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2006)

作品数:153 被引量:1,414H指数:20
相关作者:陈发棣谢晶陈素梅谭琦吴雪霞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3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7篇农业科学
  • 22篇生物学
  • 12篇轻工技术与工...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17篇菊花
  • 15篇栽培
  • 13篇胁迫
  • 12篇细胞
  • 11篇茄子
  • 8篇叶绿
  • 7篇母细胞
  • 6篇选育
  • 6篇叶绿素
  • 6篇数值模拟
  • 6篇速冻
  • 6篇猪卵母细胞
  • 6篇子莲
  • 6篇芦笋
  • 6篇百子莲
  • 6篇值模拟
  • 5篇叶枯病
  • 5篇叶绿素荧光
  • 5篇体外成熟
  • 5篇条纹叶枯病

机构

  • 35篇上海市农业科...
  • 3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5篇上海水产大学
  • 12篇中国农业科学...
  • 9篇华南农业大学
  • 9篇上海市农业技...
  • 7篇东北林业大学
  • 7篇上海农林职业...
  • 6篇江苏农牧科技...
  • 6篇扬州大学
  • 5篇新疆农业大学
  • 4篇上海市动物疫...
  • 3篇上海市设施园...
  • 3篇上海市农业生...
  • 3篇江苏省出入境...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作者

  • 27篇陈发棣
  • 23篇谢晶
  • 21篇陈素梅
  • 14篇房伟民
  • 10篇查丁石
  • 10篇吴雪霞
  • 10篇谭琦
  • 9篇黄显会
  • 8篇陈学进
  • 7篇尚晓冬
  • 7篇王权
  • 7篇曾振灵
  • 7篇赵宏波
  • 6篇丁铲
  • 6篇刘敏
  • 6篇魏海涛
  • 6篇何亚丽
  • 6篇郝子悦
  • 6篇卓丽环
  • 5篇潘迎捷

