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I01A14)

作品数:3 被引量:24H指数:2
相关作者:张通杨凌宇崔利华胡雪艳恽晓平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卒中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栓塞
  • 1篇乙哌立松
  • 1篇肢体痉挛
  • 1篇中动脉
  • 1篇数字视频
  • 1篇数字图像
  • 1篇数字图像处理
  • 1篇栓塞
  • 1篇替扎尼定
  • 1篇图像
  • 1篇图像处理
  • 1篇卒中后
  • 1篇灵长类
  • 1篇慢性
  • 1篇痉挛
  • 1篇康复

机构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康复研究...

作者

  • 3篇张通
  • 1篇崔利华
  • 1篇恽晓平
  • 1篇裴志胜
  • 1篇徐建民
  • 1篇胡雪艳
  • 1篇杨凌宇
  • 1篇赵春禹
  • 1篇温枚
  • 1篇王强

传媒

  • 2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基于数字视频和数字图像处理的步态分析在卒中康复训练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研究基于数字视频和数字图像处理的步态分析在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一侧肢体偏瘫的卒中患告20例,应用基于数字视频和数字图像处理的步态分析方法,评价康复训练前及训练后3个月双侧肢体的时空参数(跨步周期、跨步长、步频、步速、站立相时间)和髋、膝、踝关节角度参数的变化。结果①20例患者训练前跨步长、步速为(0.51±0.12)m、(0.26±0.17)m/s;训练后为(0.66±0.23)m、(0.33±0.21)m/s,均P<0.05。跨步周期、步频及站立相时间训练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与康复训练前比较,康复训练后患侧肢体踝关节首次着地屈曲角度明显减小;踝、髋关节站立相最大伸展角度增大;足尖离地时膝关节屈曲角度增大,踝关节伸展角度增加;迈步相膝、髋关节最大屈曲角度均增加;矢状面髋关节角度变化范围增大,踝关节角度变化范围减少。健侧肢体康复训练前后,除膝关节迈步相最大屈曲角度增加外(P<0.05),其他关节角度参数变化不明显。结论基于数字视频和数字图像处理的步态分析,有助于定量评价卒中患者的步态特征和康复治疗效果。
胡雪艳恽晓平张通
关键词:卒中康复步态
三种抗痉挛药物治疗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对替扎尼定、巴氯芬、乙哌立松治疗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和评价。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住院治疗的103例卒中患者,按数字法随机分为替扎尼定组30例、巴氯芬组25例、乙哌立松组22例及对照组26例。用药前和用药后4、12周,采用改良Ashworth评分表、Fugl-Meyer评价表(FMA)、改良Bathel指数,分别对肌张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进行评价。结果①患者上肢和下肢用药后12周,3个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改良Ashworth评分均有降低,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替扎尼定组、巴氯芬组、乙哌立松组、对照组上肢平均降低分数分别为0.8±0.6、0.7±0.6、0.7±0.4、0.4±0.4,下肢平均降低分数依次为0.8±0.6、0.7±0.5、0.7±0.5、0.5±0.5;但3个药物组间比较,P>0.05。②上肢FMA评分显示,4个组患者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均P>0.05;下肢FMA评分显示,4组患者在治疗后12周比治疗前显著提高。平均增加分数依次为5±3、6±5、5±4、4±4,均P<0.05。4组间两两比较,均,P>0.05。③改良Bathel指数显示,4组患者的分数在治疗后12周与治疗前比较,均P<0.05,平均增加分数依次为27±12、25±14、25±12、21±11,3个药物组与对照组比较,均P<0.05。④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均在正常范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嗜睡:替扎尼定组为10%,巴氯芬组为8%;胃肠道不适:替扎尼定组为6.7%,巴氯芬组为8%,乙哌立松组为4.5%;血压降低:替扎尼定组为6.7%,巴氯芬组为8%;全身乏力:乙哌立松组为22.7%。所有患者在减量或停药后症状均缓解。结论替扎尼定、巴氯芬和乙哌立松均有较明显的降低肌张力、缓解痉挛的作用,疗效无差异。在功能恢复方面,三者均未显示有明显作用。三种药物安全性均较高。
崔利华张通杨凌宇
关键词:卒中痉挛替扎尼定巴氯芬乙哌立松
血管内栓塞大脑中动脉制作非人灵长类卒中慢性期模型的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建立非人灵长类脑梗死慢性期动物模型。方法雄性成年恒河猴10只,血管内介入栓塞动物利手对侧大脑中动脉。依栓塞节段不同,分为M1段栓塞组(n=3)、上干栓塞组(n=5)和下干栓塞组(n=2)。通过标准神经量表和小槽食丸取回任务评定运动功能。结果 M1段栓塞组均在急性期死亡。上干栓塞组均存活,MRI可见梗死灶,急性期一侧肢体瘫痪,其中4只功能障碍在慢性期持续存在,另外1只运动功能恢复。下干栓塞组急性期一侧肢体瘫痪,运动缺陷恢复迅速且完全。结论大脑中动脉上干栓塞动物模型存活率高,慢性期存在运动功能障碍,适合于慢性期研究。
王强张通赵春禹徐建民温枚裴志胜
关键词: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血管内栓塞
共1页<1>
聚类工具0