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805581153)

作品数:6 被引量:6H指数:1
相关作者:伍衡刘璐褚忠华王捷闵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树突
  • 5篇树突状
  • 5篇细胞
  • 4篇树突状细胞
  • 3篇丁酸
  • 3篇丁酸钠
  • 3篇酸钠
  • 3篇分化
  • 2篇树突状细胞介...
  • 2篇未成熟
  • 2篇细胞分化
  • 2篇细胞介导
  • 2篇免疫耐受
  • 2篇介导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手术
  • 1篇受体
  • 1篇术后
  • 1篇术后应用

机构

  • 5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6篇褚忠华
  • 6篇刘璐
  • 6篇伍衡
  • 5篇闵军
  • 5篇王捷
  • 4篇曾育杰
  • 4篇李琳
  • 2篇陈双
  • 1篇罗兴喜
  • 1篇商昌珍
  • 1篇关玉峰
  • 1篇来伟

传媒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年份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不同浓度丁酸钠诱导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分化的免疫学功能比较
2011年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丁酸钠诱导对于体外培养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免疫刺激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人重组白细胞介素4(IL-4)体外诱导的人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按照0.5、0.75、1、1.25、1.5 mmol.L-15种浓度丁酸钠体外诱导分化,并分别以流式细胞仪,FITC-dxtran内吞检测、MLR、ELISA法检测DC的凋亡率、表面标志、内吞能力、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IL-10、IL-12、INF-γ分泌的变化。结果 1.25、1.5 mmol.L-1丁酸钠有较高的细胞毒性。0.5、0.75、1 mmol.L-1丁酸钠均可抑制DC表面成熟表型的表达。其中以1.0 mmol.L-1丁酸钠诱导下DC不成熟表型表达效果最稳定。虽然不同浓度丁酸钠诱导下的DC内吞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但1.0 mmol.L-1丁酸钠与0.5、0.75 mmol.L-1丁酸钠相比较其IL-10分泌量(3.29±0.21)最大,抑制淋巴细胞增殖能力(1.53±1.04)最强(P<0.05)。结论 1.0 mmol.L-1丁酸钠是诱导DC稳定不成熟状态的最佳浓度。
刘璐李琳闵军王捷曾育杰伍衡陈双褚忠华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丁酸钠免疫耐受
不同细胞因子诱导对树突状细胞体外分化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不同细胞因子诱导对于体外培养的树突状细胞(DC)免疫刺激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1000U/ml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500U/ml白细胞介素(IL)4体外诱导的人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经1000U/ml肿瘤坏死因子(TNF)-α、1mg/L脂多糖(LPS)、1mmol/L丁酸钠、细胞因子鸡尾酒法诱导成熟,分别以流式细胞仪、FITC—Dxtran内吞检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DC的表面标志、内吞能力、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IL-12分泌的变化。结果鸡尾酒法诱导下的DC成熟标志显著上调,内吞能力减弱186.74±38.66,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增强18.23±2.22,并且IL-12的分泌能力增加(656.18±38.52)ng/L,说明其显著促进DC成熟。而丁酸钠诱导下的各项成熟指标均下调,导致DC免疫刺激源性减弱。结论细胞因子鸡尾酒法是诱导DC成熟的最佳方法;而丁酸钠可以抑制DC成熟,改变DC的免疫状态。
刘璐李琳闵军伍衡王捷曾育杰褚忠华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丁酸钠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1在树突状细胞介导T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2012年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1(SOCS1)在不同诱导方法下树突状细胞(DC)的表达及其对T细胞刺激活性的影响。方法1000U/ml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500U/ml白细胞介素(IL)-4体外诱导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经1mmol/L丁酸钠、1mg/L脂多糖(LPS)、细胞因子鸡尾酒法诱导成熟,分别以流式细胞仪、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DC表面标志、IL-12、IL-10分泌和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分别检测各组SOCSl蛋白水平及mRNA的表达。结果丁酸钠诱导的不成熟DC的SOCSl蛋白表达最高(1.61±0.22,P〈0.05);其SOCSlmRNA表达差异倍数(1.58±0.11)显著高于成熟组DC(0.99±0.04、1.27±0.05,P〈0.05)。高表达SOCS1的DC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1.53±1.04),IL-12分泌量(142.79d-15.61)较成熟DC显著降低(P〈0.05);而IL-10分泌(3.29±0.21)较成熟DC比较显著升高(P〈0.05)。结论SOCSl是调节DC介导的T细胞分化的关键因子。
刘璐李琳伍衡王捷闵军褚忠华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T淋巴细胞
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丁酸钠诱导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介导T细胞无能的机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 观察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在丁酸钠诱导不成熟树突状细胞(DC)抑制T细胞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IL)-4体外诱导人外周血来源的DC,第6天加入丁酸钠和不同促成熟因子继续诱导DC分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Real-timePCR检测各组IDOmRNA的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各组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进一步在丁酸钠组和对照组分别加入IDO的阻断剂1-甲基色氨酸(1-MT)后了解对T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结果RT—PCR结果显示丁酸钠组DCIDOmRNA表达量(0.84±0.01)高于对照组(0.55±0.01)及脂多糖(LPS,0.53±0.01)等诱导成熟组。Real—timePCR进一步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丁酸钠组IDOmRNA的表达升高了约(32.03±4.01)倍。MLR显示丁酸钠组DC刺激淋巴细胞增殖指数(1.53±1.0)低于LPS(9.87±3.8)等成熟组DC,并且采用IDO的抑制剂1-MT可以降低抑制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丁酸钠诱导下DC可能通过IDO途径降解细胞微环境中的色氨酸来发挥对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刘璐伍衡褚忠华王捷商昌珍罗兴喜闵军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免疫耐受
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后应用羟乙基淀粉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应用羟乙基淀粉(130/0.4,6%)对于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自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胃肠外科2011年1月至2011年7月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共45例,随机分为羟乙基淀粉组(23例)和血清白蛋白组(22例)。术后3天分别连续使用羟乙基淀粉(130/0.4,6%)500ml/d和人血白蛋白10g/d。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d、3d、5d患者心率(P)、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凝血功能(PT、APTT)、红细胞压积(HCT)、肌酐(Cr)、血清白蛋白以及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肿瘤分期、病理分型具有可比性(P>0.05)。与术前和血清白蛋白组相比,羟乙基淀粉组CVP在术后1d、3d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羟乙基淀粉组HCT在术后1d、3d、5d与术前及血清白蛋白组比较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凝血功能(APTT、PT)、MAP、HR、Cr、白蛋白水平、术后住院时间、及排气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羟乙基淀粉(130/0.4,6%)可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早期应用可以有效节约白蛋白的使用。
刘璐曾育杰伍衡关玉峰来伟褚忠华
关键词: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羟乙基淀粉
TRAF6在人PBMC来源的树突状细胞成熟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在不同成熟度树突状细胞(DCs)中的表达及其对DCs免疫刺激活性的影响。方法: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IL-4)体外诱导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s,经TNF-α、LPS和细胞因子鸡尾酒法诱导成熟,分别以流式细胞术、ELISA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DCs的表面标志、IL-12分泌和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 blotting和real-time PCR分别检测各组TRAF6蛋白水平及mRNA的表达。结果:各组DCs均表达TRAF6,成熟状态最佳的鸡尾酒诱导下DCs的TRAF6蛋白表达最高。高表达TRAF6的DCs可促进IL-12的分泌,增强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TRAF6是调节DCs激活和成熟的关键因素。
刘璐李琳闵军王捷伍衡曾育杰陈双褚忠华
关键词:树突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