传媒

  • 16篇上海农业学报
  • 11篇上海交通大学...
  • 9篇南京农业大学...
  • 7篇安徽农业科学
  • 6篇中国兽药杂志
  • 5篇畜牧与兽医
  • 4篇上海农业科技
  • 4篇食用菌学报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食品工业科技
  • 3篇园艺学报
  • 3篇现代农业科技
  • 3篇实验动物与比...
  • 2篇生态学报
  • 2篇上海水产大学...
  • 2篇黑龙江畜牧兽...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生物技术通报
  • 2篇中国兽医杂志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2
  • 14篇2011
  • 31篇2010
  • 59篇2009
  • 32篇2008
  • 23篇2007
1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杏鲍菇杂交F_1代群体部分性状遗传分化研究及F82菌株的选育被引量:2
2009年
以2号菌株(杏韩)和24号菌株(广杏)杂交组合的F1群体为试材,对杏鲍菇的菌丝生长速度、产量、子实体数及单菇重等性状遗传分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杂交F1代性状广泛分离,大部分性状平均值低于亲中值,属于数量性状遗传。但后代性状的变异系数有较大差异,均盖径的变异系数(38.86%)和均单菇重的变异系数(30.31%)较大,说明其遗传潜能较大。(2)杂交后代菌丝生长速度与单产无显著相关性,现原基时间与产量成正相关性,菇峰期与生物学效率极显著负相关。(3)F82菌株子实体单产最高(186.0 g)显著高于双亲,其生物转化率达到66.4%。
李红梅尚晓冬谭琦潘迎捷
关键词:杏鲍菇性状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基质的研究被引量:20
2009年
在工厂化栽培条件下,比较传统培养基原料对杏鲍菇生长的影响,并筛选出适合的配方。结果表明,以玉米芯为主要碳源的配方与木屑和棉籽壳相比,其产量较高,栽培周期短,适合作为工厂化栽培的碳源物质。其中17号配方单瓶产量最高为147g,与其他配方有显著差异。氮源中麸皮与米糠对比,对产量的影响不明显。添加不同梯度麸皮试验表明,子实体产量随麸皮添加量减少而降低,氮源添加量在35%~40%为适合比例。
廖志敏郭倩尚晓冬谭琦潘迎捷
关键词:杏鲍菇培养基工厂化栽培
基于核糖体ITS区、叶绿体trnL/trnF间区序列特征的东亚春黄菊族分子系统演化研究
[目的]本文拟利用 ITS 区和 trnL/trnF IGS 间区序列构建系统树来阐明和探讨:(1)东亚春黄菊族的谱系和起源;(2)性状的演化:(3)蒿亚族的系统演化及蒿属群、菊属群的组成和内部属间关系。[方法]以基因组...
赵宏波陈发棣郭维明陈素梅吴国盛房伟民任广兵
文献传递
绿芦笋的复合涂膜及营养液保鲜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筛选适合绿芦笋的营养保鲜液。[方法]采用蔗糖+明胶+D-异抗坏血酸钠、琼脂+肥料2种营养配比的营养液,用以给贮藏期间的芦笋提供水分及营养,复合涂膜采用壳聚糖+苯甲酸钠+6-BA、壳聚糖+Vc+草酸、壳聚糖+草酸3种涂膜配方对绿芦笋进行涂膜处理,考察其在5℃冷藏下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营养液处理组的绿芦笋贮藏品质在贮藏14d后品质最优,能保持鲜嫩状态,明显减缓芦笋贮藏期间的感官品质下降,明显抑制芦笋Vc和叶绿素的降解。复合涂膜处理对芦笋的贮藏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贮藏9d才丧失商品价值,对照组在第7天时已经毫无商品价值。[结论]用营养液在冷藏条件下贮藏绿芦笋,能显著延长芦笋的货架期和改善绿芦笋的贮藏品质。
蔡楠谢晶
关键词:芦笋营养液6-BA保鲜
华东地区匍匐翦股颖褐斑病杀菌剂的田间防治效果被引量:6
2008年
采用常规喷雾法,选择室内药剂筛选中抑菌效果较好的7种杀菌剂,对匍匐翦股颖Agrostis stolonif-era果岭草坪褐斑病进行了发病前的预防和发病盛期的治疗2个阶段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百菌清与克露对匍匐翦股颖褐斑病发病的预防效果最好,田间预防效果可分别高达99.3%和98.5%,腈菌唑、退菌特、金雷多米尔、杀毒矾的预防效果其次,丙环唑的预防效果最差(73.0%);在草坪发病盛期,丙环唑的防治效果最好,3次防治效果均稳定在86%以上,8月21日的防治效果甚至高达95.9%;百菌清的3次防治效果也都稳定在80%以上,显著高于克露、腈菌唑、杀毒矾、金雷多米尔、退菌特等药剂。上述结果表示预防匍匐翦股颖褐斑病的药剂应选择百菌清或克露,但对已发生褐斑病的翦股颖则宜选择丙环唑或百菌清进行治疗。
孙晓燕王兆龙陈雅君
关键词:匍匐翦股颖褐斑病杀菌剂
金针菇杂交新品种‘金针菇G1’被引量:8
2011年
