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

作品数:2,532 被引量:18,898H指数:45
相关作者:彭宏白卫东赵谋明陈平王安利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22篇期刊文章
  • 7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83篇医药卫生
  • 273篇农业科学
  • 25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88篇化学工程
  • 17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33篇生物学
  • 125篇理学
  • 82篇电子电信
  • 75篇金属学及工艺
  • 74篇建筑科学
  • 68篇环境科学与工...
  • 66篇电气工程
  • 54篇机械工程
  • 50篇一般工业技术
  • 41篇交通运输工程
  • 34篇天文地球
  • 18篇动力工程及工...
  • 16篇经济管理
  • 7篇石油与天然气...
  • 7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48篇细胞
  • 118篇基因
  • 82篇肿瘤
  • 74篇蛋白
  • 74篇病毒
  • 57篇免疫
  • 56篇纳米
  • 50篇综合征
  • 48篇电池
  • 45篇干细胞
  • 42篇活性
  • 38篇体外
  • 38篇克隆
  • 34篇血管
  • 32篇色谱
  • 32篇改性
  • 31篇离子
  • 27篇手术
  • 27篇抗体
  • 25篇支气管

机构

  • 551篇华南理工大学
  • 267篇中山大学
  • 186篇暨南大学
  • 185篇南方医科大学
  • 142篇华南农业大学
  • 136篇华南师范大学
  • 123篇广东工业大学
  • 122篇广东省农业科...
  • 99篇南方医科大学...
  • 92篇广州大学
  • 81篇广州市第一人...
  • 78篇中山大学附属...
  • 76篇广州医学院
  • 61篇中国科学院
  • 47篇中山大学附属...
  • 46篇广州军区广州...
  • 45篇广州中医药大...
  • 35篇中国人民解放...
  • 33篇仲恺农业技术...
  • 30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45篇彭宏
  • 30篇白卫东
  • 25篇赵谋明
  • 24篇陈平
  • 23篇欧仕益
  • 23篇王安利
  • 23篇阮锋
  • 22篇赵建青
  • 21篇黄开红
  • 20篇雷毅雄
  • 19篇范广涵
  • 19篇钟南山
  • 19篇雷建军
  • 18篇刘建化
  • 18篇杜庆锋
  • 18篇郭祀远
  • 18篇刘小林
  • 18篇周莉玲
  • 15篇余磊
  • 12篇周震涛

传媒

  • 70篇广东农业科学
  • 68篇华南理工大学...
  • 44篇南方医科大学...
  • 41篇广东医学
  • 30篇中国病理生理...
  • 27篇热带医学杂志
  • 26篇现代食品科技
  • 2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0篇食品工业科技
  • 20篇暨南大学学报...
  • 19篇食品与发酵工...
  • 19篇第一军医大学...
  • 19篇机电工程技术
  • 15篇物理学报
  • 15篇华南农业大学...
  • 15篇中药材
  • 14篇食品科技
  • 14篇癌症
  • 13篇微计算机信息
  • 11篇电镀与涂饰

