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41021001)

作品数:4 被引量:38H指数:4
相关作者:方小敏宋春晖陈熠孟庆泉杨一博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沉积物
  • 3篇青藏
  • 3篇青藏高原
  • 1篇东北部
  • 1篇新生代
  • 1篇压实
  • 1篇针铁矿
  • 1篇正构烷烃
  • 1篇碎屑
  • 1篇碎屑锆石
  • 1篇铁矿
  • 1篇同位素
  • 1篇盆地
  • 1篇盆地南缘
  • 1篇青藏高原东北...
  • 1篇氢同位素
  • 1篇倾角
  • 1篇中新世
  • 1篇准噶尔盆地
  • 1篇准噶尔盆地南...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兰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4篇方小敏
  • 3篇宋春晖
  • 1篇闫晓丽
  • 1篇苗运法
  • 1篇孟庆泉
  • 1篇杨一博
  • 1篇颜茂都
  • 1篇张伟林
  • 1篇王明达
  • 1篇田茜
  • 1篇陈熠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地学前缘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干旱区湖泊正构烷烃氢同位素记录降水同位素被引量:4
2017年
湖泊和海洋沉积物中正构烷烃氢同位素作为有潜力的古水文和古气候指标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干旱区由于蒸发强烈而严重影响正构烷烃氢同位素比值,因此其能否记录降水同位素变化受到质疑.本研究在青藏高原干旱区采集了21个湖泊表层沉积物(其中20个湖泊年平均降水量<400 mm),发现其正构烷烃氢同位素(δD_(wax))与年均降水平均氢同位素(δD_(ann))呈现较强相关(r^2=0.84,P<0.001),其与夏季降水平均氢同位素(δD_(sum))相关性更好(r^2=0.91,P<0.001),说明降水是控制湖泊沉积物中正构烷烃氢同位素(δD_(wax))变化的主要因素,在干旱地区正构烷烃氢同位素(δD_(wax))仍然可以反映降水氢同位素(δD_p)信息.本研究中湖泊表层沉积物正构烷烃和降水之间的氢同位素表观分馏平均值(ε_(wax-p))为-113‰,较湿润地区偏正,可能是由于干旱区蒸发强烈引起.因此沉积正构烷烃氢同位素(δD_(wax))可以作为夏季降水平均氢同位素(δDp)的替代指标,记录夏季风强度和古水文变化.
田茜方小敏王明达
关键词:青藏高原干旱地区表层沉积物降水正构烷烃氢同位素
青藏高原东北部沉积物磁倾角浅化之成因探究被引量:5
2012年
磁倾角是古纬度的记录者,对许多构造活动有着很好的揭示作用。但在青藏高原,沉积物的磁倾角往往要比火山岩或欧亚极预测的值要小,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对该地区构造演化历史的了解。本文应用E/I统计分析法对青藏高原东北部几个典型山间盆地的已有古地磁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该地区沉积物中普遍存在的10°~20°磁倾角浅化可以通过该法矫正,揭示出该地区的磁倾角浅化可能是由于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或沉积后的压实作用造成;同时也表明该地区在晚新生代以来南北向缩短量并不是十分显著,至少是在古地磁研究的误差范围以内。
颜茂都方小敏张伟林宋春晖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部
临夏盆地晚中新世沉积物中赤铁矿和针铁矿的含量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8
2012年
利用对铁氧化物矿物灵敏的漫反射光谱法,对临夏盆地的黑林顶剖面(古地磁年代为11.8~5.0Ma)赤铁矿和针铁矿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赤铁矿含量在8.6 Ma以前相对较高,在8.6 Ma以后骤然降低并稳定在一低值范围;针铁矿则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赤铁矿/针铁矿的变化则与赤铁矿的变化趋势一致;赤铁矿、针铁矿含量及其比值在该剖面的变化特征主要反映了8.6 Ma以来亚洲内陆干旱化的加剧,可能与青藏高原在该时期的剧烈隆升密切相关.
闫晓丽杨一博方小敏苗运法宋春晖
关键词:赤铁矿针铁矿晚中新世临夏盆地青藏高原
准噶尔盆地南缘新生代沉积物碎屑锆石记录的天山隆升剥蚀过程被引量:21
2012年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有精确古地磁年代控制的金沟河剖面新生代沉积物中7个砂岩样品碎屑锆石的U-Pb LA-ICP-MS测年分析,确定安集海河组(28~23.3Ma)和沙湾组(23.3~17.5 Ma)的砂岩样品碎屑锆石年龄主要集中在261~328Ma(P-C),塔西河组(17.5~13.2Ma)样品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34~311Ma(T-C)和369~403Ma(D-S),独山子组(13.2~6.0 Ma)和西域组(6.0~1 Ma)样品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64~333Ma。经与流域内岩石地层的分布相对比,揭示至少在晚渐新世开始中天山已经隆升并剥蚀为盆地提供物源,从约中新世早期开始北天山的南缘开始隆升,加入物源供给区,从约中新世中晚期开始北天山开始明显隆升,并逐步阻碍了中天山的物源供给,成为物源的主要供给区。天山的这种逐步向北的隆升剥蚀过程,反映了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
陈熠方小敏宋春晖孟庆泉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碎屑锆石新生代隆升剥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