以金针菇品种‘F3’和‘FM’为亲本,利用担孢子分离技术,采用多孢自交和单核菌丝配对方法进行杂交,通过多年栽培试验,从230个杂交组合中筛选获得金针菇新品种‘金针菇G1’。该品种改良了‘F3’颜色浅黄,菌盖伞形,产量较低和‘FM’生育期长,抗性差的不足,推广过程中表现出菇形好,生育期短,产量高,易管理,适应性广的突出特点。
徐珍尚晓冬谭琦
关键词:金针菇杂交育种
异育银鲫上皮瘤中黏液细胞类型、分布和分泌方式被引量:2
2008年
采用苏木精-伊红(H.E)和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试剂(AB-PAS,AB染液pH 2.6)染色方法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Cyprinus carpiovar.singuonensis♂)上皮瘤组织中黏液细胞的类型、分布、大小和分泌方式进行了研究。根据AB-PAS的染色结果,上皮瘤组织中黏液细胞分为4种类型:染成红色的Ⅰ型黏液细胞,只含有PAS阳性的中性黏多糖;染成蓝色的Ⅱ型黏液细胞,只含有AB阳性的酸性黏多糖;染成紫红色的Ⅲ型黏液细胞,主要含有PAS阳性的中性黏多糖,同时含有少量AB阳性的酸性黏多糖;染成蓝紫色的Ⅳ型黏液细胞,主要含有AB阳性的酸性黏多糖,同时含有少量PAS阳性的中性黏多糖。Ⅰ型和Ⅱ型黏液细胞的数量相对较少,以分散状态分布于上皮瘤组织的上皮细胞之间,以其整个细胞破坏的全浆分泌方式进行分泌。Ⅲ型和Ⅳ型黏液细胞的数量较多,成团的形式分布在上皮瘤组织小叶中央,同样以整个细胞崩解死亡而消失的全浆分泌方式进行分泌。当患病鱼受到刺激时,Ⅲ型和Ⅳ型黏液细胞分泌十分旺盛,分泌物排出后覆盖在上皮瘤组织表面,形成白色的黏液层,黏液细胞崩解死亡消失后在上皮瘤组织中留下许多空洞。患病鱼黏液细胞中,Ⅲ型黏液细胞最大,大小为(19.02±3.21)μm×(14.42±2.69)μm;其次是Ⅳ型黏液细胞,大小为(15.97±3.31)μm×(12.96±2.81)μm;Ⅱ型黏液细胞较小,大小为(13.35±3.81)μm×(11.05±3.00)μm;Ⅰ型黏液细胞最小,大小为(11.73±2.45)μm×(7.71±0.97)μm。各类型黏液细胞的长轴之间及短轴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陆宏达朱光来张连义卫胜昌倪云超
关键词:异育银鲫上皮瘤
苋菜品质分析及货架寿命的预测被引量:12
2008年
从感官和理化方面对贮藏在2±1、7±1、12±1、22±1℃下的苋菜进行了实验研究,同时利用Q10对苋菜货架寿命进行预测,并应用3T理论模拟流通温度和时间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1℃贮藏可以有效抑制苋菜的呼吸速率,贮藏后具有良好的感官品质,营养物质的损耗也最少,延长了苋菜的货架寿命;获得了苋菜在2~12℃和12~22℃温度段的货架寿命预测方程和不同贮藏温度下感官评分/贮藏时间的线性回归方程,并模拟得到了苋菜经历不同温度、时间流通后的品质损失量和货架寿命余量。
刘敏谢晶
关键词:苋菜货架寿命低温贮藏
高羊茅炭疽病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ITS序列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通过2006-2008年6~8月份的观察发现,上海地区高羊茅的炭疽病症状为叶片上形成梭形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黄褐色或者黑褐色,中后期在病斑中央形成黑色小点即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为单胞、香蕉形、无色、3~4μm×20~28μm。高羊茅炭疽病病菌在PSA上菌落灰褐色。病菌菌丝生长适宜温度24~28℃,单糖和双糖、硝态氮有利于病菌菌丝的生长。通过病菌核糖体DNA ITS序列的测定及GenBank的BLAST比对,与禾生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raminicola)相似性最高,达98%。形态和分子鉴定表明:上海地区高羊茅炭疽病病原菌为禾生炭疽病菌。室内药剂筛选试验表明:咪鲜胺、苯醚甲环唑等5种药剂对高羊茅禾生刺盘孢菌菌丝生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曾蓉陆金萍陈文俊宋荣浩徐敬友戴富明
关键词:高羊茅炭疽病分子鉴定生物学特性杀真菌剂
常用喷雾机(器)雾滴漂移距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为了确定上海地区植保机械喷药的安全间隔距离,测定了4种常用植保机械在不同风速下有效喷射距离和雾滴最大漂移距离,并建立了有效喷射距离和雾滴最大漂移距离与风速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有效喷射距离与风速模型的R≥0.9723,SE≤0.76;雾滴最大漂移距离与风速模型的R≥0.9954,SE≤0.75。为了确保农田周围的水生动物不受农药危害,施药点的安全间隔距离为雾滴最大漂移距离+6 m。
蒋耀培蒋建忠汪祖国陶赛峰李军杨秋珍顾品强
关键词:喷雾风速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