年份

  • 7篇2021
  • 3篇2020
  • 8篇2019
  • 8篇2018
  • 11篇2017
  • 31篇2016
  • 50篇2015
  • 57篇2014
  • 50篇2013
  • 67篇2012
  • 92篇2011
  • 198篇2010
  • 319篇2009
  • 416篇2008
  • 412篇2007
  • 316篇2006
  • 245篇2005
  • 162篇2004
  • 96篇2003
  • 32篇2002
2,5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膜电极的制备工艺研究
为了优化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的成型工艺,本文考察了制备用材料和方法对膜电极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涂刷法制备膜电极的扩散层,催化层中Pt担量控制在0.8mg/cm2,采用Nation做为催化层粘结剂,并且Na...
周震涛邓柳江詹炳然
关键词:燃料电池膜电极
文献传递
多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7
2007年
对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性质测定及其生物活性等进行了综述。多糖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防衰老、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病毒、抗炎等生物活性,多糖类保健品开发将大有所为。
王涛赵谋明
关键词:多糖纯化生物活性
集成电路用引线框架材料的研究现状与趋势被引量:52
2006年
作为集成电路中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近年来引线框架得到了极大发展。概述了目前集成电路用引线框架材料的一些研究进展,包括引线框架的功能、制备工艺、成分设计及其对材料的性能要求等,重点介绍了铜基引线框架材料的特性和研发动态,最后,提出了今后引线框架材料的研究方向。
向文永陈小祝匡同春成晓玲钟秋生刘国洪
关键词:集成电路铜合金引线框架材料
大鼠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再血管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观察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再血管化的过程。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80只。取16只SD大鼠坐骨结节至胫、腓神经分叉处的坐骨神经干,制备去细胞神经移植物。取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32只。制备大鼠右侧1.0 cm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后,实验组采用去细胞神经移植物进行桥接修复;对照组采用自体神经原位桥接修复。观察大鼠术后一般情况,并于术后5、7、10、14、21、28 d及2、3个月,取材行大体观察及ALP染色观察。结果两组大鼠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两组大鼠出现右足拖行,足趾不能伸展,术后6周改善。大体观察见两组移植物均与两端神经连接良好,移植物外观与正常神经相似。术后5 d ALP染色观察,实验组移植物内无微血管长入,对照组移植物内可见微血管长入;7 d实验组移植物内可见微血管长入,但两组移植物中部均未见微血管;10 d、14 d及21d分别见少量纵行微血管贯穿两组移植物;28 d,两组移植物内微血管网未见明显差别;2个月和3个月两组移植物内微血管构筑与正常神经相似。结论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后,新生微血管能及时长入移植物内。
牛晓锋刘小林胡军江丽
关键词:周围神经缺损去细胞神经异体移植再血管化
阳极材料对废水电化学处理能耗和净化效果的影响被引量:5
2004年
采用自行研制的SA 1铝合金作为可溶阳极材料 ,与常用的铁阳极和纯铝阳极进行对比试验 ,考察对含表面活性剂废水电化学处理能耗和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SA 1铝合金阳极具有电解能耗较低。
李勇朱又春宋卫锋林美强李鸿涛张征帆
关键词:电化学处理电解水电能耗表面活性剂阳极材料
广州与两类地区埋地换热器换热性能的比较
本文将广州地区与另两类不同气候类型地区的埋地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放热性能,广州地区比其它两类地区低;取热性能,广州处于中间位置。文中给出了取放热时, 广州与另两类地区埋管换热器换热能力的相对大小数...
杨敏陈颖史保新
关键词:土壤源热泵埋地换热器换热性能
文献传递
不同处理工艺对米糠稳定化的影响被引量:11
2012年
稳定化的米糠是其综合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分别采用短时微波、高温烘焙、挤压膨化3种工艺对新鲜米糠进行稳定化处理,以米糠脂肪酶活动度和酸值为指标进行工艺优化,比较3种稳定化处理工艺对米糠稳定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短时微波功率720 W、加热90 s,对脂肪酶的抑制率为85%;高温烘焙温度130℃、烘焙30 min,对脂肪酶抑制率为72%;挤压膨化的米糠含水量19%、机筒温度130℃、螺杆转速180 r/min,对脂肪酶的抑制率为76%。米糠样品经短时微波、高温烘焙和挤压膨化处理后,37℃下贮藏10 d米糠的酸值分别为9.20、10.12、11.06 mgNaOH/g干物质,与未经处理的空白样(22.96 mgNaOH/g干物质)比较,达到较好的稳定化效果,而短时微波对米糠的稳定化处理效果最好。
乔展张业辉张名位孙远明魏振承
关键词:米糠稳定化处理工艺
通用的可重构ERP系统模板的设计和实现被引量:7
2005年
结合制造业和金融业两个不同行业的ERP系统的业务逻辑,对比过去一些企业信息系统的设计模式和系统框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通用的,可重构ERP系统模板GR_ERPM(General,ReconstructedERPModel),它规范和加速了ERP系统的开发和实施过程。通过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证明它可以科学有效地指导企业ERP系统的开发,提升系统的可靠性、可重用性和可移植性,并且大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张立秋常会友衣杨
关键词:ERP可重构
6-取代嘌呤的电化学行为及与DNA的相互作用被引量:3
2008年
应用循环伏安法和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6-糠氨基嘌呤(6-KT)和6-巯基嘌呤(6-MP)在汞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6-KT和6-MP的循环伏安曲线均显示两对分别表征为扩散控制和吸附控制的氧化还原波.扩散控制波的氧化峰电流随6-取代嘌呤浓度在0.1~50.0μmol·L^-1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依据预吸附时间和溶液pH值对吸附控制波的还原峰电位和峰电流的影响,讨论了6-KT和6-MP在汞电极上的吸附机理.作者认为,6-KT乃通过部分插入作用与DNA结合,而6-MP与DNA间的相互作用为静电模式.
陆宝仪郑有志李红
关键词:6-巯基嘌呤DNA电化学行为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听觉功能评估及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本研究对孕龄〈37周的早产儿,按其不同的出生体重进行分组,对其听力状况进行动态观察和分析,探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听力异常状况及婴幼儿早期听觉功能发育的规律。方法选取2004年1月至2008年2月孕龄〈37周并进行听力评估者,共252例(504耳)。根据入选早产儿的出生体重大小分为:出生体重≤1.50kg、1.51~2.00kg、2.01~2.50kg以及〉2.50kg四组。每个出生体重组又根据受试者首次接受听力评估时的月龄大小,分为0~3月龄(包含3个月)、3~6月龄(包含6个月)和〉6月龄三个亚组;对于同一研究对象在不同月龄时曾接受多次听力评估者,再设多次评估亚组。所有患儿均进行~项或是多项客观听力检测,包括听性脑干反应(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鼓室声导抗和镫骨肌声反射。结果随着早产儿出生体重的增加,ABR波V阈值存在降低的趋势,ABR波V阈值(正常听力级)≤40dB耳的比例也逐渐增加。随着早产儿出生后月龄的增加,ABR波V阈值也存在降低的趋势,ABR波V阈值≤40dB耳的比例逐渐增加。多次评估组中,各出生体重组的ABR总好转率,最低者为56.67%;出生体重≤1.50kg组耳重复评估间隔时间〈2月的ABR好转率,明显高于出生体重1.51~2.00kg组和2.01—2.50kg组;1.51—2.00kg组重复评估间隔时间〈2月时,测试耳ABR的好转率明显低于间隔时间为2~3月和〉3月的好转率。有4例6耳ABR表现为最大强度刺激声(正常听力级103dB)无波分化或仅见波V,而DPOAE各频点幅值却均在正常范围内,初步诊断为听神经病,其发生率为3.75%(6耳/160耳)。结论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听觉功能(包括中耳及听觉神经系统),随出生体重及出生后月龄的增加,在一定时段存在逐渐发育完善的现象。对于听力评估异常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
罗仁忠王小亚温瑞金周佳霖梁剑黄振云高胜利陈倩
关键词:婴儿早产婴儿出生时低体重听觉脑干听觉障碍
共26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