中高表达,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贾海英张涛山艳春莫天石王继群
关键词:层黏连蛋白受体层黏连蛋白鼻咽肿瘤
Ⅳ型胶原蛋白、层黏连蛋白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中表达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初步探讨Ⅳ型胶原蛋白(ColⅣ)、层黏连蛋白(LN)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37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78例癌旁组织和37例对照组中ColⅣ和LN的表达。结果:ColⅣ和LN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癌旁组织和对照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不同病理类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lⅣ和LN对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起一定作用,在不同病理类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中可能发挥相似作用,无组织特异性。
莫天石山艳春贾海英张涛王继群
关键词:层黏连蛋白细胞外基质基膜鼻窦肿瘤
聚类分析法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微血管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聚类分析法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NPMT)微血管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用微血管计数和聚类分析结果统计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比较其结果是否一致。结果聚类分析法可将MVD计数聚为2类,经检验得出MVD与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癌旁和对照组的表达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这与微血管计数方差分析结果一致。结论认为聚类分析法可以用于MVD计数结果聚类,用于鼻腔鼻窦肿瘤与MVD的研究,简化了MVD计数步骤,为肿瘤微血管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方法。
贾海英莫天石张涛山艳春王继群
关键词:聚类分析鼻肿瘤微血管微血管密度
Logistic回归分析多生物指标在鼻腔鼻窦涎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筛选出与鼻腔鼻窦涎腺癌密切相关的生物指标,并结合临床病例分析,以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多种目前研究较为广泛的与恶性肿瘤转移复发相关的生物指标在鼻腔鼻窦涎腺癌、癌旁组织和对照组中的表达,并对其结果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分类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鼻腔鼻窦涎腺癌的发生过程中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蛋白(ColⅣ)及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临床病例发现LN和ColⅣ共同阴性表达的患者更易发生复发和转移。结论:在鼻腔鼻窦涎腺癌发生过程中LN和ColⅣ是保护因素,而MVD则是危险因素。LN和ColⅣ共同减少与鼻腔鼻窦涎腺癌的复发转移密切相关。临床上可通过联合检测LN和ColⅣ以指导鼻腔鼻窦涎腺癌的治疗及预后评估。
贾海英山艳春张涛莫天石罗思瑾王继群
关键词:LOGISTIC回归生物指标
nm23-H1、E-cad及D2-40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中表达的意义
2011年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nm23-H1与细胞黏附相关的E-cad及微淋巴管标记物D2-40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中的表达,以探讨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m23-H1、E-cad和D2-40在不同病理类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并深入研究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癌旁组织及对照组中的表达。结果 E-cad在鼻腔鼻窦恶性上皮肿瘤和恶性软组织肿瘤中的表达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nm23-H1和D2-40在恶性鼻腔鼻窦上皮源性和软组织源性肿瘤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nm23-H1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癌旁和对照组中的表达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而D2-40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E-cad与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但在不同病理类型组织中可能以不同的机制发挥作用。抑癌基因nm23-H1在鼻腔鼻窦的良恶性肿瘤的发生过程中均发挥作用,而微淋巴管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中不发挥作用,这将为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病因学研究提供依据。
侯景辉贾海英张涛符珈曾敬
关键词:鼻窦肿瘤E-CADD2-40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