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3BAH40F02)

作品数:16 被引量:78H指数:3
相关作者:邵强军石建刚朱晓峰陈振旺樊锦诗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深圳大学敦煌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4篇图案
  • 3篇艺术
  • 3篇造像
  • 3篇数字化
  • 3篇乐器
  • 3篇壁画
  • 2篇艺术研究
  • 2篇音乐
  • 2篇十六国北朝
  • 2篇北朝
  • 1篇弹拨
  • 1篇弹拨乐器
  • 1篇敦煌遗书
  • 1篇野猪
  • 1篇遗产
  • 1篇义军
  • 1篇音乐机构
  • 1篇音乐图像
  • 1篇榆林窟
  • 1篇语境

机构

  • 16篇兰州大学
  • 2篇深圳大学
  • 1篇武夷学院
  • 1篇敦煌研究院
  • 1篇麦积山石窟艺...
  • 1篇甘肃省文物考...
  • 1篇武汉朗视软件...
  • 1篇武汉华宇世纪...

作者

  • 5篇邵强军
  • 3篇朱晓峰
  • 3篇石建刚
  • 2篇陈振旺
  • 1篇樊锦诗
  • 1篇魏文斌
  • 1篇郑炳林
  • 1篇韩春平
  • 1篇伏奕冰
  • 1篇蔡小龙
  • 1篇孙明霞
  • 1篇高秀军
  • 1篇张铭

传媒

  • 6篇敦煌学辑刊
  • 3篇敦煌研究
  • 2篇甘肃广播电视...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中央音乐学院...
  • 1篇天水师范学院...
  • 1篇关东学刊

年份

  • 1篇2017
  • 6篇2016
  • 7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延安地区宋金石窟僧伽造像考察被引量:13
2015年
延安地区的宋金石窟中,共发现15例僧伽造像及1则僧伽造像题记,其中11例造像为首次公布。这些僧伽造像,表现为与观音菩萨、弥勒佛、宝志、万回、十六罗汉等造像的不同组合形式,内容颇为丰富,为研究僧伽造像及其信仰提供了新材料,弥补了北方地区僧伽造像发现较少的缺憾。
石建刚高秀军贾延财
关键词:观音菩萨弥勒佛
从宫殿到石窟:莫高窟早期平棋艺术的构成形式及其功能变迁被引量:1
2016年
随着佛教的传入,中原汉式宫殿中的平棋装饰构造也进入石窟寺。文章以莫高窟早期(十六国北朝)的代表性平棋为研究对象,从平棋物质材料和所处环境切入,探讨了莫高窟平棋具有区域性特征的两种构成形式,即单独构成和连续构成形式;同时也指出莫高窟平棋在选用题材上的固定性特征,以及方井骨架数量和材质上的特征;进一步探讨了敦煌平棋艺术完成了从"厌火"象征到"发光、照明"功能意义的转变,弱化和消解了空间纵向延伸的功能,以及这些变化所表现出中国早期佛教文化与中原传统文化间的博弈关系。
邵强军
关键词:十六国北朝图案
莫高窟隋唐图案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交流被引量:1
2015年
敦煌图案跨跃时空、交互融合,以中原文化为基础,兼收并蓄外来民族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体现了一种涵盖四宇、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本文以莫高窟隋唐图案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交流为核心,从历史、政治、经济、宗教思想、民族融合等角度研究莫高窟隋唐图案形成的历史文化语境,阐释莫高窟隋唐图案的历史演变与继承创新,分析隋唐时期南北大融合过程中不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以卷草纹、联珠纹、葡萄石榴花图案为例阐释莫高窟隋唐图案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及吐蕃占领时期的图案历史演变,旨在探究其与异域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进而形成隋唐独特艺术风格现象的内部和外部动因,借此探究历史视角下的莫高窟隋唐图案的美学意义和精神内核。
陈振旺
关键词:文化交流文化语境中西融合
莫高窟第98窟《维摩诘经变》新探被引量:2
2017年
莫高窟第98窟是曹氏归义军首任节度使曹议金的功德窟。该窟主室东壁《维摩诘经变》中的《方便品》由七组画面组成,学界仅关注到其中三组。为此,本文对这七组图像做了经一步释读,并发现该图像表现出一些在其它洞窟中不见的特征:不但集中绘制在《佛国品》经常出现的东壁门上位置,而且在对维摩诘劝化对象的选择上多表现为权贵阶层。结合经典和历史背景,本文认为该现象的出现,反映了在内忧外患的曹氏政权初期,曹议金使用宗教力量维护政权稳定的意图。
邵强军
弹拨乐器流变考——以敦煌莫高窟壁画弦鼗图像为依据被引量:5
2015年
综观中国古代弹拨乐器研究史,对于大部分乐器的考证,历来就有国内学者所持"华夏固有说"与日本学者"外来说"各抒己见。究其原因,主要是上千年政治文化的错综复杂、文献记载相对匮乏以及弹拨乐器极少传世的客观事实所导致的。所以,本文以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弦鼗图像为依据,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鼗、弦鼗、秦汉子、阮咸和三弦等弹拨乐器继续加以考证,分析文献中相关弹拨乐器的记载,对从鼗到弦鼗再到秦汉子的发展过程进行推论,并对阮咸在历史中的名称以及目前三弦研究中暴露的问题做了相应探讨,以期能最大限度地理清琵琶类弹拨乐器的发展史。
朱晓峰
关键词:莫高窟壁画阮咸三弦
摄影测量方法制作数字化线描图在麦积山石窟的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摄影测量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文物考古、保护工作,基于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的研究及应用步入了全面发展期,已成功应用于很多领域。石窟寺考古采用这一技术进行数字化线描图的制作,只是近几年的事。麦积山石窟利用这一技术进行洞窟的数字化摄影测量,制作了20多个洞窟的十分精准的数字化线描图,可以用于石窟考古研究与文物保护及展示。
孙明霞魏文斌黄莉萍肖婕
关键词:数字化考古
古老的狩猎方式——莫高窟第285窟壁画中的“猎杀野猪图”被引量:2
2015年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后,弓箭成为人类狩猎的首要武器装备。由游牧民族入主中原而创建的北朝,其骑射之风尤盛,相关的敦煌莫高窟北朝壁画、嘉峪关魏晋墓壁画以及最新出土的山西忻州九原岗北朝墓葬壁画等是最直接证明。然而在敦煌莫高窟第285窟(西魏)窟顶南披却留有一幅以"近身肉搏"方式狩猎的图像,它既反映了游牧民族的智慧又体现了他们骁勇善战的民族个性。
伏奕冰
莫高窟早期平棋图案艺术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平棋图案集中出现在敦煌早期石窟顶部,是敦煌图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该图案主要由飞天、莲花、忍冬纹、几何纹等纹样构成,这些纹样题材的选用不但相对固定,其中一些还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如莲花和忍冬纹等就代表着长久的生命力和天界表象的象征。另外,该图案的绘制呈现出三种视角:正视、侧视、正侧视结合,这不但与艺术自身的演变规律有关,对宗教意涵的有效传递也是影响其呈现视角的重要原因。
邵强军张铭
关键词:十六国北朝图案
敦煌遗书与数字化被引量:2
2013年
在数字环境下,学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与学术研究工作休戚相关,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术研究的前途和命运。本文对作为世界显学敦煌学主要学术资源的敦煌遗书,以及作为当今科技先导和潮流的数字化的相关情况分别作了概括介绍,以此为基础,对敦煌遗书数字化概念的内涵作了阐释,并对敦煌遗书数字化的意义和缺陷作了相应解析。
韩春平
关键词:敦煌遗书数字化计算机网络
延安宋金石窟研究述评被引量:2
2015年
延安宋金石窟数量多、艺术水平高、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是北宋中晚期和金代早期石窟造像的典型代表,为构建整个北宋中晚期和金代早期石窟造像艺术体系提供了可能。同时,延安宋金石窟是在宋辽金夏及吐蕃等众多文化圈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为研究这一时期的佛教思想与艺术交流、宋夏及宋金战争、民族融合、丝路交通等问题提供了新材料。此文对延安宋金石窟的研究情况进行系统回顾,兼做评议,以期推动该课题的深入研究。
石建刚
关键词:宋金时期石窟造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